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是亚洲国家获得新生的世纪,觉醒的世纪。从最近25年东亚经济的发展势头看,可以断言:21世纪将是亚洲腾飞的世纪。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克服制约亚洲腾飞的因素,建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是当前东亚地区各国亟待回答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亚洲的主要国家,两国关系发展好坏不仅关系两国自身的利益,也将直接影响亚洲的进程。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东亚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和东亚关系的开启,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种原先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国际体系之间交往和冲突的过程。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发展,是东亚被逐渐纳入现代国际体系和美国塑造东亚地区国际体系的过程。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也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地区多边主义的发展,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与东亚之间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前言 “亚太地区国际组织之将来”的题目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展开讨论。 首先是如何把握所谓“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性质的问题。如果是从南亚到南北美洲大陆的西海岸、甚至包括大洋洲的国家一起讨论的话,那就更加困难了。但在考察“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组织的时候,有必要抓住这一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政治诸方面的特征来讨论,这是无须多言的。  相似文献   

4.
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和国内学者对东亚模式的重新思考与深入探讨。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粉碎了“亚洲模式”。美国《外交》月刊说得更加明确:“亚洲金融危机证明美国经济模式正确”。在国内,尽管对东亚模式支持者居多,但也有较大争议。无非三种论调:一、否定论,认为东亚金融危机进一步证明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鲁格曼早已预见的东亚奇迹和东亚模式的终结或破  相似文献   

5.
东亚金融合作的历程与最新动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宇 《当代世界》2009,(6):59-61
自从东盟10+3正式宣布建立亚洲外汇储备库以来,这一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一动向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重要变化,即亚洲不仅正在从一个虚弱的亚洲转变为强大的亚洲,而且还正在从一个松散的亚洲转化为团结的亚洲。从东亚金融合作的进程来看,亚洲外汇储备库的建立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从与历史的联系来看,它继承了“清迈倡议”的一部分职能,另一方面,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它有可能成为亚洲货币基金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美国战略东移考验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志华 《南风窗》2011,(25):80-81
美国在东亚的一系列动作,本质上带有防御性的特点。对于周边国家,中国没必要无谓地"示强",但也不能过度地释放善意,关键是要做到立场坚定,向外界展示自己是有底线的。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从夏威夷APEC峰会到巴厘岛东盟系列峰会以及东亚峰会,国际政治进入"亚洲时刻"。而无论是11月12日开始的APEC峰会还是11月19日闭幕的东亚峰会,美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且这位主角的大多数台词都与"重返亚洲"有关。更为关键的是,在国际舆论看来,美国这位主角的剧本几乎都围绕"中国"展开。对于美国主演的这幕"王者归来"大片,中国不会感到轻松。军事上,美国在  相似文献   

7.
一、联合国和东亚世界 笔者首先整理出东亚在联合国的发展动向。 在联合国,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动,东亚的发展已被确认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第1期 1945—1956年 随着联合国的建立,安理会面临着如何发挥其正常机能这一考验。在当时,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虽然和美国等自由主义各国步调一致,但是,它是雅尔塔体制在亚洲确立的产物。在当时,整个安理会都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8.
联盟政治是当前国际安全领域的研究焦点,近年来国际关系研究者从联盟维持的动力、内部凝聚力、制度化程度、联盟内部管理等视角提供了许多新的见解,提升了联盟政治研究领域的理论化水平和现实相关性。在《比铁板一块更糟糕:亚洲的联盟政治与强制外交问题》一书中,柯庆生以联盟内部凝聚力为核心解释变量,探讨了联盟的内部关系对强制外交效果的影响,指出联盟内部缺乏团结和不协调会增加地区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导致现有冲突的升级和延续。借助大量的原始档案和相关研究,作者利用冷战时期的中苏同盟与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之间的互动来验证这一有悖常识的论断。尽管该书的案例分析侧重于冷战初期,但是为我们审视冷战时期的东亚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该书的研究问题和理论解释对理解当今东亚地区的国家关系特别是中国与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之间的互动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亚洲是如何从相对包容的发展,走到被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在内的最保守的国际组织敲响警钟的地步?答案就在几个密切相关的趋势里。过去30余年,全球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亚洲,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演化出复杂的官僚机构以助力经济发展,支持工业生产与出口,并部署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投入。这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在保持和提升经济制高点的同时,相对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的一个时期。这些成就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赞誉,也使得其被贴上了亚洲"经济奇迹"的标签。当然,这种发展主义(developmentalism)出现在冷战与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担忧的大背景之下,伴随着美、日  相似文献   

10.
战后美国在东亚地区建立的以双边主义为基础的安全同盟体系即"轴辐体系"是美国亚太政策的支柱,但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这一体系正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冷战期间,双边主义的组织模式与东亚权力分配格局相吻合是"轴辐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石。冷战结束后,东亚权力分配格局向"多节点结构"转型,推动东亚国际秩序向多边主义导向的网络化方向发展。这使"轴辐体系"的双边主义组织模式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多边主义取向之间出现结构性错位,进一步凸显了"轴辐体系"的两大弊端即"残缺性"和"外部性"。对此,"轴辐体系"难以有效应对东亚面临的多元安全威胁,东亚的长期稳定仍需要建构一个与"多节点结构"相匹配的兼具"内生性"和"完整性"的区域秩序。  相似文献   

