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取了A型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的染色体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回收获得了1条242bp的特异性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UC19中,并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JM109中;经氨苄青霉素(Amp)抗药性和显色反应筛选及重组质粒酶切分析、PCR鉴定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该重组质粒是产气荚膜梭菌α 毒素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2.
从 12头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猝死警犬中分离获得了 18株病原菌 ,经生化试验及毒素中和试验 ,确定为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针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CPE和 β2共 6对分型毒素基因的引物 ,对以前昆明地区分离的 1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了PCR扩增 ,结果扩增出了与预期大小相同的 6个基因片段 ,分别为 2 33、196、32 4、4 46、5 6 7和 6 6 5bp。建立的PCR方法能同时用于产气荚膜梭菌鉴定和毒素分型 ,较细菌毒素检测方法快速 ,与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从病死鹳的肝和肠分离出疑似产气荚膜梭菌,纯化后进行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毒素鉴定、动物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 表明,分离的菌株为革兰阳性杆菌,能够发酵甘露糖和麦芽糖等糖类,不能发酵棉子糖和甘露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产气荚膜梭菌序列;多重PCR结果显示,该菌仅含有α毒素基因,因而...  相似文献   

4.
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dot-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化的菌体蛋白为诊断抗原,建立了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特异性抗体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方法,确定了各组分的最适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1.95 μg/mL,血清稀释度为1:320,二抗稀释度为1:2000,封闭液为30 mL/L脱脂乳,抗原、血清、二抗和封闭液的作用温度及时间均为37℃30 min.用该dot-ELISA检测30份牛血清,纯化抗原比粗提抗原的阳性检出率高16.7%;dot-ELISA的灵敏度是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法的43倍;用dot-ELISA法对100份牛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59.0%;经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与AGID法比较,表明用纯化抗原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饱和硫酸铵盐析与SephadexG 2 0 0层析纯化 ,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菌株的培养物中获得了较纯的α毒素 ,对毒素的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 :该毒素对小白鼠的致死活性为 6 2 40 0 2MLD ,分子质量为 432 45 0 2u ,等电点为5 .3和 5 .5 ,可溶解绵羊红细胞 ,水解卵黄卵磷脂 ,且这种溶血活性与卵磷脂酶活性能被A型产气荚膜梭菌定型血清特异地抑制。  相似文献   

6.
从1只突然死亡的1月龄雄性岩羊体内分离到1株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和1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经毒力试验测得大肠埃希氏菌LD50为4.4×108CFU,A型产气荚膜梭菌LD50为6.1×109CFU,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为今后预防和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庖肉培养基的生长曲线、培养液的pH值变化曲线以及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毒素液的蛋白质含量、溶血活性及卵磷脂酶活性。结果表明 ,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庖肉培养基培养 8h是其α 毒素的最佳产毒时间。  相似文献   

8.
鸡产气荚膜梭菌遗传多样性的REP-PC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鸡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现状的调查方法,采用REP-PCR(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PCR)技术对四川省10个规模化鸡场分离得到的34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进行了分型比较.结果显示,尽管REP-PCR分型方法只能将34株产气荚膜梭菌分为7个亚型,但是,仍然表现出对产气荚膜梭工菌菌株的较高的鉴别能力,不失为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产气荚膜梭菌分型方法.经对亚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特点与地区差异相关,不同鸡场产气荚膜梭菌的亚型差异明显,而同一鸡场的亚型较单一,以一种亚型为主,交叉有少数其他亚型;优势基因型为REP-PCR基因1型、2型和3型.证实,REP-PCR技术适用于鸡产气荚膜梭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羊源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的快速鉴定和毒素型分析,本研究基于基质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分离自河北省部分地区的8株绵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快速鉴定,并通过多重PCR方法对分离株cpa、cpb、etx、iap毒素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表明,MALDI-TOF MS能够...  相似文献   

