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旧影     
孙郁 《前线》2009,(1):60-60
自从洋人敲开古中华的大门,在国人记忆里,耻辱痕迹遍地,可记片断多难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物,就让人一言难尽,如今思之,不禁为其隐痛不已。 过去国人只是从自身视角看李氏的一生风云,史家的情感多少渗透在价值笔法里。其间也不免民族主义的成分渐多。但洋人怎样看这个历史人物,他们笔下李氏的形象如何.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
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时,纽约报纸用李鸿章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来打响广告:“李鸿章从来没有错过星期天的报纸。”9月2日上午9时许,李鸿章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本文是1896年9月3日《纽约时报》对这次采访情况的综合报道,李鸿章的回答实事求是、有理有节、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曾得到朝廷特赐的“清正廉明”匾额一块,受此盛誉是由于他一次“拒贿”的出色表现。一天,户部尚书翁同和登门拜访李鸿章,忽然有一王姓知县求见,他磕了几个响头后禀报:“卑职仅献鸦片4箱,珍宝一盒,外加苏州美女两名,伏乞笑纳。求大人栽培!”翁同和听后,旁观李鸿章如何收场。只见李鸿章眼珠儿一转,破口大骂:“混帐!老夫为官,志在报国,你胆敢如此放肆,来人呀……” 朝廷知道此事后,便赐匾额褒奖。李鸿章为了宣传自己廉洁的美名,派人吹吹打打把匾额送回家乡,挂在李氏宗祠。那么,李鸿章到底是否廉洁奉公呢?有人在其…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我国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是近几年文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谈论洋务运动,又必然要论及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因而李鸿章在史学界里又成了一个注目人物,人们褒褒贬贬,歧见迭出。现简述如下,供参考:一、持否定意见者,把洋务运动与洋务派完全等同起来。认为洋务派主要首领李鸿章等是卖国贼,卖国贼搞的洋务运动当然是加深半殖民地化的运动。他们指出李鸿章的  相似文献   

5.
不少人以为大清朝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在洋人面前是一副奴才相,其实不然。梁启超早有评说——李鸿章待人常带傲慢轻侮之色,俯视一切,与外国人交涉,尤轻侮之!  相似文献   

6.
一八五八年,李鸿章赶赴江西曾国藩幕府。曾国藩认为,李鸿章虽然有才气,但由于年纪轻,阅历浅,再加上多年当京官养成的一些惰性,不经过相当的历练是难以担当大任的,于是,十分注意用日常小事点拨他。李鸿章在当京官的时候,生活比较散漫,有贪睡的习惯。曾国藩则恰恰相反,每天起得很早,不到六点就吃早饭,而且要与幕僚同坐进餐。曾国藩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  相似文献   

7.
何慧慧 《党课》2012,(12):117-117
1879年,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设宴,款待卸任的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席间,李鸿章注意到格兰特随身携带着一根名贵手杖,那手杖通体雕刻暗纹,装饰富贵华丽。李鸿章禁不住提出了观赏的请求,他将手杖拿在手中久久不肯放下。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13,(10):53-53
李鸿章早年颇有志向。且不免有些年少轻狂。后来,际遇不太如意,去投奔在江西治军的曾困藩。  相似文献   

9.
在左宗棠的一生中,最辉煌的部分是收复六分之一的国土——新疆。与李鸿章据理力争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宣布脱离清廷。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企图瓜分西北。在处理新疆问题上,左宗棠与清廷重臣李鸿章出现了分歧。李鸿章  相似文献   

10.
郑春奎 《理论学刊》2005,(11):126-127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是由洋务派李鸿章等人所掀起的,它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化的起始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李鸿章的求富思想加以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洋务运动兴起的初期,李鸿章也只是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1](卷25),如果中国也有像西方一样的开花大炮及轮船,外国人就不敢肆意妄为了,故而他提出了“自强”的目标,主张大力兴办军事工业,编练新式海陆军,并坚信,“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相人”的功夫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素负盛名。 一次,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李鸿章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微笑着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到府邸,家人立刻迎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来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12.
妙语得升迁     
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相似文献   

13.
曾晖 《廉政瞭望》2014,(12):29-32
甲午战前,国际舆论普遍看好中国,认为日本无法战胜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孰料清军溃败,世人大跌眼镜,纷纷把矛头指向李鸿章的保守战术。惟梁启超另有看法:“是役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  相似文献   

14.
老诌 《党课》2012,(2):108-109
清政府对华侨有近乎变态的仇视,认为大清国的子民跑到国外,那就是数典忘祖,实乃叛贼逆子,不幸被抓回来的,要被就地正法。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要清政府去保护海外侨民,实在是不可想象。进入近代后,列强强迫清政府承认向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输出华工的合法陛,华工总算是被摘掉了“非法”的帽子。但强扭的瓜不甜,清政府对于海外华人的死活,仍然不闻不问。  相似文献   

15.
我在历史学家雷颐送我的书中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当年李鸿章打苏州,久攻不下,他的雇佣军“常胜军”首领戈登,了解到太平军守城将领中,除主将慕王谭绍光外,另外四个王爷与四个天将,都有归顺清廷以续富贵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对政敌不落井下石,敢于仗义执言,客观公正;对晚生后学尽力提携,甘居人后。梁启超的胸襟与其学问一样永垂典范……光绪二十七年11月7日,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一时朝野为之震惊。当时维新派主将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的去世,也深表悲痛。虽然两人政治主张不同,私交不深,但梁启超以其才情,奋笔疾书,写出了著名的《李鸿章传》,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7):121-122
李鸿章虽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但他对曾国藩传授给他的东西,更多地只是吸收其“术”,而不顾其“道”。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1,(3):47-47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批为民请命、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清朝末年,以弹劾李鸿章而闻名天下的“陇上铁汉”安维峻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游宇明 《唯实》2009,(6):96-96
1869年,李鸿章出任湖广总督。同年6月,接到朝廷要他人四川调查四川总督吴棠被参奏贪污受贿的案子。收到命令,李鸿章内心很为难。不去吧,抗拒朝廷圣旨是死罪,他断然不敢;去吧,当年慈禧还是一个少女时扶父柩北上,吴棠误送了一笔奠仪给她,又假戏真做上船吊唁她的父亲,慈禧一直将其看作恩人。慈禧大权在握后,吴棠数年间由一个小小的县令做到了堂堂的总督、  相似文献   

20.
江静 《世纪桥》2009,(24):46-47
刘瑞芬(1827-1892),字芝田,安徽省贵池县人,晚清时期驻外公使之一,杰出的外交人才。1862年追随李鸿章,总理水陆军械,随后开始崭露头角,因屡立军功而累经保举,逐步升迁。1885年被任命为驻英、俄等国公使,刘瑞芬在那个时代中并非顶尖人物,但他注重经世致用,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其政绩、洋务以及办理外交来看,多有贡献。本文拟通过对其出使泰西前后思想活动的评述,对刘瑞芬进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