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媒体对此已多有报道。近几年来,不少中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父(母)子(女)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其健康心理已十分必要。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调节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进入一种舒适的心理区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某中学的一对孪生姐妹因不满父母的管教,用“毒鼠强”把父母毒死,之后她们竟在父母的尸体旁玩耍、嬉笑,直至几天后被捕。还有震惊全国的浙江某地学生弑母案等一系列的案件,都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们有如此严重的心理畸形和情感变态呢?笔者在震惊和痛惜之余,对中学生的情感荒漠化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如何消除学生的情感荒漠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1989年9—12月,我们利用福建师大政教系学生教育实习的机会,围绕中学生思想问题,用无计名问卷的方式对全省有代表性的十一所学校的107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中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研究。一、中学生的社会观社会观是人们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健康的社会观念是中学生思想范围扩大和思想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在问及“你对报纸上内容最关心的是什么”时,有54.9%的学生表示最关心“国际新闻”;只有8.3%的学生对“有关  相似文献   

4.
丁煌  张绍飞 《探索与争鸣》2022,(12):127-139+212-213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景下,“过度”应急行为何以不断被地方政府选择?基于“位置”变量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遵循“结构→功能→动机→行为”的逻辑顺序,可以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形态由常转急后,问责模式、晋升模式和议程模式共同形成了地方政府应急行为选择的致因机制,而围绕“寻求问责结果最小化、力争晋升通道清晰化和急需触发频率稳定化”目标集合实现衍生出的“弱责”动机、“趋利”动机和“维稳”动机,组合生成了地方政府应急行为选择的动力机制。同时,受多层级官僚组织形成的政策执行易产生偏差空间与应急效能过度输出需求的综合作用,“过度”应急行为选择结果就此产生。此外,问责模式、晋升模式和议程模式的“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强制性”特点,为“过度”应急行为反复被选择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所谓应激,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难题,在困难面前会感到压力,这就是心理应激,简单地说,可以把心理应激理解为压力或刺激。应激产生于“生活事件”。“生活事件”也可称作生活变化,如下岗、失业、亲人或自己患严重疾病而缺乏有效的疾病保险救助,子女因家庭收入微薄而不能升学,突然出现的“无妄之灾”等不幸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带给人们的是巨大的、痛苦的、消极的心理感受,如紧张、焦虑、恐惧等等,这正是应激的心理反应。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应会使人产生行为方面的障碍,从而影响家庭关系,影响工作。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讲,如何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出现的中学生“早恋”、“性早熟”和“性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不少社会心理学家从各个不同角度去印证、分析产生上述社会现象的各种原因,并提出对策。只要我们社会、学校、家庭都能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加强青春期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方面的问题定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是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准则。要将“规范”变成学生的“行为”,则应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五化”。一、要求具体化。“行为规范”就其要求来说,尽管不同于一般的“纲要”,但总的来看仍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人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正是不断地健全人格的过程。简言之,人的一生也正是追求完善人格的过程。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承担着培养素质良好的普通劳动者和为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生这两重任务。由于学校现在还没有条件全面地开展心理活动课,而思想政治课又有着较其它学科更多的便利条件,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我在从事十几年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中学生的种种心理变化掌握得比较多。由于某些原因,中学生也会产生心理障碍,比如沮丧、失意、焦虑、…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青年报》2003年1月10日报道,重庆某大学因去年“怀孕事件”开除两名学生的行为而惹上了官司。“目前,这两名学生就母校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据报道,“本案女原告于去年10月1日被校医院诊断为怀孕,学校于10月9日对该女生及其男友(同为该校学生)勒令退学”,学校文书中使用了“品行极其恶劣、道德败坏”的字眼,并认定其为“不正当性行为”。无独有偶,另据《扬子晚报》(转摘自21世纪新闻网)报道,南京某高校二年级也有一对男女大学生被学校开除学籍,原因是他们私自在校外租房同居,女生怀孕后在某医院做“人流”手术被学校发现。…  相似文献   

10.
开学前,四位中学生结伴从徐州到北京郊区旅游,有幸住在一位检查官叔叔家中。夏夜,在树下喝茶,话题自然扯到案件上。 同学:您办的案件,跟中学生有关吗? 检查官:涉及中学生触犯刑律的事件,在我们县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初中生触犯刑法的案例多跟“交朋友”有关。 同学:能讲个具体的案例吗? 检查官:16岁的小杰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成绩居全年级前10名。小  相似文献   

