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家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幽深博大,最能体现其基本精神的莫过于"物我为一"的整体观念、"知止知足"的开发原则、热爱自然的伦理情趣等,它们集中地显现出道家生态伦理所特有的东方神韵。道使生态系统趋向平衡,生态系统遵循道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以道家生态伦理指导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有助于我们掌握低碳经济建设的原则,把握低碳经济建设契机,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长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城市低碳转型是实现城市或区域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开创低碳、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突破口。中国城市低碳转型主要包括城市低碳技术创新、低碳产业布局、低碳能源开发、低碳制度完善、低碳社会培育等方面的系统建构。加快中国城市低碳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从发展理念、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开展,从和谐视域下重新审视生态伦理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和环境正义伦理观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谐视域下的生态伦理失衡现状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人与自身关系失衡、人与社会关系失衡,要解决这种失衡状态,必须构建和谐视域下的生态伦理范式,即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施体系、实现生态伦理范式的转变和建立生态伦理干预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气候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人类摆脱气候困境的唯一选择,也是我国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抉择。如何能在过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应在法学的视角下,从不同的主体如国家、企业、个人等方面来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全球碳排放量的迅速上升,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势在必行。分析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及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为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要通过制度创新,完善责任监督体系,加强考核和建立惩奖机制,以善治理念为指导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问责制,营造绿色、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低碳视角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路径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29日,贵阳市委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举全市之力在各个领域进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前,低碳经济不仅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国内外经济社会领域实践的热点话题。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温室效应,各国各地区选择了低碳经济的道路。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突破口,又可以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和遵循生态伦理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助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从而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生态危机是人类共同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难题,生态伦理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生态危机的重要举措。生态伦理建设不是狭隘意义上的自然保护主义,而是生态经济的理论基础,它不是简单地强调自然的某种权利,而是更紧密地与人联系起来,其伦理实质正是寻求各方利益(自然、人类、社会、经济)的交叉和平衡。生态伦理建设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重大,其中生态道德教育是其基础工作。如何将生态道德教育贯穿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和普及在全民的终身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全民的生态文化教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导向,改变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观念,使现代化建设具有可持续的自然机制与合理的人文支持,这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生态环境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为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发表以后,尤其是“巴厘路线图”达成以后,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活语,发展低碳经济则成为各国各级决策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和谐生态伦理建构的指向。在科技文化的正确导向下,基于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建构和谐生态伦理必须遵循人本、生态、公正等基本原则,从认识论角度,拓宽和加深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从发展观的角度,把握绿色发展的方向;从方法论角度,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创新,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低碳发展战略的落实需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绿色化”,这就要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行动先导。在行动层面,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推进生产低碳化和生活低碳化,进而为低碳发展的行动指明方向。在制度层面,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要从治理目标、治理思路和治理模式三个方向发力,对现行环境治理体系加以改革,确保低碳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人类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传统道德带来一定冲击,信息伦理应运而生。保护人们信息安全,并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如尊重隐私权,保守国家机密;尊重知识产权,保障精神成果等。同时从民事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和国际法律制度等方面积极探寻信息伦理的法制化路径,为信息伦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绿色发展与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辩证统一,绿色发展要求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推动绿色发展持续进行.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面临大学生生态意识薄弱、高校生态教育相对缺失、社会生态价值观偏差等现实困境.建立集生态理论课堂、生态实践平台、生态校园文化、生态评价机制为一体的培育系统,并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性,是绿色发展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之上,通过"道"的范畴体现出来的.中国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由核心思想--"物无贵贱"的万物平等自然观,以及由此自然观出发的"自然无为"的原则和"知止"、"知足"的具体要求组成基本框架.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遵循天地循环所造成的自然界的和谐秩序,平等地对待生物,以此实现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思想都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它作为人类今日克服生态环境危机的思想资源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正在全面步入高铁时代,现已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高铁基础设施网络,但发展往往与危机并存,国内外反恐形势依然严峻,相关高铁站点及沿线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风险仍然存在。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铁路系统遭受恐怖袭击活动分析出犯罪趋势,针对公安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壁垒、高铁安全防范力量薄弱、高铁工作人员反恐防范能力的不足等问题,提出弹性安排警力、科学高铁规划设计、试点差异分流的安检模式等,有效提升高铁反恐防范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制度是近年来一种新生的高等教育制度.从制度伦理学的视角对独立学院的制度形成、独立学院的制度执行、独立学院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其进行"善"的审视和伦理反思,从而为完善独立学院这一新型的制度形式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纵览目前城市研究的现状,城市伦理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现实的角度还是从学理的角度,作为人类的聚集形式的城市内在地具有伦理属性。而从城市的产生发展、城市社会生活方式及其交往结构、城市化以及城市文化建设等角度来看,城市伦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研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问题出发,探索了低碳经济的运行体系及其机制,包括市场准入机制、竞争机制、产权交易机制、整合机制、价格机制、金融机制、奖惩机制和贸易机制,以便将节能减排的外部性转变为企业成本的内部化,进而提高低碳经济的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