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中后期,科举制度渐趋成熟,成为读书人跻身仕宦的重要途径,此时,酝酿已久的朋党政治借科举而兴并相互影响。牛李党争借助政治权力不断对考试制度施加影响,固化座主与门生的关系,乃至干预科举风习,科举成为朝廷党争角逐的重要领域;同时,科举制度对于朋党政治的影响也日渐深入,突破了牛李两党的士庶界限,应试教育构成了仕宦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读书人的科举宦游也掺杂着党争的因素。这些现象反映出唐代中后期科举制度与重大政治事件、社会文化习俗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丽云 《传承》2009,(22):158-159
江头村周氏科举家族兴盛的因素很多,有周氏子弟的自身努力、尊师重教、联姻的影响、奖励机制等,除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外,科举制度的延续与变化、广西清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江头村精神文化等社会的大环境对江头村周氏科举家族的兴盛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娥 《前沿》2005,(8):246-249
汉语中所有与科举有关的熟语类聚为一个完整的科举文化熟语系统。根据表现内容、描述对象的不同,该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典故性科举文化熟语系统、秀才文化熟语系统、状元文化熟语系统。每个子系统中的语汇成分,都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方式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信息。  相似文献   

4.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是我国历代学校教育较为落后、科举人才较为匮乏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科举人才的分布呈现出整体落后、区域差距、阶段起伏、科举家族涌现等特点。宋、明、清三代 ,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形成“点→线→面”的格局 ,其成因有六 :一是政治因素 ;二是经济因素 ;三是教育因素 ;四是考试政策因素 ;五是文化因素 ;六是交通因素。民族地区科举人才的生成 ,不仅受制于多种政治因素 ,而且也受制于当时当地的经济、教育、考试政策、文化和交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江头村周氏科举家族兴盛的因素很多,有用氏子弟的自身努力、尊师重教、联姻的影响、奖励机制等,除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外,科举制度的延续与变化、广西清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江头村精神文化等社会的大环境对江头村周氏科举家族的兴盛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姚荣 《思想战线》2011,37(1):121-124
明清江南地区的私家刻书十分繁盛,文化世族是其中的主力军。文化世族成员具有强烈的家族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刻书活动延续家族文化传统,甚至使刻书也成为家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因为文化世族具有人力、财力上的优势,其刻书活动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所刻别集、总集及大型丛书,保存和传播了各种罕见文献。刊刻的家集和家谱,更为保存家族文献、传承家族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特别是家集,乃明清江南文化世族刻书活动中的创举,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价值和功绩值得大力肯定。  相似文献   

7.
孙书平 《青年论坛》2014,(6):131-136
近10年来明清时期科举家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进行系统总结有利于深化该课题研究.通过对该时期发表的论文、著作进行系统搜集和分类归纳发现:该课题研究在专题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个案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研究中也存在诸如地域研究不平衡和重名门望族家族研究而轻视非名门望族研究家族、名门望族研究中重明星研究而轻视家族内部其他成员研究等不平衡性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拓宽研究广度,同时还需要向纵深方面挖掘,促进明清时期的科举家族研究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家庭文化是指在自然村镇范围内以血缘和婚姻关系结成的人类生活的组织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体制、行为、观念和心态等等。滨海新区的渔农村在吸收了现代化要素的同时也大量继承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家族文化色彩浓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滨海新区大发展的气势已经形成,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小农意识和家族文化的负面效应势必会阻碍新区的大开放、大发展。这次对滨海新区渔农村家族文化调研的目的,就是理清滨海新区渔农村存在的家族文化现实,从而在扬弃中推动其现代化,进而发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家大族的崛起和发展,是许多因素交织而形成的结果,如家族成员的才行、声誉、婚媾、仕宦、社会关系,都影响着家族门第的升降。魏晋时期颍川荀氏兴旺的原因,就在于其深厚的家学传统、累世显达的仕宦升迁、高门不坠的婚媾缔结及相互提携的交游网络。本文主要从婚媾的角度考述颍川荀氏臻于全盛的原因,并以此说明门阀社会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世家大族的崛起和发展,是许多因素交织而形成的结果,如家族成员的才行、声誉、婚媾、仕宦、社会关系,都影响着家族门第的升降.魏晋时期颍川荀氏兴旺的原因,就在于其深厚的家学传统、累世显达的仕宦升迁、高门不坠的婚媾缔结及相互提携的交游网络.本文主要从婚媾的角度考述颍川荀氏臻于全盛的原因,并以此说明门阀社会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张波 《青年论坛》2014,(2):52-55
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博大精深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深刻的内涵也涉及到了哲学、政治、文化、历史、教育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家族”是人类血缘关系的自然聚合,凝聚起一个“同姓人”的组织群体.传统家族传统中的家规伦理精神,所涉及的不仅是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还有相对应的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并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伦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族文化能让青少年认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它所强调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春秋》2021,(2)
被誉为"齐鲁第一进士家族"的山东桓台新城王氏一族,自明嘉靖至清道光三百年间,出进士30名、举人52名、贡生158名,出仕为官者百余人。清初诗坛领袖、一代廉吏王渔洋即为王氏家族代表。那么,成就三百年科举文化世家的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家族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探究家族文化的历史由来、内涵和实质,分辨家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及其变化的内在机理,对我们今天于家族文化所持正确观点和态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秦璟 《今日上海》2010,(8):58-60
到浙江江山市旅游,上海旅行社副总经理顾兴明说:“江山的清漾村不仅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上乘,更有千年文化积淀,也是经典的人文景观。尤其村中的毛氏家族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其‘清漾祖宅’不可不看。”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赞扬范钦的藏书是“基于健全的文化良知”。但天一阁的藏书是不让人阅读的。本文对比古代西方私人藏书的开放性,从古代中西社会制度和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范氏家族藏书私而不公的原因;指出宗法制度和建立其上的儒家文化,导致我们的古人没有公共意识,只有家族权力认同,范钦藏书实为文化荒诞。余秋雨的意识中有一种文化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与宗法等级文化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政协天地》2008,(9):12-1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中国姓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每个姓氏或家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族谱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和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是家族的史书,是姓氏文化的综合记录,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寻根价值,形成了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家族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探究家族文化的历史由来、内涵和实质,分辨家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及其变化的内在机理,对我们今天于家族文化所持正确观点和态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康忠慧 《传承》2009,(4):112-113
通过对广西灵川县灵田乡长岗岭村的姓氏关系、家族结构、婚姻观和家族习俗等家族文化的考察,认为农村中封闭型的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在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下有较大的削弱,出现了血缘、地缘和业缘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西灵川县灵田乡长岗岭村的姓氏关系、家族结构、婚姻观和家族习俗等家族文化的考察,认为农村中封闭型的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在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下有较大的削弱,出现了血缘、地缘和业缘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谭舯 《黄埔》2013,(2):151-153
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追根溯源、寻根问祖的传统,体现了华夏儿女的民族自尊、历史自重和文化自信。这种传统有许许多多的表现,其中一项就是对姓氏文化的重视。在中国,姓氏不仅是社会成员称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标明家族来源和血缘关系的一种文字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