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金龙 《法制与社会》2013,(14):146-147,155
民主问题一直都是诸多政治问题的重中之重,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关于民主的探讨经久不衰。理想的民主是全民参与的直接民主,但由于现实的考虑,理想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民主模式——网络民主应运而生,给直接民主带来无限希望。然而网络民主在解决许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加上现实的局限性,网络民主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只能作为现有代议制民主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迅速发展的结果,除了对人类的日常经济活动产生革命性的转变之外,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模式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网络民主已经对传统的代议制民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模式。本文指出网络民主有利于弥补代议制民主的某些缺陷,是当今时代条件下代议制民主的一种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方法学》2019,(5):111-121
对于人类民主生活而言,无论是直接的古典民主还是间接的代议制民主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在国家治理复杂性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协商民主理论构成了代议制民主的补充性方案,它以公共领域作为空间依托,有助于实现精英治国和民众参与的有效结合。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社群为载体的网络公共领域逐渐兴起,它实质性地拓展了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协商和参与,发挥着重要的民主功能,为协商民主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网络民主也存在着数字鸿沟、群体集化、非理性表达、政府回应缺失等问题。网络民主功能的发挥有赖于长效的保障机制,它涵摄完善的网络立法、政府回应机制、基层网络设施以及网民的理性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买保江 《法制与社会》2011,(21):14-14,23
互联网影响并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得言语表达自由的范围变得更为广阔。网络表达自由,对于扩大社会民主,促进监督民主,缓解社会矛盾冲突,促进公民知情权的实现起到了非常好的的促进作用。网络加强了公民政治沟通的能力,提高了政治表达的自由,网络表达了公民意志,伸张了公民权利。用网络养成社会民主或者带动、促进社会民主,是我们发扬民主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出现给更多的人更多的表达机会,网民直接参与所带来的大量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似乎使直接民主成为可能。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促进民主的同时也催生了网络暴力等。网络中的是与非并不是技术本身的必然。在目前的条件中网络民主形式必须结合网民实际的道德修养而论。直接民主难以在目前的网络秩序中实现,网络民主并不能等同于直接民主。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作为20世纪晚期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必须经公民通过平等、自由的讨论从而达成一种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公共参与作为新型的公民参与政治协商的形态,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媒体反应民意不足的缺憾,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促进了协商民主,而网络公共参与由于其自身的特性,也必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更加促进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析网络民主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网络民主"这个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事实上,网络对于转型中的中国,对于促进我国民主制度的形成与健全,确实具有独特的建设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石君 《法制与社会》2013,(2):165-16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发表意见正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许多社会热点事件随着网络曝光而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人们寄希望于网络舆论监督成为推动民主进程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舆论监督需要予以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网络民主"是由美国学者斯劳卡最早提出的。网络民主具有形式上的虚拟性、平等性,传播过程中的直接性、开放性、便捷性。网络民主在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推动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公开化,扩宽民主监督渠道,构建新型民主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网络民主也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它既有可能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又有可能导致无政府状态或更加隐蔽的集权控制,而且网络发展还为政治发展的非常规操作提供了便利,等等。因此,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完善网络民主机制,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是引导网络民主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许敏 《法制与社会》2013,(25):206-207
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形式,自其作为学术研究的专业术语开始,学者们从政府体制、决策机制、治理形式三方面构筑了协商民主的内涵框架。以协商民主为理论基础,重构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范式,有助于促进公民有序参与、防止社会矛盾激变、彰显治理合法性。当前,新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壮大、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基层协商民主的创新形式为拓展协商民主在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实践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政治领域的广泛运用,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在网络时代,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引导公众有序利用网络参与政治,使民主朝着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表达的民主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表达具有增进民主和诱致秩序失范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具有民主塑造功能,对催生公民意识、拓展民主广度、增进民主深度具有启迪意义;另一方面,网络表达在开启言论自由新时代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政府治理缺失的公共空间,产生了一些民主性隐忧,它可能引起公共秩序的紊乱、诱发多数暴政并导致政府在网络语境下的行为失态。为实现网络表达的当下治理进而推进有序民主,加强网民自律和完善网络法治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简述网络民意与公民民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是新兴技术,由网络所形成的虚拟空间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理论界对网络所带来的新型政治形态,褒贬不一,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没有办法忽视网络对公民民主参与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也正处在转型期,如何认识网络民意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具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民主是媒介与民主关系的新形式,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既可以削弱代议民主的某些功能,又在某些方面改善了代议民主。网络民主和代议民主之间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目前网络民主掀起的民主改革浪潮,与其说是对代议民主的否定,不如说是对代议民主的修正;与其说是颠覆代议民主,不如说是追求民主平衡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推理和审议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政府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从而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体现了与协商民主理论在一些方面的一致性,网络政治参与在近似地实践着协商性民主的理想,成为协商民主的一种新形式。但同时,要合理有序有效的实现网络政治参与,还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法治视野下的网络反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法治化建设的宪政意义在于它是电子民主时代公民参政权的重要展现。参政权作为宪法及法律规定的现代社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在于确认和保障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及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抑制权力滥用及其腐败。电子民主时代,网络参政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公民参政权的实现变得切实可行。网络反腐法治化有利于公民参政权的落实,进而有力地推进民主监督制度的发展。网络反腐法治化的基本理念包括公众参与、规范统一、网民保护、信息公开,而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法律制度,保护并激励网络举报人是其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为公众提供了政治表达的新场所,促生了网络民主这种政治参与的全新理念和操作方式,同时也为公民政治参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与动力,而民主意识和道德素质低,政治参与的目的不明确等是导致网民无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必须尽快健全公民网络参政机制,提高网民的综合素质,保持网络民主自由与法制约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网络问政渐成风尚 截至2009年11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3.6亿,比2008年增长20.8%,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前不久,人民网联合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9%的网友认为,“网络问政”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对“网络问政”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9.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及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目前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文章深入的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而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尝试性的探索,期望对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民主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学界对其内涵、特征、价值与问题尚存在诸多争议,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对相关理论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进而对网络民主的理论与现实产生做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为现有的研究提供较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