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资本与文化的结合催生了文化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语境下的文化丧失了以文化人的功能,体现出文化功利化、过度娱乐化、真实虚幻化、趣味自私化的价值取向,使当代青年失落了精神信仰追求,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同时给当代青年自我认知和人格构建带来阻碍。因此,结合青年人自身特点与社会角色,通过重建青年精神家园、发扬青年积极风格、回归青年文化主体性,来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官兵是军队全面建设的主体,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着鲜明的社会认知特点。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研究青年官兵思想成长、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和调适青年官兵的社会认知偏差,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实社会,对青年来说是"神秘"的.认知社会、把握社会,是每个处于青年期的人都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将青年群体作为认识主体去研究,探寻其认知社会的一般特点,进而用科学的方法导向其认知方向,不仅对青年教育工作,而且对社会综合管理,都是有益的.把青年作为独立的认知主体来研究,能否成立?回答是肯定的.首先,青年有认知社会、准备参与社会实践的共同需求.其次,青年在认知社会时,有着共同的生理和心理的基础,其心理机制的共同特征反映到认识活动中,往往形成认识的"共鸣".10年来青年中一次又一次出现某个热点,众多的青年不约而同地关注某"焦点",正说明青年在认知社会的过程中是有规律可寻的.再次,改革开放为青年创造了容易  相似文献   

4.
青年文化体现和构成了青年一种特有的社会存在方式,并有它内在的运行机制。这种结构、机制对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构成一定的价值功能。青年文化和青年政治社会化是青年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文化是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载体,青年文化的社会运行构成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文化背景;青年政治社会化又丰富和发展了青年文化,青年文化是青年社会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青年文化是以青年为主体和载体的特殊群文化,它植根于一般社会文化,在青年人群中酝酿、发育、发展及传播,形成区别于一般社会文化的独特文化形式,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条件下,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青年思想意识、思潮、生活方式、思维和行为习惯等。青年文化是青  相似文献   

6.
游戏与科技“双螺旋”式的耦合共生承载着不同时代的青春记忆,内嵌着青年群体游戏消费样态的演变逻辑,剧本杀游戏的具身叙事特性契合了青年新生代对线下沉浸式社交游戏的诉求转向。剧本杀叙事结构的开放性和叙事模式的媒介化,提高了青年游戏体验的交互性、沉浸性。研究认为,游戏沉浸的认知动力机制表现为青年的具身交互,其中青年参与游戏实践的“体认性”能够激发和承载完整的身体体验、嵌入游戏空间的“情境性”能够匹配和叠加主体认知、融入游戏角色的“交互性”能够孕育和释放耦合动力。在主流叙事的文化实践中,实践-认知图式应成为主流叙事嵌入青年文化的新范式,要以身体在场的回归启动青年完整的身体实践,通过情境叠加叙事触达青年的现实生活世界,在认知耦合交互中释放青年文化共创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7.
嘻哈文化源于美国底层黑人街头文化,是美国当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青年文化的今天,嘻哈文化作为反抗主流社会的歧视和隔离,表达黑人青年真实生活状态和自我认同的载体,对黑人青年,尤其是对他们的语言有着巨大影响,使黑人青年的语言体现出创新、简洁、自由的风格特点,给黑人青年语言打上了独特的嘻哈烙印。  相似文献   

8.
王鹏 《中国青年研究》2013,(1):29-32,113
青年独立参选人大代表是青年自主型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从青年独立参选人大代表事件中发现,当前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更加多元,动机更加务实,路径更加明晰,他们把选举偏好、新媒体运用和自主政治参与有机结合,形成了青年政治参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青年的文化自觉与青年文化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为文化主体,即意味着要进行文化担当,因此,文化自觉体现为一种文化责任的主动承载。在我国处于复杂社会转型期的今天,青年所担负的文化使命亟需文化自觉。当代青年应使文化自觉成为自身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品质和积极实践,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文化担当。这需要增强青年的文化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明确文化立场,强化青年的文化责任;提升文化厚度,培养青年的文化反思精神;彰显文化特色,突出青年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大潮唤醒了当代青年主体意识,青年不仅以巨大参与热情和创造希望投身到社会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文化创造中,而且在文化变革中更是以其带有反叛色彩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使青年文化成为青年学界和教育界关注问题。然而,青年文化现象复杂性、学科研究取向差异性和我国青年理论界对该问题探索草创性,目前国内学者对青年文化阐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仅就青年文  相似文献   

