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奇,这是一个皖东人民多年来一直怀念着的伟大的名字。1939年11月底至1940年10月下旬,刘少奇肩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领导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重任,从延安来到皖东敌后,主持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工作。他坚定地执行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以皖东为发展华中的战略基地,领导江北新四军、八路军,坚决抗击日军,冲破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积极向苏北发展,建立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时期,刘少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着力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强化党对军事斗争和政权建设的领导,为夺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渐成为抗击日寇的主战场。在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中,如何“组织工人阶级并发挥其力量到最高度”,使其成为“争取抗战胜利最重要工作之一”的确是一个新问题。为此,党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工运的领导,经过整风、肃清“左”倾错误思想影响,明确了根据地工运的方针政策,健全和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组织工人参军参战、生产支前和巩固、发展根据地、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斗争中,取得了辉煌业绩。由此,党大大深化了对抗日民主根据地工会问题的认识与实践,这是继苏区之后,党对人民政权下工会问题的认识与实践的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军部重建,新四军第四师随之成立,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建了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创建的19块根据地之一,基本地区约20多个县,面积413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是华北和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联系的纽带,是我军发展敌后抗战,发展华中、东进苏北、向西联系中原的前进阵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对坚持华中敌后乃至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战略支点的作用。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浙东军民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抗击了法西斯东方战场的力量。浙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对华中抗日战争和全国的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在平原地区创立根据地的例证,也标志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1938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决定撤销以王明为书记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调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刘少奇在抗日战争时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开创华中抗日根据地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军事战略思想。刘少奇的军事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思想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抗战中后期,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实行的精兵简政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体制和机构改革,对团结带领军民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使在各个根据地内陆续建立起来的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得以巩固完善,成效卓著。地处华北敌后抗战前线、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江苏溧阳、溧水两地区,尤其是溧水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1941年11月至1943年下半年,溧水是我苏皖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和苏南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溧水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新四军坚持和发展苏南抗日根据地,完成华中“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论是日军还是国民党顽固  相似文献   

10.
在艰苦的抗日对敌斗争中,以山西为中心的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充分运用毛泽东提出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创造了许多闻所未闻、新鲜活泼的游击战术,使游击战争显示了神奇的威力.这不仅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抗战胜利后进行自卫战争、战胜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争夺东北展开激烈斗争。为把黑龙江建设成东北的大后方和巩固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9月15日成立东北局,并派遣大批干部奔赴东北。国民党一方面向东北迅速派兵,另一方面派遣接收大员、特务分子进入东北各地,网罗伪警宪特和土匪武装。一时间,黑龙江地区群魔乱舞,土匪多如牛毛,给我党的根据地建设带来极大困难。我的剿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12.
上党收复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受降""接收"为名调动军队向中共抗日根据地大肆推进。但是,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的进攻,在上党地区遭到严重打击。上党战役的胜利,给进犯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军以迎头痛击,不仅巩固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后方,而且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百团大战以后,日寇回师华北,对我抗日根据地采取了疯狂地报复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冀南邢台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成立了敌后八区,并派精壮得力,既有坚定政治立场、又有丰富实际斗争经验的刘勇、笠松等人担任正副区长和区干部,在敌占区开展了机动灵活、有声有色的对敌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为保卫、扩大邢西抗日根据地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我军为党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针对国民党收编加委的反动土匪武装的猖狂活动,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根据党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我地方兵团组成剿匪部队,采取坚决彻底消灭的方针和军事上严厉打击、政治上分化瓦解及  相似文献   

15.
郭村战斗是抗日战争中期发生在苏北地区的一场战斗,因其斗争对象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而备受争议,从郭村战斗对苏北根据地的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形成、新四军的壮大等方面看,其意义是重大的.同时,从统战工作的角度考虑,郭村战斗是统战工作的一个成功案例,反映了做好统战工作必须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令我至今回思不止并为之感慨无穷的周恩来的第二个预见预言,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时。从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我想先纠正两个说法。一种说法是:共产党同国民党坚决斗争,终于夺取了胜利。我认为不准确。我的体会是,在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大政治力量的斗争中,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历史选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晋绥抗日根据地军民在进行对敌斗争的同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商税收工作,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对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华中敌后红旗漫──刘少奇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何光国刘少奇(左一)、陈毅(右一)和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在苏北盐城合影。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也认为,"只要控制中原,实质上就能支配中国",因此,力图夺取和巩固这一地区。国民党为保住...  相似文献   

1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的最前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战略反攻及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失地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太行根据地的金融货币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直辖区,也是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所在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始终是敌后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巩固太行根据地,不仅依靠的是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有赖于经济发展。金融货币斗争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运用货币武器,支持抗日战争 抗战初期,由于日军的摧残和掠夺,边区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市场萧条,金融混乱。太行根据地初创之际,敌人实行一面封锁、一面掠夺的政策,封锁根据地军民的必需物资,掠夺和破坏一切财产,并不断地进行“蚕食”和“扫荡”,其目的在于“毁灭抗战生存力”。因此,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搞活金融市场,保证军需民食,成为支持长期抗战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