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大中东计划”的实质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峰 《亚非纵横》2004,(4):7-11
2004年6月8~10日,一年一度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美国佐治亚州度假胜地海岛举行。会议的议题相当广泛,但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会议发表声明,正式推出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推行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所谓"面向进步和共同未来伙伴关系计划",也称"泛中东和北非计划",实际上就是吸收了欧洲和阿拉伯国家某些意见后改进版的美  相似文献   

2.
八国集团《泛中东行动计划》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通过了由美国起草的《泛中东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八国集团将对泛中东国家实行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等一系列重大改造,最终达到在泛中东和北非移植美国民主的目标。尽管中东地区在客观上需要进行改革,但是中东地区的政府和人民不会接受由美国强加的带有文明偏见的改革。《泛中东行动计划》游离于中东的现实,其失败命运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美国提出了建立“中东新秩序”的四点计划:建立地区安全体系,限制中东军备,实现中东和平,促进经济发展。这个计划的出笼标志着美国企图利用战胜伊拉克的余威,把军事上的胜利转变为政治上的主动,在中东建立“美国式的和平”,并以此为蓝本,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一、出台的背景和意图美国提出“中东新秩序”计划的背景和意图是: (一)战略重点从对付“共产主义威胁”,转变为对付“地区性威胁”。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认为:经过40多年的较量,苏联衰落、华约解体、“社会主义失败”,“共产主义威胁不复存在”,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冷战  相似文献   

4.
阿以冲突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许多国家提出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但美国和以色列反对。美国企图推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直接对话,即所谓“双轨制”政策。以色列提出,美国支持的“中东地区和会”建议也是为了上述目的。一些国家对地区和会有限支持,但阿、以双方在会议的形式和实质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中东和平的主要障碍来自以色列。中东和平进程将是艰难曲折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中东计划”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战以后,美国逐渐将目光从伊拉克转移到更广阔的“大中东地区”,寻求对整个“大中东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全面改造。目前,虽然布什政府还未正式宣布其“大中东计划”,但为试探各方反应并尽量争取支持,布什政府已在各种场合大力宣扬其“大中东计划”。一、美国推出“大中东计划”的背景美国所指的“大中东地区”包括2 2个阿拉伯国家①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美国政府认为,该地区缺乏政治自由,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极端主义、跨国犯罪和非法移民现象极度盛行,严重威胁了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尤其是威胁到以美国…  相似文献   

6.
一、美国外交在战略规划和实际部署上都出现了变革和调整。美提出变革外交计划并公布国情咨文,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赖斯提出变革外交计划,重视新兴国家和转型国家,并赋予外交队伍新使命,整合并强化对外援助机构。布什公布国情咨文。称中印已成为美经济新的竞争者.提出要继续致力打击恐怖主义及在中东推行民主改革。在四年防务报告中,美规划了未来军事战略防范重点、应对策略及军事部署方向,全球军事部署重点将转移到亚太地区。布什3月公布上台以来第二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推进自由”作为首要目标,强调大国合作.同时渲染伊朗核问题的威胁,重申坚持“先发制人”原则,强化对欧亚结合部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开了3天会议之后,于7月913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闭幕。在3天时间里讨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世界经济、气候变暖、石油和粮食涨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险、国际安全领域的合作问题,以及近年来列入每次会议议题的非洲发展问题。如同这几年每次G8峰会一样:“议论空泛、落实很少”。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保守主义与"大中东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再度崛起。在其怂恿下,布什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大中东计划”。然而,该计划实施两年多来,面临重重困难,如西方盟国不热心、大中东国家抵制、美国内民众对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质疑日增等。由于“大中东计划”的成败攸关美国维护单极世界霸权的大战略,美因而不会轻言放弃,必将竭尽全力继续推进,但在策略和步骤上会有所改变,即在全面推进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最紧迫且影响全局的“两伊”问题。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战争后 ,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 6点 :伊拉克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支柱国家” ;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国与美国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国家”的关系 ;伊朗、叙利亚是美国的“潜在敌意国家” ;法、德与美国盟友反目 ;俄罗斯和美国矛盾重重 ;“多强”合作的趋势加强。中东地区大国同美国的关系将进行新一轮的分化与组合 ,世界强国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一步加强合作将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国际关系生动地展现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理论、合作理论和权力 (实力 )理论。未来的中东国际关系将是这样一幅图景 :国家利益为主轴 ,国家实力为决定因素 ,冲突与合作共生、霸权与反霸权、均势与反均势共存、多角色多层次博弈。  相似文献   

10.
黎以战争与美国的“新中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7月12日黎以战争爆发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公开提出了“新中东”,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认为赖斯提出“新中东”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尽可能纠正美国“大中东倡议”在实施中带来的不利后果,遏制和打击中东各种反美反以势力,但“新中东”本身不会取代布什政府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第二,“新中东”在很大程度上针对的是“什叶派新月地带”,美国希望什叶派继续保持孤立分散和四分五裂的状态,不希望什叶派团结合作与步调一致。第三,“新中东”显然也是针对“伊朗核威胁”而来的,伊朗是美国在中东面临的最强大的敌人,这样一个敌人如果掌握了核技术并且拥有了核武器,将会对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构成致命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