11.
背包旅行在当下中国青年人群体中日益流行,但是围绕着背包客文化却出现了复杂的社会评价,现有关于背包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这个群体本身,忽略了这种文化背后的社会语境。本研究以都市青年这个与背包客文化最为相关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探索其对背包旅行的认知与态度,解释背包旅行为何流行及其为何面临复杂的社会评价。研究表明,都市青年将背包客视为追求自由的群体。作为一种自由的旅行方式,背包旅行受到推崇,因为这是较强个人能力与较高经济地位的体现。然而,青年群体对于自由的认识和评价却是多层次的,如果将背包旅行发展为一种生活方式,大部分人则并不认可。在个人偏好、事业心、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过分强调个人意愿的生活方式被视为是自私的。背包客文化像一面棱镜,反射出个体化社会进程中都市青年复杂的人生境况。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因其所处城市群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并容易受欧美、日韩等外来文化影响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青年文化氛围活跃、青年价值取向积极、青年政治文化多元,青年文化极具张力。同时又存在突出的发展困境:青年文化主体多元复杂,青年文化认知滞后模糊,青年文化平台缺失错位,青年文化支持零散逐利。建议创建青年文化服务联盟,形成全覆盖、全链条的文化服务机制;创新青年文化发展平台,并将网络平台作为重点打造;优化青年文化空间内容,将是否顺应社会发展作为优化青年文化内容的重要标准;吸纳融合优秀青年文化,鼓励和促进湾区青年接触、学习、吸纳来自湾区内部、内地城市以及海外城市的优秀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的青年亚文化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朝辉 《求索》2007,(11):154-156
网络文学与青年亚文化存在着内在的姻亲关系。网络写作特点所表达的一些文化要素鲜明地体现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意义,网络文学自始至终都恣意着青春化的写作姿态,其内核为青年特质,其属性体现了青年亚文化的特点。它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趣味表达是别于传统的其它艺术类型,它是青年这个特定文化群落的独特表达。网络文学走向市场的必然彰显了青年群体旺盛的亚文化需求和强大的亚文化建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它被市场整合和收编,交融到大众文化的生产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14.
青年文化并非是一种自成系统、有独立内容和完整结构的文化类型,其本质上是依附于社会主体文化的从属性文化形态,因而也称作亚文化.其主要内涵为在青年群体中产生,并为青年所接受的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但是相对于社会主体文化,青年文化具有一定独立性,也是主体文化最不稳定的隶属部分,与主体文化最容易产生冲突和偏离.这种冲突和偏离构成了青年文化的超越性.研究青年文化的超越性及其超越条件、超越限度能为我们把握乃至理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化,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流行文化的个性化、感性化和低俗化的消费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在商业社会中面临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6.
团本文化是中国共青团和广大团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青年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标准和认知体系,它以共青团事业为本体、本质和本位。团本文化有功能如下:凝聚功能、标识功能、教育功能、消费功能、联结功能。团本文化具有政治性、先进性和服务性的本质特征,体现出鲜明的组织特色、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是一种主流文化和先锋文化。大力发展团本文化,对充分实现团的职能,保持青年运动的整体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时代,电子媒介文化在传播中以隐性方式对人形成哲学教育。电子媒介文化造成认知主体感性放纵,以非线性的方式消解哲学认知缜密的逻辑思维,以虚拟图景化解哲学认知的现实根据和理性依据,对哲学教育造成认知上的干扰和重构。因此,在电子媒介文化语境中,应通过教育话语的话题更新、话语方式重建和话语媒介组合重组哲学教育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潜类别分析和多分类Logit模型,考察文化资本与青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青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可分为养生型、朋克型和混合型生活方式。不同文化资本的青年群体,在生活方式上存在着差异:经常读书和参加文化活动有利于青年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低学历者倾向于混合型生活方式,高学历者呈现两极化,养生型和朋克型生活方式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与文化资本相比,经济因素对青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弱。这说明,要转变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文化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将技术哲学的视野引入青年研究,就会形成“青年与技术的关系”、“技术对青年认知特征的建构”等新的问题,从中发现青年与技术尤其是新技术之间的特殊亲和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技术大于自然”的普遍认知特征.这种特征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时代来临的今天,则使得诸如碎片化、图像化的思维方式更集中地体现在青年身上.为此,需要有一种全面的哲学视野来调节青年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之趋向一种更加合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兴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重塑了作为支撑政治发展价值基础的政治文化.青年作为网络社会的成员主体,凭借自身在技术、知识以及思维方面的优势,以其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网络政治文化.青年网络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民文化之于沟通与说服、竞争与合作、一致与多元、变革与稳定的内在要求,使得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价值基础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青年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功能作了详细考察,并结合金登的“多源流”政策分析模型,进一步阐释了在这一新型政治文化影响之下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年网络政策参与过程.试图为我国合理监管互联网,建设健康的青年网络政治文化,实现青年合理、有序地网络政策参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