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雷 《青年探索》2008,(5):54-56
以四川省部分农村初中学校13~15岁留守学生、教师的抽样调查为基础,对当前留守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留守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对留守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是留守学生家庭经济越差,留守学生的负面消极心理行为越多;留守学生面临家长期望、学校功课、社会环境、未来发展、家庭生活等五大压力。  相似文献   

2.
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活动。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及管理监护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农村“留守学生”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帮扶关系,对“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赵灿鑫 《前沿》2010,(11):122-124
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现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是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由此所引发的诸多社会不和谐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对该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大势所趋。在社会范围内推行诸如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寄宿学校和建立健全相关的区域教育和监控措施等举措则是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政策》2005,(4):63-63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管理的意见》。这个“意见”要求全省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为他们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措施。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加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学生”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秀英 《中国妇运》2004,(10):35-37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留守在家里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被人们称为“留守学生”。最近,四川省眉山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对留守学生的情况作了一次跟踪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一、农村留守学生群体日益凸现眉山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对某市6个区、县,20个乡、镇,21所农村学校,261个班1165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5968人,占学生总数的51.2%。其中,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850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5%,双亲同时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3118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6.8%,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占留守学生总数的52.2%。从学…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双峰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县文明办在基层调研中发现,2010年下学期,该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生83353人,其中留守学生有25377人,约占30.4%。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外务工的约25%,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6,(7):26-27
为认真落实省、市领导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重要批示,切实解决“留守学生”教育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健康成长,结合遂宁实际,市妇联决定认真开展“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工作。现将工作方案制订如下:一、目标任务今年试点建立10个村(社区)留守学生(儿童)之家,建立和完善10个村(社区)家长学校,建立10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培养1000名巾帼志愿者,对1000名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为留守儿童解决1000件实事。二、具体任务一是建立示范点“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各级妇联要建立起…  相似文献   

8.
浅谈农村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着贫困家庭学生、女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他们急需政府的救助。建议政府要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弱势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时重视弱势学生的心理救助,外部救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帮助他们走出弱势困境。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为“祖辈家长”开展培训活动。“我们各位家长的教育观念要改变,跟上时代的步伐,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晓村小学常务副校长陈学秋在该校的家长会上说道。晓村小学于去年成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并每学期陆续召开毕业班及各年级段留守儿童学生家长会。晓村小学现有在校生1901人,40%左右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  相似文献   

10.
近日.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委统战部组织14家非公有制企业代表,来到平乐大发瑶族乡中心小学开展“同心·助学”“关爱瑶乡留守学生”活动。此次活动共募捐到助学物资合计11.3万元,用于资助100名“留守学生”,并购买电脑、脱水机及一批文体用品等捐赠给学校改善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11.
9月9日,是今年秋季开学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枣阳市刘升镇人大副主席黄清燕带领驻该镇的襄阳市人大代表、枣阳市人大代表及部分镇人大代表,深入到27个村看望87名"留守学生",详细了解"留守学生"就学情况。人大代表来到"留守学生"家中,与他们亲切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13,(3):42
平乐县福兴中学的陆华老师32年情系教坛,一直肩挑重担当班主任,带了31届毕业班。近年来,由于学校留守学生越来越多,他当起了"代理家长",先后接纳36名留守学生。对于班上的留守学生,陆华在生活、学习上精心照顾他们,为他们解囊相助上万元。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他多年来所任班级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都在100%。常年任务多、工作量大,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邓州市劳务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市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数为8.81万人,其中贫困留守儿童占16%左右。父母的缺位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教育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尤其令人担忧。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针对目前正在发展、学生爆满的寄宿制学校,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和谐幸福,体现出社会治理的高超水平,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留守儿童(学生)"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边远贫穷山区恩施市,留守学生多、成因复杂、面临的困难多,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他们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我们必须从公共政策角度加以理论探讨和实际应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运》2012,(3):17-19
邵阳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人口103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在外务工人员多达22万,学龄阶段父母双亲均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41810名,占全县在校学生的36.5%。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徐州市关爱“五失”农村留守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徐州市在组织对留守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全市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89075人,其中初中生37786人,小学生41887人,未入学的67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缺失亲情,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问题。针对留守学生的“五失”现象,市文明委组织有关部门配合学校做了大量工作,在解决留守学生“五失”问题上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批郊区县农民进城务工,北京市郊区县开始出现"留守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以怀柔区为例,据相关调研报告显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约占54.5?;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约占45.4?。其中,留守学生与父母见面频率月均四次以下约占62.18?;见面频率月均四次以上者约占37.82?。据了解,平谷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延庆县、密云县也都存在上述问题。从目前来看,留守学生群体存在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亲子心灵沟通欠缺;心理状况堪忧;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做到对农村“留守学生”的“长期结对,全程关爱,持之以恒,培养成长”,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积极以村(社区)、学校为单位,在农村“留守学生”中组建“留守学生之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大量农村父母迁移至城市务工,由此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农村寄宿学校大量增加,这类寄宿学校中留守和非留守的农村青少年在学业表现上是否逐渐趋同?根据广东和湖南省农村寄宿学校1464名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农村寄宿学校中,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影响机制同时存在相似性和异质性。对于所有寄宿学生,参与常规活动和道德信念这两种社会纽带和自我效能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在留守与非留守差异方面,非留守学生学业表现更佳,且更易受到师生关系的正面影响;对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更加依靠自我效能提高自身的学业表现;对于父母一方留乡陪伴的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反而显著降低他们的学业表现。研究表明,通过增强社会纽带(特别是参与常规活动和道德信念)和提高自我效能,农村寄宿学校可以促进所有农村学生的学业表现,而且有助于缓解留守青少年在家庭方面的劣势。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南京市郊县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引起了市政协的高度重视。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一个重要方面,留守学生作为农村未来的建设者,其受教育程度如何,质量怎样,能否健康成长,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千万个农村家庭,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已不单纯是一个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