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以便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是每一个作家长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从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给孩子做出良好的学习榜样,培养孩子的习惯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张蕖 《传承》2011,(6):42-4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以便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是每一个作家长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从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给孩子做出良好的学习榜样,培养孩子的习惯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4,(5):58-58
正近段时间,"家风"成了热门的公众话题,引发人们的追寻与热议。中国家庭留下了无数家风故事,将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伟人家风"毛家的人不经商、不赚钱。从我母亲到我这一代,都是靠工资生活。"毛泽东之孙毛新宇曾这样说道,"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毛泽东十分关爱子女,但也严格要求,从不为子女谋职位,搞特权。新中国成立初期,毛岸英被安排到政务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详细阐述了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家教家风的培养应该引起每一个家庭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志向、感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较强学习能力等良好家教家风。良好的家教家风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家教家风要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政干部要带头建立良好的家教家风;各级党政干部学校要开设家教家风课程;党政机关要将家教家风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民教育系统要将家教家风的内容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研究部门要加强对家教家风问题的研究;旅游部门要将家教家风作为旅游的重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5.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4):103-110
中国历来重视"家"与"国"之间的关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目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化土壤、协调基层社会家事纠纷解决、推动基层社会自治、德治、法治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功能未得到充分实现。为此,要大力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发挥家庭在社会纠纷解决中的助力作用,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开辟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风是社会精神风尚的体现。重视良好家风的培育与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并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为解决当前社会一些领域和地方存在道德失范、优秀家风流失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指导,以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为龙头,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家风建设以及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萌芽奠基阶段、完善发展阶段、鼎盛成熟阶段以及转型革新阶段,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传统家风强调孝悌亲情与礼仪规范,追求齐家治国,依托家规家训家书等载体,采取潜移默化与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是古代家庭教育生动而深刻的体现。传统家风在连接个人、社会与国家中起到重要的纽结作用,呈现出独特的实践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其对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当代家庭文明的建设、社会风气的优化乃至于文化自信、民族精神的培育都有直接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到明天顺三年(1459年),浦江郑氏家族共财同居15世,持续达332年,鼎盛时家族"食指三千"。这个大家族,以孝义传家,以家训、家规、家仪治家,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和儒学大家的再三奖掖,其孝义文化、廉政文化、制度文化等家族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积善积德、尊师重教、廉洁自律、勤俭持家、睦邻友好、优待孤寡等家风文化至今仍有具有显著的现代价值。对传统家族或家风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刻探究,可以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视域中找到路径。文化学研究范围的理论视域,揭示了考察研究和保护"江南第一家"传统家族家风文化,应全面关注其物质文化,包括历史上的建筑物、器物乃至山水等有形文化载体;全面关注其行为文化,包括传统社会的礼仪、习俗、节庆活动等文化遗产;全面关注其制度文化,包括律法、族规、家规、家训等成文不成文的规定;全面关注其精神文化,包括道德、价值观以及艺术、文字记载等文化创造。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惯习×资本+场域=实践"公式和惯习—场域理论,引导我们要注重通过家风场域构建使家规家风得以贯彻和传承的借鉴;注重对相关生活空间的开发和保护;注重对相关史料的抢救和保护;注重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和形成的文化和道德氛围,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就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发挥妇女在家风传承方面的独特作用,是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研究家庭对青少年犯罪影响的原因和目的。具体分析了家庭及其变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提出家庭功能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会成为促进和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客观因素,最后指出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教育机构所永远不能替代的,现在人人提及,家家讨论,这包括父母对于女的教育以帮助其实现社会化以及家庭成员相互教育。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家庭文化,对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本文从家庭文化建设角度,厘清家庭文化的本来涵义与重要性,家庭文化在当代的紧迫性和家庭文化在实现家庭教育功能中如何实现契合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江汉区家庭文化可谓异彩纷呈。首届“绿化社区、美化家庭”花卉、盆景、奇石暨家庭收藏作品展览会,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征集到近千件参展作品,将18个展室,近300平方米的展区布置得琳琅满目、绚丽多彩,令人留连,足以看出江汉地区的家庭文化  相似文献   

13.
老欧坡村家风家训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演进历史,让我们认识到,新时期的家风家训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传统家风家训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必须到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中去汲取有益养分,决不能割裂两者的精神血脉联系,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文化基因,丧失自己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人民论坛》2021,(27):54-5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取得巨大突破,既是家庭治理与组织治理有效合作的结果,也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具有政治功能的最好说明。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能力获得增量发展,要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入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公共力量和私人力量共同成长,走国家、社会与市场共建共治共享道路。  相似文献   

15.
清廉家庭建设有助于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助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广西推进清廉家庭建设有序开展,成效明显,成为清廉广西建设的重要推力。广西清廉家庭建设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推进清廉家庭建设,要用心用情做好宣传,让清风廉韵深入人心;务实创新开展活动,让干部群众乐于参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助力清廉家庭建设长效推进;建立完善监督评价体系,检验清廉家庭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6.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与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超过了10%与7%。据预测,到200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由目前的1.3亿增加到3.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提高到20.42%;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4.68亿,  相似文献   

17.
解丽霞 《岭南学刊》2012,(2):120-124
广东家庭文化建设应围绕幸福广东和文化强省的建设宗旨,以建设健康、文明、和谐、幸福的家庭文化为基本目标,针对家庭文化建设面临的社会环境五大影响因素和家庭内部的三大问题,拟采取“五位一体”的宏观建设战略和“三大文化”的微观建设战略,以此提升全省人民的道德美化感、文化认同感、人文关怀感、家庭幸福感与社会和谐感。  相似文献   

18.
帅庆 《青年探索》2008,(3):15-19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呈现“家庭化”趋势,而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流动人口的家庭文化视角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家庭文化制度是家庭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家庭文化制度建设的作用,推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家庭礼仪、家庭调解、家庭生活教育、家庭养老扶幼、婚姻承诺是家庭文化制度建设的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家庭文化制度建设应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建设氛围、借鉴国外经验、鼓励全员参与。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家训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家庭道德教育实践的理论总结,蕴涵着家庭教育的智慧和经验。其精华对于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从形式与内容、普适性与具体性上都具有深刻的启迪和丰富的借鉴意义。我们要通过明确家庭教育的价值导向,创新家庭教育的训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者素质等路径,成就传世家训,养成优良家教家风,构建和谐家庭,以家风建设促进党风社风民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