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用辛勤的汗水为群众排忧解难,用一颗热忱的爱心为社会做好事,展现出一个来京务工人员的动人风采,人称海淀区田村路上的“活雷锋”——张喜忠。2008年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奉献奥运好市民”、被北京市民政局评为“志愿者之星”。2010年被评为“文明北京新市民”“首都治安志愿者标兵”。2011年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还被市民政局评为“北京市万名孝星”。  相似文献   

2.
海曙:创新“新市民”教育培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居住、谋生创业,成为城市的“新市民”。加强“新市民”的教育培训是社区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广大进城农民工提升自身素质、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共享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青新市民”:一个群体与一个工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城镇户籍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取得显著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城市人均住宅面积从1980年的7.18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36.52平方米,2017年,城镇家庭住房自有率已经达到80.8%,处于国际较高水平。不过,大城市青新市民蜗居问题依然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4.
11月28日,在“海淀&#183;环境建设&#183;创新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邀请北京市城市管理学会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一起为海淀区城市管理发展献计献策,正式建立了“百名专家顾问团”体系,助力推进后奥运城市环境建设。同时,启动了面向社会征集环境建设“金点子”仪式。  相似文献   

5.
要使新市民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政府应该更多地为新市民群体创造各种条件,让新市民能够更方便地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同时,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对其从就业观念、文明素质、法制理念、理财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真正在城市扎下根来,并且从心底里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4,(8):22-23
目前江苏城市化率已达46.8%,在我省的进城务工人口总量超过1200万,其中妇女444万,占37%。为了引导这一数量庞大的妇女群体适应城市文明要求,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我省妇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手抓农村妇女转移、一手抓文明程度提高”,探索新市民教育的有效途径,重点实施“新市民巾帼文明行动”,强力推进进城务工妇女融入城市文明、建设城市文明、共享城市文明,实现城乡妇女共同发展。——实施新市民巾帼学习行动。渴望学习是进城务工妇女普遍具有的愿望,根据她们的学习需求,我们在建设学习阵地,提供实用读物等方面快速反应:全省妇…  相似文献   

7.
万江 《群众》2013,(3):13-13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推进,无锡市梅村街道已有超过70%的农户进入安居小区集中居住,实现了农民变市民。为全面提升新市民的素质能力,梅村街道依托“双新培训班”、“梅里大讲堂”、市民学校等平台,大力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8.
1985年,厦门大学迎来了第一位跨海而来的台湾学生,此后台湾学子的青春身影开始活跃在海峡的这一边。如今,每年约有200名台湾学生走进厦门的大、中、小学,成为这座美丽花园城市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9.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导向。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立足“首都站位”、对标“首善标准”、弘扬“首创精神”,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因地制宜服务群众,让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2015年以来,连续两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如今,在海淀区,从“我”到“我们”,人人都是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的倡导者和宣传者、参与者和策划者、播种者和建设者、呵护者和保卫者。强大的思想共识,凝聚起强大的文明力量,推动着海淀区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城镇化的发展带给农民翻天覆地的变化。失去或离开土地的农民成为城市中的新市民,不再依靠土地为生。他们在城市中的身份权、就业权、子女受教育权等问题关乎到新市民如何适应城镇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等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新市民众多权利中选取户籍制度、就业权、子女受教育权等侧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农民市民化现象十分普遍,而城乡文化理念融合又是农民市民化的关键一环。因此,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与城市文化理念培育成为农民城市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政府要将新市民城市文化理念的培育纳入农民市民化体系中,城市社区要积极包容吸纳新市民,新市民自身也要主动学习城市文化,积极内化城市文化价值理念,三者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农民城市文化理念,完成农民"新市民"身份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7),采用O-Logit模型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涌现的“新市民”就业稳定性与其信息素养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作出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市民的信息素养总体上表现出了对其就业稳定性的正向影响,但(异质性检验显示)其显著性因新市民的所处地区、性别和受教育程度而异。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中西部地区新市民,男性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女性新市民,高学历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低学历新市民。  相似文献   

13.
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出台,为包括女性在内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了市民化的政策路径,也使农业转移女性人口群体的城市融入出现新的趋势与特点。文章基于新的时代背景,聚焦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女性新市民融入城市社会的问题,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这一群体城市融入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探讨促进女性新市民城市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日前,就2016年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将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并将推动城镇化政策的启动点落在“新市民”身上,提出加快农民进城步伐,帮助农民搭乘城市化“列车”.  相似文献   

15.
李培林为该书所撰《序》中介绍说:“本书以新市民社会管理为中轴展开,分析和阐述了新市民的经济管理、政治管理、生活管理和教育培训。在经济管理方面,探索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的劳动管理和劳动权益维护、新市民活跃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新市民经济的科学发展等。在政治管理方面,研究了新市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参与、政治管理和综合治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2日,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届特色文明社区考评工作在中协宾馆拉开了帷幕,海淀区特色文明社区考评工作始于2003年,最初只设立了创建环保型、健康型、学习型、科普型等四种特色文明社区类型。今年,根据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海淀区整体发展方向,又新增加了创建“服务型社区”、“和谐型社区”,使社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申报海淀区特色文明社区的18个街道共22个社区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05,(2):F002-F002
2005年元月5日,正值寒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繁华商业区的翠微大厦前彩旗飘展、军乐嘹亮,由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明办、海淀团区委、海淀区妇联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海淀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启动仪式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连续多年稳步推进的基础上,近两年,一年一大步,在2004年荣获首都文明城区之后,2005年,被首都文明委授予“北京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先进城区”.海淀区走出一条由“经济强区”向“和谐社会”跨越的文明创建之路。海淀区文明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功夫,树立“协调、促进、创新、奉献”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创建团结友爱、齐心协力的和谐办公室。  相似文献   

19.
蒋飞云 《创造》2019,(7):29-3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逐步成为城市新兴社会群体新市民。受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市民文明素质相对较低,与城市文明发展严重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新市民群体日益庞大,但由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新市民社会融入的状况不容乐观。当前,我国住房问题已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大量新市民被排斥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外,住房获取困难、社会融入问题较严重。文章根据现有文献进行因素分析,得出住房保障政策在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对新市民社会融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