11.
论日本与东盟的相互认知及双边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回顾战后日本-东盟关系演进的基础上。描述了两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时较为密切的全方位关系,到冷战结束以来平衡性与互动性更为突出的关系样式,分析了日本-东盟关系式样形成的内外原因,并对日本和东盟相互战略认知进行了探究。文章认为,在东亚国际格局变动的新时期里,日本-东盟关系将在前者以日美同盟为外交“基石”以及后者以“大国平衡战略”为标杆的基础上,日本将继续寻求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政策平衡点,而东盟则在继续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依然会将中、美、日为核心的世界大国和国际组织纳入并塑造为该地区的基本平衡力量。从东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并奉行灵活进取的地区多边主义,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日本与东盟国家颇为紧密的传统关系、尤其经济关系方面相应会面临三大效应的影响,将朝着平衡性、互动性、竞争性相对更为显著的发展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年中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各国经济遭受到巨大损失。如今,随着亚洲经济的重新起飞,为了加强亚洲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发展亚洲地区经济,增强预防和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人们对亚洲区域经济集团的关注越来越强,加强区域经济集团建设的任务日益紧迫地摆到人们面前。现在的问题是:应当不应当搞东亚自由贸易区?能不能搞这样的自由贸易区?如何建立这样一个自由贸易区?阻力何在?  相似文献   

13.
大西洋两岸在中国崛起问题上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华盛顿100多年前就在亚洲打下了战略基础,而欧洲相对来说是一个新来者。中国是欧洲与东亚不断发展的经济关系中的重点,.北京摆脱1989年事件的影响之后,中欧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在武器禁运问题上:华盛顿担心欧洲会在亚洲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参与者,而欧洲的看法截然不同,因为华盛顿和欧洲在亚洲有着迥然不同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澳门的高等教育从80年代起才较快地发展起来。现有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亚洲国际公开大学及高级警官学校等教育机构,除亚洲国际公开大学外,均为官办。 澳门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东亚大学,1988年由澳门政府改为公有,并于1991年9月1日改组  相似文献   

15.
在弄清“东亚奇迹”的产生原因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东亚这几十年的辉煌历程吧。在东亚曾经出现了世界上“最庞大人口的最快速的收入增加”,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一直到20世纪中叶,亚洲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之一。而东亚——除了日本,它曾是亚洲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但它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崩溃了——也不例外。仅仅50年前,韩国和台湾大致上尚不及非洲的扎伊尔富裕。那时,东亚最富裕的国家大约是菲律宾,直到50年代,到菲律宾去给人做女佣还  相似文献   

16.
6月7日至10日,我参加了由瑞士日内瓦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区域主义”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瑞士方面学者有日内瓦大学国际研究学院院长丹尼尔·沃纳博士,日内瓦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瑞纳博士,教授海涅、布鲁纳,该中心高级研究员兼上海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张维为博士,瑞士亚洲研究协会学者安建国博士;大陆方面的学者有上海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教授姜义华,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12日-14日,东亚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第11届东盟首脑会议、第九次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10 3)领导人会议和首届东亚峰会(10 6),一场接一场,令东亚国际政治舞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首届东亚峰会的召开,在东亚系列会议的基础上,一个公共外交平台已渐显雏形,一种大外交的新气象在亚洲日益昌隆.  相似文献   

18.
一、序言 展望21世纪的东亚国际秩序,最近最重要的变化是亚洲金融危机和与此有关的争论问题。1997年以后开始的这场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未来学者所提出的21世纪是亚太世纪的乐观的见解,并给亚洲的将来带来了层层的乌云。亚洲的金融危机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在程序上虽有差异,但对经济一直活跃发展的整个亚洲经济却带来了深重的打击。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借助准联盟理论与联盟困境理论对冷战时期美日韩三角间的安全关系作出新的解析。日韩两国的联盟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受到冷战结构和美国东亚战略的极大制约和规定。通常只有当美国在亚洲的力量相对削弱时,日韩之间才会在美国的诱压和撮合下出现某种互助性的合作行为;而当日韩被美国抛弃的可能性较小时,两国便会努力寻求自身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最大化,其时历史和情感因素将迅速主导两国关系,从而使双边的合作性行为明显减少,甚至出现相互敌对。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洲走上崛起的道路,尤其一些东亚、南亚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冷战结束后,在亚洲出现了更多的国际成员。面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启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明显的落差摆在这些新生国家面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民族成分最复杂、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大洲,亚洲从近代以来就是世界上矛盾冲突最多的地区之一。与发展经济相比,避免各类冲突引发的破坏性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