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婚恋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折射,当代青年面临社会转型和多元价值的冲击和影响,婚恋观也呈现出多元特征,择偶条件随时代而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婚恋状况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婚恋难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传统意义上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观念在青年中悄然生变,背后有诸多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
主要通过对王村青年择偶观、择偶标准、对离婚的态度、处理感情危机的方式等问题的实地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农村青年婚恋观与人口外出流动具有强相关,婚恋观的群体差异与青年的外出流动时间呈正向显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城市青年受中国传统婚姻观的影响,买房结婚是一种心理情结.面对迅速增长的房价,房子对婚恋的影响由潜在的因素成为显性的因素,并成为城市青年婚恋中的权重指标,影响着城市青年的择偶、婚恋观以及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4.
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走近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表达以及性观念,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当代青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调查数据以及对“80后”和“90后”人学生的深度访谈,得以归纳卅“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并从恋爱动机、恋爱对象、同居现象及择偶方式、择偶标准、性观念、婚育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差异性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存:爱情与情爱,恋爱与结婚,主体与客体,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线性与非线性。  相似文献   

6.
在快速转型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传统婚恋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根据在南京市4个辖区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青年群体的婚恋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适婚年龄段青年单身现象普遍存在;单身群体主要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被迫单身而非主动单身;青年群体对社会单身现象具有较高程度的包容度;传统婚恋观逐渐式微,但现代婚恋观并未得到足够认同。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处于传统与现代的拉锯战之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邹俊彬  孙杰 《前沿》2013,(2):93-94
本文从1742名“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两个方面人手,多维度的调查其婚恋动机、婚恋态度与形式、择偶标准等,通过对“90后”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总体分析,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其影响进行比较,揭示了“90”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具体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引导她们树立正确婚恋观,理智的对待婚姻与未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于1980年代,是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而逐步成长的。近年来,社会学视角的青年研究迅速发展,在青年研究领域中占据主导性位置,社会学取向的青年研究往往引领着青年研究的主流走向。社会学对青年研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研究方法上,同时也反映在研究主题上。"80后""90后"群体研究、青年群体的社会分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与社会融合、互联网与青年文化和社会参与、社会变迁冲击下的新婚恋观和行为等是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打工潮下农村青年婚恋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芬芳 《传承》2008,(14):108-109
随着大批农民的城乡流动,农村青年的婚恋观正悄悄发生变化。他们在恋爱、择偶、婚姻、性爱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自主、多元化的态势,对此人们喜忧参半,褒贬共鸣。  相似文献   

10.
打工潮下农村青年婚恋观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批农民的城乡流动,农村青年的婚恋观正悄悄发生变化.他们在恋爱、择偶、婚姻、性爱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自主、多元化的态势,对此人们喜忧参半,褒贬共鸣.  相似文献   

11.
"腐败"分析与"教育恶化"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本该是公平公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国民教育的合法权利。然而,当腐败渗进教育领域后,教育的公平公正被打破了。教育寻租,即为某些分管教育和学校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假以各种手段谋取个人的种种好处。如,子女入学,学历与职称的评定等等。这些已构成了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教育腐败不满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教育寻租的表现形式及其来龙去脉究竟如何?本刊特邀4位专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主诗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12.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理想化模式试图通过否定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 ,塑造理想的道德人 ,其结果造成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误区和对人的自主性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经济人”的主体活力 ,却又在许多方面造成道德价值观的失落与困惑。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是这一发展过程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其目标在于实现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肇始,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女性主义理论伴随着社会运动与女性运动几经沉浮,日趋成熟.本文将在有限的篇幅里以不同时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要理论关切为主线,对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力图勾勒出女性主义理论大体发展的脉络,以期对中国的女性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的互惠、互利、互制给现行大众传播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尽快营造良好的大众传播环境,制造"绿色"社会流行氛围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及社会发展之必须。而提高全民审美情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把握传播、流行主流是实现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健康和谐互动互补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9.
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近年来发展迅猛,江浙沪等地公安部门初步实现了跨区域信息共享,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信息高地已经崛起。相比之下,那些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进程缓慢的区域慢慢成为信息洼地。如果把犯罪比喻成流水,它从信息高地向信息洼地流淌的趋势,会随着信息高地与信息洼地之间落差的逐渐加大而越来越明显。因此,全国各地公安部门保持良好的协作机制,东西支援、大小城市联手、城乡结合是促进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认识,即关于“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是着眼于“人际利益”还是“人态利益”、是否照顾到“代际利益”、是否承认“自然价值”、是立足于“整体利益”还是“局部利益”、是从“眼前利益”出发还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等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