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处于双重的关联之中,一是与文本相关联,二是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从主体与文本的关联来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要“回到马克思”,即把握文本自身的意义;从研究者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来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要“让马克思走入当代”,即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用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检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双重的关联又发生一种关联,其中“回到马克思”是手段,“让马克思走入当代”是目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相互依存,即为了“让马克思走入当代”,必须“回到马克思”,而“回到马克思”,应该是为了“让马克思走入当代”。  相似文献   

2.
波普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中,着重批驳了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认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存在着明显的“反自然主义”与“泛自然主义”的错误理论倾向。虽然这一批评建立在严密的逻辑论证之上,但波普本人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认识极为肤浅,不仅没有认识到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精华,而且还将其与机械决定论等相混淆,如此一来,建立在这一“臆测”的混淆之上的批判理据也就显得极为匮乏,难以成为证伪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依据。波普本人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精华(辩证法)的忽视,致使他把事物与事物间的关系完全隔离开来,丧失了领悟马克思哲学理论真谛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带有鲜明现代人本主义色彩的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深度浸染,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在商品世界中的真正所指问题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通过回归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语境的分析,作者认为,马克思异化概念在商品世界中的真正所指是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这一指认对于修复被肢解与割裂了的马克思思想的历史发展,还原“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思想的“艺术的整体”,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年马克思与哲学变革之后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思考中具有根本性差别:青年马克思是在传统人学形而上学的理论域中来理解人的,而实现哲学变革之后,马克思抛弃了传统人学形而上学的理论域,强涠的是对人进行现实的、历史性的分析。马克思的这一思考,为国内的人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都塞是法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愿望出发,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认为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认识论断裂的转变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一阿尔都塞坚决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解释。甚至取代整个马克思思想的做法,强调马克思是同以往的意识形态哲学决裂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并进而创立一种新的哲学的。据此,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陆杰荣 《长白学刊》2003,1(1):41-44
要从哲学观的角度确立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就要从实质的意义上反思马克思哲学观的理论取向与时代意义。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意蕴主要是把握当代哲学的理论意蕴,在此理解框架内来反思马克思哲学观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郭万敏  周全华 《求索》2013,(6):57-59
20年来理论界强调了马克思与列宁的相同点,形成一种主流观点:俄、中等落后国家的实现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东方理论的成功实践.这是将马克思“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命题与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相混淆。这种误读马克思的“超越”论。以致“卡夫丁峡谷”的迷雾挥之不去。回到经典文本,弄明白文本的原意。澄清“卡夫丁峡谷”的迷雾,这才是对马克思起码的尊重。否则会如同马克思所说,这是给了他太多的荣誉和太多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曾东 《长白学刊》2008,(5):27-30
马克思哲学建立在对传统哲学变革的基础上。与现当代西方哲学许多流派不同,他与传统哲学的关系既有“断裂”的一面,又有“连续性”的方面。传统哲学在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是乌托邦精神的影响,二是浪漫主义精神与普罗米修斯精神的影响,三是启蒙运动与启蒙精神的影响,四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区别于现当代西方许多哲学流派的激进否定态度是,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批判性地继承了这些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果,这使得马克思能够在“保守”和“激进”之间保持一种辩证的平衡,表现出一种开放的视野和思想的张力,这是马克思具有当代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一生思考和关注的中心。这一中心构成了马克思理论的主线,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发展问题的学说。马克思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则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立足于主体实践立场。揭示了现实生活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依据,把个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归之为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生成与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哲学,就其本性来讲,是追求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马克思的哲学,彻底地体现了哲学的这一本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把“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并把这一内容贯彻到自己的所有研究之中。在反思哲学与人的解放关系问题的基础上,只有把马克思的哲学理解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并走向解放”的学说,才能真正彰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无疑是后人争议最多的文本之一,而其中异化理论又是争论的焦点。在发展问题业已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联系现实重新解读与思考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文本,我们会获得一些新的启示。一、马克思异化理论再认识在《手稿》...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与我国的工业化实践郭丽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区分了资本经历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对前资本主义时期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作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述。考察这一理论,对于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马克思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一、新资本时代定位的事实依据 我们关于新资本时代及其相应的社会形态的探索,不是对马克思学说“照着说”,而是对马克思学说“接着说”,即对马克思关于资本时代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具体应用和发挥。它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的偾本论》和其他理论著作,根本的方法论是马克思发现并加以成功应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而其事实依据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直到今天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4.
秦廷国 《求索》2007,(4):136-138
反传统形而上学和“问题”意识等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通话,凸显于对现代性的资本主义异化应用的批判中。但马克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马克思哲学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别。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应以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导引,建构一种比传统社会确定了的价值更先进、克服了它们已经被认识到了的缺陷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结构”的阐释中,存在着一个尚未被充实的理论空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蕴含或要求何种时间理解?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如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青年马克思是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中思考时间问题的:黑格尔让他认识到时间本身的否定性力量;费尔巴哈提醒了他,时间是感性存在不可被剥夺的本质条件;政治经济学则让他意识到资产阶级社会对人的时间的改造作用。由此,马克思发现,主体和对象世界的生成、变化和发展必须要在社会形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而社会形态本身也是时间化的。马克思的这一发现推动了唯物史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人学研究方法及其当代价值王勤人学方法论的变革是人学思想得以深化的深层原因。为了更加深刻、具体地把握马克思的人学研究方法,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建立在实践观基础上的几种基本人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为当代人学研究的深化提供一些启示。一、马克思人学研...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在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全面准确把握其本真意义和精神实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增强“问题意识”、加快新时期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试论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与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被马克思当时认为微不足道的服务业,已成长为国民经济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这无疑给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服务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创不创造价值?本文拟运用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结合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就上述问题谈谈看法。一、马克思研究生产...  相似文献   

19.
法律正当性是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的核心问题意识。围绕着法律正当性这一核心问题意识,马克思构建了新理性自由主义法哲学观,以完成其对法律正当性的论证与批判。理性与自由是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的关键性逻辑工具。在马克思早期法律思想阶段,马克思从“内部正当性”与“外部正当性”两个视角,来论证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内部正当性”的评判标准是正义、自由及利益,法律的“外部正当性”的评判标准是理性与“事物的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潮之后,影响日趋式微。他们背离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关系的经典话语,陷入了主题危机、话语危机、组织危机和信仰危机。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解读为一位学者,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一种文化现象,把马克思的著作变成了可以在各种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自由阅读的哲学文本。建设性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对待经济学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