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村民自治选举实现了由委任制到选举制、由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由民主化程度较低到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转变,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自治选举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完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法规和章程;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段海峰  钟霖 《世纪桥》2008,(11):44-45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村民自治选举实现了由委任制到选举制、由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由民主化程度较低到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转变。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自治选举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完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法规和章程;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1988年《村委会组织法》开始试行到现在,村委会选举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实践证明,是基层民主化进程的伟大进步,同时对整个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中,我们需要充分分析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使村委选举得到改进和完善,借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出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海选、两票制选举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形式。但无论是选举程序还是操作层面都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存在着由选举引起的体制的冲突。发展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选举,要处理好基层党组织选举与群众自治权力的关系,理顺基层两委关系;要完善选举制度规范,选举程序,选举的后续制度要跟进;要降低选举成本等。  相似文献   

5.
家族对农村自治选举的不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自治选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自治选举体现了自治性和法制性的特点。但家族势力一直干预着农村的自治选举,在选举宣传和选举程序方面严重影响了自治选举的发展,并且降低了自治选举的质量。我们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推动农村自治选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一方面,村民自治的实施启动了农村管理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也为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并影响着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民主选举居村民自治四项原则之首,但迄今为止,在我国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选举环节,普遍存在着选举过场化问题。村民自治选举过场化问题使人们对当地选举产生失望、冷漠乃至敷衍了事的行为,这不仅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相悖,也困扰着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与村民自治的良性成长。通过进行个案调查和宏观分析发现,村民自治中选举过场化的根源在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上,不适当地理解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在村干部候选人的产生环节,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入扭曲为村党支部或村干部提名候选人等。若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其次应加强政府主导和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8.
英国地方自治的丰富经验,正是我国解决村民自治痼疾的良方。二者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在宪法地位上,二者均产生于宪法规定,具有宪法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本质,且均处于上级政府与选民之间;在自治组织上,英国地方政府与我国村民自治组织均是广义上的"议行合一"体制;在自治原则上,二者均遵循依法自治原则。基于英国地方自治的启示,我国村民自治应当完善自治的法律规范,为依法自治提供保障;应当引入竞争选举、方便村民选举,保障村民选举的权利;应当规范乡村事权,各司其职;应当将村委会工作与其报酬匹配,激励人才参与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9.
傅景亮 《新视野》2007,(6):91-93
对于第三波民主化而言,国际选举监督发挥了相当的作用,然而此种作用又是相当复杂而深刻的。鉴于此,我们必须细致地考察国际选举监督。按照监督方式,国际选举监督可以划分为观察式选举监督、庇护式选举监督和代理式选举监督,不同的监督形式对于民主化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观察式选举监督与当事国或地区的民主化相辅相成,庇护式选举监督则是在保证当事国或地区和平的基础上推动民主化,代理式选举监督对于民主化的推动则具有霸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地方自治制度与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均由法律创制,都是上级政府与选民之间的桥梁,都是广义上的"议行合一"体制,具有内在的同质性。而且英国的地方自治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对我国村民自治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基于英国地方自治的启示,我国村民自治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为自治提供法律基础;应当健全选举机制,为自治奠定组织基础;应当合理划分乡村事权,平衡乡村关系;应当提高村委会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提高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柏欣 《揭阳论丛》2007,(1):65-69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首先是从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开始的。村民选举制度是其他一系列村民民主制度实施的前提保证,是村民自治有效实施的关键第一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以往村民选举实践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以求进一步的完善当前村民选举制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必要性。本文剖析了我国村民选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现行村民选举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薇 《学习月刊》2009,(2):49-50
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进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整体发展进度.对我国而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中.基层民主是一个很大的闪光点.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农村基层组织选举是一个闪光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选举制度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这项制度的确立和运行提高了我国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法律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农村贿选已经成为一个制约中国政治民主化化的绊脚石。我以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村民直选的理性人假设,选举中的一次博弈和多次博弈中产生的囚犯困境,以及制度制约下的村民选举,提出需要完善制度,来消除农村选举中的贿选诟病。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这一村民自治组织形式,最早出现在广西罗城县、宜山县一些乡村。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立即受到党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1982年公布的《宪法》第111条中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7年11月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正式确定了村民自治的原则及其框架。党的十五大以来,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地党委和政府以推行村务公开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目前,全国388.2万个村委会由选举产生,占村委会总数的95%。除一些地域偏远,民族、宗教情况特殊的地区外,全国有条件进行村委会民主选举的地方,基本上采用了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的办法。选举的规范化程序和民主化程度一年比一年高,选民参选率也一届比一届提高,目前已达90%以上。每届选举约选出400多万村委会干部,原任干部的落选率全国平均约为10%,不少省份达到15%—20%,有的省高达25%。 根据各地的经验,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村民自治从发端到现在的十几年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关系着村民自治未来发展的方向。 村民委员会选举始终是村民自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在较普遍开展“海选”之后,对选举程序尽管已经有了规范性的规定,但对在选举中出现的违规、违法事件如何定性和处理,如何避免贿选,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与选举相关的罢免程序,则大多只有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较差,造成一些地方村民要罢免不称职的村委会干部很难,甚至旷日持久,造成尖锐矛盾和冲突。 “村级治理”实际是一个比选举复杂得多的“系统工程”,至今还处于摸索阶段。首先,村级组织之间,既要摆正  相似文献   

16.
最近某些报刊相继报道了一些地区从下岗工人中“公开招聘居委会主任”的消息,我们觉得这种做法不符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第八条规定:“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至3人选举产生。”根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得到推广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深入农村,逐步使农村走上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发展轨道。村民自治不仅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程度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充分肯定村民自治制度的同时,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不难发现,由于农村选举制度的特殊性,一些不是共产党员的村民被选举到了村委主任的位置上,从而形成了监督上的“真空地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8.
日益完善的农村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是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后设置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共有832987个行政村,近360万名村委会干部。从1988年6月1日《村委会组织法》试行至今,全国农村村委会普遍进行了三至四次换届选举。在广泛的民主实践中,农村村委会选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的轨道,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委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到四大政治制度新高度的同时,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为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绍兴市推进村级民主治理的探索和创新为例,探讨了在民主选举之后,如何推进村民自治的课题。本文认为,选举性民主和经常性民主是相辅相成的,进一步推进经常性民主是村民自治运动今后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构成部分,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部分,村民选举是有效促进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和基础保障。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村民选举日益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但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提高意识、完善法律、强化监督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