10.
对贵阳市部分市场销售的鲜猪肉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从被检肉样中分离获得 3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率为 6.2 5 % (3 /4 8)。表明贵阳市部分市场销售的鲜猪肉存在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 ,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已构建的能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CPB)和大肠埃希氏菌ST融合蛋白(CPBST)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CBST1)及其表达产物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株中提取的包涵体和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株全菌体制备抗原免疫小白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小白鼠能分别抵抗1MLD的B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C58-1)和产ST的大肠埃希氏菌工程菌株HB101(pSLM004)的攻击。用灭活的全菌体免疫家兔后,其免疫血清能中和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和大肠埃希氏菌ST的毒素活性。结果表明,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CBST1)可以作为预防由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和大肠埃希氏菌ST引起的幼畜腹泻的基因工程苗侯选菌株。  相似文献   

12.
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福建省某猪场疑似猪瘟的发病仔猪采集病料,处理后接种于牛肾细胞(MDBK),分离到1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显示,病料接种MDBK细胞72 h后产生了明显的细胞病变;该分离毒株可以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为1:106;该分离毒株对氯仿、乙醚、胰酶、酸敏感,不耐热,56℃30 min...  相似文献   

1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LN01/08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辽宁省某牛场出现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症状的牛鼻拭子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在MDBK细胞上增殖,能产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典型性细胞病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PCR及病毒形态学观察鉴定,证明该分离毒株为IBRV,并被命名为IBRV-LN01/08。根据IBRV的保守区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鉴定引物,将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IBRV K22株的同源性为99.9%。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6~9月龄IBRV抗体阴性黄牛人工感染IBRV-LN01/08株F3代细胞培养物后,试验动物出现持续体温升高,流鼻涕,鼻内黏膜有白色糜烂溃疡及结节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表明该毒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青海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青海省泽库县某牧户疑似牦牛病毒性腹泻病牛的样品,将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处理后接种MDBK细胞,并盲传至第10代,检测每一代细胞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E0基因。通过分离株接种细胞后产生的病变效应观察、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RT-PCR扩增以及序列分析鉴定了该病毒。结果表明,盲传的每代细胞中均可检测到E0基因;接毒后的细胞在盲传至第7代时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中能观察到细胞内发出的特异性荧光;经浓缩、纯化的病毒在电镜下呈直径为40~60nm的病毒粒子,将其命名为QHZK株。对克隆的E0基因测序后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JF927789),并将获得的序列与其他国内外分离株的E0序列比对,同源性为73.6%~98.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b亚型。  相似文献   

15.
狐狸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菌采取病死狐狸内脏,用LB液体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进行分析,初步鉴定为变形杆菌。用PCR方法扩增该分离菌株的16 SrRNA基因,结果获得大小为1 539 bp的DNA片段(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EU643833)。经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16 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AY820623、EF091150)的同源性为99.7%,证实该分离菌株为狐狸奇异变形杆菌,并命名为HU/08。致病性试验证明,该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高致病性;毒素测定试验证明,该分离菌培养液的无菌滤液对小白鼠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藏獒源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犬细小病毒(CPV)在藏獒中的流行情况,将临床上经胶体金试纸检测为阳性的藏獒直肠棉拭子8份处理后接种猫肾传代细胞(F81细胞),分离到6株病毒,对其进行了血凝试验(HA)、半数组织培养物感染剂量(TCID50)的测定,理化性质鉴定,提取分离株DNA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一特异性片段和VP2全序列,并与GenBank上登录的CPV毒株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接毒后第6~13天在F81细胞上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CPE),表现为细胞融合、变圆或拉长;所得分离株能使猪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血凝效价为27~211;能抗酸(pH3)、热(60℃)、200mL/L乙醚、480mL/L氯仿;从细胞培养物中分别扩增出与特异性片段825bp一致以及与VP2全基因1 755bp一致的条带。将扩增的VP2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HQ883267.1、FJ222823.1、FJ005214.1等10个国内外CPV分离株的VP2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与北京地区一分离株(HQ883267.1)的同源性最高,为99.0%~99.6%。所得分离株为不同毒株,但均为CPV-2a型。  相似文献   

17.
从发生呼吸道症状的病猪鼻腔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电镜观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确定为新城疫病毒。经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对鸭胚和鸡、鸭的致死性测定及荧光PCR检测 ,证明分离毒为温和型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