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次为一座山脉立法,具有首创性,<条例>的出台见证陕西地方立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由激情到理性,由慢到快再到稳,由注重速度和数量到速度与质量并重,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为保护和发挥好秦岭生态环境功能加大保护力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公认,秦岭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山脉之一,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并称为地球"三姐妹".其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好",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永茂说"这部<条例>看起来只是一个局部的专项地方性法规,但其对于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我省乃至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广阔地区水源涵养和保护气候环境的需要,也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秦岭终南山地区独特的地质背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华夏文明奠定了物质基础.秦岭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绿肺"生态屏障和负氧离子库,秦崔北麓与渭河孕育了关中农业兴旺,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秦岭南麓与大巴山造就了汉中盆地的富庶,但秦岭山共人民生活并不富裕.  相似文献   

4.
秦岭是我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有着"国家中央公园"之称,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1年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别对西安、宝鸡等6市进行检查,通过现场察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开展法律知识测试等方式,依法开展法律监督.2021年11月23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审议.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20,(1):18-19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2019年9月修订通过,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修订体现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求,是完善我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深入实践,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位于秦岭腹地的柞水县以守护秦岭生态安全为己任,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条例》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全心全意守护着柞水县这一隅蓝天、净土,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5%,森林旅游投资超过20亿元。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15,(2):74-75
秦岭是中国气候分界线,是国家中央公园和陕西绿肺。秦岭北麓西安段东西长166公里,平均纵深30多公里,面积5852平方公里,占西安市总面积的57.9%。有48个流域面积在7平方公里以上的峪口,15个森林公园,是西安的后花园和城市空气净化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是西安生态文明建没的重中之重,既是民意所向、民生所系,更是历史责任、现实担当。长期以来,西安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2012年开始就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确定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总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16,(3):48-50
促进成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 安东副主任说:秦岭生态保护既有管理上的问题,也有立法上的问题.比如,条例中提到"1500米以下适度开发",什么是"适度"?含义模糊.我们前几天进山检查,发现存在好多问题.建设别墅群都有政府批件,县里部门的批件居多.从形式上看是合法的,但结果是把秦岭生态破坏了.建议:对秦岭生态保护现状搞一次普查.尽快将条例的修改列进明年的立法计划,各级各部门、全社会都来关心秦岭的保护,关注条例的修改.对秦岭的保护要进一步明晰责任、加强监管,对监管不到位的要追责.对秦岭合理利用的审批权要上收,审批要严格.  相似文献   

9.
《政法学刊》2016,(3):70-75
不同农村地区所担负的不同功能决定生态在该地区的地位,进而决定环保行政执法主体在不同农村地区的差异。秦岭北麓西安段是典型的生态功能优先型农村,这表明环保行政执法主体在该段与在一般农村的不同。秦岭北麓西安段现行环保行政执法主体存在多头领导和职责交叉问题;执法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对执法主体缺乏有效监督。应当科学设置环保行政执法主体,建立秦岭北麓管理区;建立高素质的环保行政执法队伍;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主体监督体制,加强对行政执法主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提出“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设想。2007年7月,《陕西秦岭中央国家公园建设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鉴定。2007年11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的重要保障《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通过。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层峦叠嶂的秦岭山清水秀、树木茂密,素有“陕西绿肺”之称.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永续,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陕西的重点工作.《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施行,这是全国大中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山而专门设立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我省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进入了“法治”时代,是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强音.我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优势的生态文明,人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丧失了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与理想危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可持续发展,而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上.生态,既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检阅科学发展的刚性试纸.  相似文献   

13.
正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秦岭北麓西安段出现的违法建筑成为危害其生态环境的一个个"毒瘤"。及时依法审查和审理秦岭北麓西安段违法建筑整治过程中的行政处罚和申请执行案、相关行政诉讼案件,成为目  相似文献   

14.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坐拥秦岭,俯卧渭水,以"华夏故郡、山水之城"享誉海内外.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千百年来,秦岭作为这座城市的生态保护屏障、重要水源地和"气候调节器",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西安因秦岭而变得厚重和包容,秦岭因西安而更具灵气和底蕴.保护好秦岭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西安的重大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 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把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列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秦岭北麓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生态区,西安城市发展新名片"的总目标,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9,(6):63-63
2001年4月,新华社<陕西日报>、<科学时报>、<西安晚报>等国内媒体.分别在其显著位置报道:五至十年内,陕西将建设一座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世界级大型植物园及生物多样性科研摹地--陕西省秦岭植物园.它建成后将比现在的澳大利亚境内世界最大的昆士兰图乌巴植物园还要大6倍,园面积几乎占到秦岭山脉总面积的1.12%,堪称世界最大.消息刊出,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得到国内外科技界人士和园区群众的普遍赞成和支持.那么,是谁有如此胆识和气魄,敢建世界第一大植物园,他就是原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秦岭国家植物园园长沈茂才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开始进行积极的生态立法活动,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形成了独具俄罗斯特色的生态法律体系及立法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立法经验。其中关于生态立法一体化以及其他立法的生态化趋向,彰显了俄罗斯生态立法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立法理念和价值诉求。但是,现行俄罗斯生态立法中也存在着立法活动与宪法原则不衔接的问题,而构建协调合理的生态法律体系,必须以能否遵守、实现和维护公民的良好环境享有权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7.
1、一节5号电池会使1平方米的土地永久失去种植价值。干电池、纽扣电池、充电电池里含有汞、铅、镉、酸碱等物质,如果随手将废电池丢弃在自然界里,当外层金属腐蚀后,这些物质会慢慢泄露出来,沁入土壤、随雨水渗入地下水、流入江河湖海形成污染,为了不破坏秦岭生态我们尽量不带此类东西上山游玩。  相似文献   

18.
潘佳 《法学》2022,(4):163-178
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典化是按照理性化和系统化方式,将相应条款列入环境立法专门法典相关编章的路径选择。生态保护补偿入典有其特定的法治背景和时代诉求。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典化诠释依附于科学的内外部逻辑。内部逻辑面临的疑问是,如何看待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所处的编章位置,怎样处理专门编章内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之间以及内部制度与其他编章的关系协调;外部逻辑关注的焦点在于,法典中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何以调和其与外部单项立法的亲疏。从生态保护补偿的制度定位、功能实践、法源体系可知,将生态保护补偿主要制度安放于生态环境法典之自然生态保护编自然生态保护资金章中最为妥当。对于该章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安排,应统筹考量普遍和特殊、国家与地方、政府及市场等范畴,兼顾与关联编章之衔接。按照适度、严谨、完整的法典化愿景,生态保护补偿的主要制度将涵盖一般规定、纵向补偿、横向补偿、协议补偿和市场交易补偿等具体构造。  相似文献   

19.
1.迷路在秦岭里一般的户外运动危险性是很小的,要做到尽量避免迷路,在沿路的显著地形点注意多角度观察,在每个岔路口做记号,用自喷漆比较显眼,但不大环保,可以用10CM左右长的红毛线,挂在路边树枝.路边挂断的树枝,野草的长势,积留树叶的多少.都可作参考.如果还是无法找到来时的路,一般秦岭山谷中都有溪流,沿溪流下行.切记,一旦选定下撤线路,必须严格贯彻到底,中途变化,只会带来更多的不测。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是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价值追求所在,全面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所在,协调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