11.
现行司法解释的规定缩小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范围,应予纠正。“因逃逸致人死亡”不应属于交通肇事的结果加重犯,将其认定为情节加重犯较为合理。“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不仅包括第一次肇事行为的被害人,还包括肇事行为人逃逸过程中又发生的交通肇事而致死的人。如果肇事行为人因交通肇事行为致人重伤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无论其当时的主观认识如何,只要产生了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结果,他都应当承担逃逸致人死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食品安全事件在各地不断上演,而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的小作坊、小摊贩更是问题频出,在给我们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和美味的同时,也因卫生安全状况不佳带来隐忧。有效规范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生产及经营行为,确保百姓餐桌安全提上了河南的立法日程。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偶像崇拜原因的发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晓辉 《青年探索》2006,44(5):59-62
自编偶像崇拜原因调查问卷,对南京市726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感官舒快”和“社会性品质学习”是中学生偶像崇拜原因的两个主要因素。(2)偶像崇拜原因两个主要因素得分因崇拜的偶像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3)在偶像崇拜原因的两个主要因素中,男女中学生只在“感官舒快”得分上有显著差异。(4)在整个中学生阶段,“感官舒快”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社会性品质学习”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正处在失业时期,这时找工作容易产生若干心理障碍。在压力和沮丧的双重影响下,我们可能行为怪异,观念偏差,因而对求职战略造成负面影响,出现这种现象,部分原因是出干恐惧——害怕前途不可知,以及害怕生命的空白,于是我们找工作的动机是出于需要,而不是因为我们想要工作。基于上述种种因素,如果我们不小心防范,便可能产生各种不当的行为,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当代教育专家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教育新理念,意在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排除心理障碍,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我对这一理念的深刻理解源于一次课堂教学。那节课讲的是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感悟知识,提高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这是我两个多月前在科信手机城买的手机,但它现在因质量问题已不能正常使用了请同学们帮我出出主意,如何维护我——作为一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帮我出谋划策。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的那家手机城…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我市迅速形成了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为掌握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新特点,2006年11月,我市在编写和组织中学生阅读《成长支点——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学生读本》一书的基础上,市文明办对全市中学生开展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市中学生的荣辱观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积极养成文明行为,公德意识、国家意识较强,较好地继承与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中学生荣辱观教育主要途径和成效的调查与分析1.媒体宣传、学校和社区教育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调查显示,中学生对“八荣八耻”的知晓率为100%,其中,通过新闻媒体、课堂、社区了解荣辱观等重大宣传教育活动的分别占65%、33%和15%。2.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知晓度较高。中学生对“八荣八耻”内容的了解程度,选择“知道内容”、“了解得很清楚”和“会背诵内容”的分别占44%、8%和28%,选择“不是很了解”的占21%。结果显示,认知度在“知道”以上水平的约占79%,而且能完整表述的同学占了近1/3。3.对树立正确荣辱观的认同度高。在对“你认为‘八荣八耻’教育对你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用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  相似文献   

17.
心理问题:大学生成才的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弗洛伊德曾断言:“文明发展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在我国,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25.4%。近年来,校园内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自杀、犯罪等恶性事件有所增加。从某种程度上讲,心理问题是年轻人成长中无法回避的烦恼,也是大学生成才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对中学生进行“文革史”, 教育很有必要据北京市一些中学教师反映,目前的中学生对“十年浩劫”的历史知之甚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一些高三学生,竟不知“九一三”林彪自我爆炸的来龙去脉。至于“一月风暴”、“二月逆流”、“文攻武卫”、“红卫兵大串连”等事件更是闻所未闻。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课中偶尔提到“早请示”、“晚汇报”这些当年颇为走红的口号,全班学生竟好奇地笑了10多分钟。据悉:西方某些国家已把“中国文革史”作为世界历史的部分,选进中学教科书。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中国青年,对自己国家并不遥远的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有关部门曾采用五种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测量表,对全市中学生进行了各种心理测试,结果令人瞠目。全市中学生中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竞达60%强。这表明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已成为一项迫切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一、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多发的原因何谓心理障碍?它是指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通俗地讲,人的心理活动好比源头活水,日夜不停地流动着,如果心理活动遇到某种阻  相似文献   

20.
最近,国家中小学一个课题组通过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如此心理状况,实在不能令人乐观。究其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求全自责。人们将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红烛”、“春蚕”、“园丁”,这是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期望。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重视这些赞誉。但有的教师把这种社会期望视为无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