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15,(9)
黄连秋少将曾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许多重大战役、战斗。2014年5月16日,井冈儿女口述史料征集工作小组有幸采访了这位井冈山红军老战士的女儿黄力力同志,详细了解了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茨坪为黄连秋少将上第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详细情况,本文就这一堂思想政治课背景、发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相似文献   

2.
何长工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岁月里,他积极配合毛泽东同志,兢兢业业,坚忍不拔,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井冈山斗争的后期,何长工坚决贯彻毛泽东的正确方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保卫井冈山的斗争之中。井冈赤子何长工把他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无私献给了井冈山这块红土地。  相似文献   

3.
黄仲芳  刘付春 《党史文苑》2007,(4):26-28,34
何长工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岁月里,他积极配合毛泽东同志,兢兢业业,坚忍不拔,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井冈山斗争的后期,何长工坚决贯彻毛泽东的正确方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保卫井冈山的斗争之中.井冈赤子何长工把他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无私献给了井冈山这块红土地.  相似文献   

4.
张鸣 《福建党史月刊》2013,(19):24-24,25
1927年,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武装上井冈山。次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失利后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为工农红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12月,彭德怀率工农红军第5军来到井冈山与红4军会合。不久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以6个旅约3万兵力向井冈山进攻。  相似文献   

5.
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副省长的贺敏学,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战士。1953年,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上井冈山第一”。贺敏学是在 1927年 8月永新农民暴动失败后,和妹妹贺子珍一道上井冈山的。不久,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贺敏学即投身到创建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伟人斗争中去,艰难奋战……  相似文献   

6.
《湘潮》1992,(3)
1965年5月21日至30日,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汪东兴同志随行。《汪东兴日记》如实地记叙了毛泽东同志这次重上井冈山的重要活动和对往事的回忆。《日记》对我们学习、研究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研究毛泽东同志生平和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当前继承发扬我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作风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日记》原文刊发在《中共党史资料》上,经征得作者和原出版者同意,我们特全文转载,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精神是一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刘孚威同志主编的《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一部深入研究和宣传井冈山精神的力作,在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上有着鲜明的特点。 本书站在新的高度与角度去分析、研究井冈山精神,充分凸现了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作者把井冈山精神放到中华民族精神和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精神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对井冈山精神产生的社会条件、思想渊源及其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准确而精练的阐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认识“井冈山”这三个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后来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知道了井冈山是毛主席、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心里便有了想看它一眼的念头。在建党80周年前夕,组织上安排我们到井冈山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也就有机会实现了这个20多年来的愿望。 乘车来到井冈山下,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朱德同志题写的“天下第一山”红旗雕塑,上山的路上经常见到“山因革命而高,地因人杰而大”、“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等…  相似文献   

9.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8-78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8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待了一批批实地探寻“井冈山精神”的游客。许多人经历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后,在体会文章中感慨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巍巍五百里井冈……”其实,“五百里井冈”用在这里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
1927年秋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700余人上了井冈山。井冈山位于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之交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全程550华里,被人们称做“五百里井冈。”井冈山是以茨坪为中心,附近有大小五井,草坪,白银湖,罗浮,行洲,下庄,井冈山村,荆竹山等  相似文献   

11.
周清玉 《当代贵州》2005,(24):47-48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江泽民同志 2001年5月视察江西工作时有一个科学的概括:“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先进性教育中,就要注重弘扬井冈山精神,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秉华,1949年参加革命,1950年入党,当过教师,进过工厂,历任区长,地区工作宣传部长,省总工会科长,工人日报驻江西记者站站长。1968年调任井冈山博物馆馆长,从此,他将半生岁月扎根山区,系统研究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宣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30多年来,从中央领导同志到广大干部和普通群众,听过他革命传统报告的已达20万人次,真正成了“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井冈山我并不陌生,早在上小学时就从课本里知道了井冈山,知道了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说起来,这是我第三次来井冈山了,但真正走进井冈山、读懂井冈山、感悟井冈山,还是在这次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的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上。短短十天的培训,既重温了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史,也亲身体验了井冈山精神,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相似文献   

14.
要点快递     
【高层传声】贺国强:大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贺国强同志9月3日在井冈山出席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7年秋季开学典礼视频会议时指出,这些年来,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  相似文献   

15.
难忘井冈山     
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年,读到了毛泽东同志写的《西江月&#183;井冈山》,这首词记录了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英勇场面,那如林的战旗,那震天的号角,那隆隆的炮声,把我吸引住了,井冈山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2001年7月,我随室党史工作学习考察组登上了井冈山,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光辉道路。岁月悠悠,朱毛会师的壮举名垂青史;黄洋界上的炮声震撼山河;红军挑粮的樵径历历在目;五大哨口的工事依然留存……这里的每寸土地,都留下了革命先辈的足迹,每个遗址,都记录着一段感人的史实。江泽民总书记1989年10月上井冈山时挥毫题词:“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井冈山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以革…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来到革命摇篮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一再嘱咐和谆谆告诫"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加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放松,光荣的井冈山精神遭到冷漠,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受到歪曲。今天,作为红土地养育的人们,有责任和义务还历史本来面目。 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呢?以前有许多同志作了各种不同的表述,差不多都是强调艰苦奋斗,与坚定的革命信念。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12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首任江西省委书记际正人诞辰100周年。作为井冈山地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陈正人创建了中共逆川组织,参与领导了名震海内外的“万安暴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毛译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高度评价他是井冈山的知识分子代表。作为际正人的妻子,彭儒丝毫不比丈夫逊色。这位依然健在的95岁高龄的革命老人,拥有四项非凡的“记录”:中纪委唯一健在的大革命时期的女同志;唯一健在的井冈山时期女红军;红军“彭家将”中唯一健在的女将;“朱毛会师”中唯一健在的女战士。他们一个跟随毛译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个跟随朱德参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朱毛井冈会师,正是在井冈山上,他们结成了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革命夫妇。  相似文献   

20.
1927年10月24日,这是井冈山人民不可忘记的一日。这一天,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经过与敌人辗转周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荆竹山越过双马石来到了大井。从此,尘封的山门缓缓开启,一个千百年来不被人们关注的偏僻小山村走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这里是红四军军部、医务所和红五军所在地,是毛泽东同志经常居住的地方,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金銮殿”。有当年井冈山流传的民谣为证:“行州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它也因此而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复烧杀。敌人不但放火烧毁了这幢有着上百年历史,作为大井象征的客家白屋,还用机枪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