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宁 《河北法学》2004,22(1):94-97
促成清政府建立近代警察制度的主要原因有:警学研究的深入和警政思想的传播;社会治安混乱不堪,各地的革命运动日益高涨,旧的保甲制度不足以依靠;帝国主义列强要求清政府进行必要的制度改革,以确保其在华的经济、政治利益和人身安全;从官绅合办的湖南保卫局,到地方警政的奉旨试办,再到巡警部的设立及其被民政部取代的渐次推进和成效渐显。  相似文献   

2.
夏敏 《政法学刊》2007,24(1):92-95
晚清创设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多仿效日本。日本人川岛浪速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最早的警察教育机构,他的《上庆亲王书》提出了近代中国警政建设比较完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海关警察制度起源与发展①(一)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产生中国早期警察职能由军队承担,军警不分、军政不分是封建中国政制的特点。将军队与警察职能从制度上分开,始于晚清光绪年间。199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为维持社会秩序,成立了“安民公所”,西方警察制度由此引进中国。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始于1901年(光绪27年),清政府实施新政,宣布改良司法,兴办警政。次年,袁世凯指派亲信赵秉均和日本警务顾问三浦喜传效仿欧美和日本警察法,制定警务章程,设立巡警局,并创办了天津、保定两所警务学堂。在此基础上,IM年(光绪31…  相似文献   

4.
谢玲 《法制与社会》2010,(36):285-286
重庆陪都时期警政制度的设置和发展呈现出了政治载体紧随统治思想变迁、动移的过程。本文指出通过对它的考察与把握,有助于我们从形态多样的警政措施中寻找到重庆警政发展的必然规律,揭示出重庆陪都时期警政制度的特点及其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5.
警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国家的产生而萌芽,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随国家的兴旺而强盛。警察从古代走来,这一职业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在进行不断的调整和补充的过程中发展着。屈指算来,中国的警政建设也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6.
王鹰 《法人》2015,(4):95
自1905年清朝光绪皇帝颁旨设立全国性专门警察以来,至今正好110周年。110年的颠簸风尘,映射出了中华民族的艰难困顿,而110这个数字几乎成为了警察的专用代码。于此警察110年,我们记取那些著名的或者有重要影响的警察,以此来回顾那些警政往事,从中获得法治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赤字,捷克政府对警务人员采取"不加薪、不裁员"措施,但允许警察兼职。不过,对兼职有严格规定:不许"以警谋私";兼职单位的情况必须如实向警政单位申报清楚;必须向警政单位缴纳兼职报酬的20%作为"管理费"。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警察制度的发源地,其现代警察制度非常具有特色:以地方管理为主,中央控制为辅,但中央的控制日渐加强;内政部、地方警察当局、警察局长三者权力互相交织,共同管理警察事务;还有议会和法院监督限制警察权的滥用。英国之所以有这样的警察制度,根源在于英国的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9.
<正>明代河南地方法律制度包括两大类别:中央制定的国家律例和地方制定的政策法规。国家律例作为全国通行的法律规范是河南地方法律的制度框架和制定依据,河南地方法规则是国家律例在具体区域内的体现和补充。明朝时期河南法律制度的实施明朝时期河南法律制度既包括国家在全国施行的法令、  相似文献   

10.
姚岚 《法制与经济》2010,(8):115-115,117
中国近代化的警政理论在维新变法中,向实践中迈出了艰难而又关键的第一步。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他的警政思想受到早期改良派的警政思想的影响。康有为的警政思想在近代警政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警政的近代化进程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康有为的警政思想还存在对警政认识的不全面。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制度体系正在不断的变革与完善。我国的警察体制在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也酝酿着新的变革。特别是近期警察教育制度改革的提出,吹响了我国警察改革的"集结号"。相比国外的管理体制,我们有许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文在参考国外相关制度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警察的教育制度、管理制度、评估制度等角度入手,探寻了警察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1 94 3年违警罚法汲取了自清末违警罚章程而来的经验教训 ,同时亦注重采纳近代法学、警察学的先进成果和和东西各国的立法成例 ,堪称中国近代违警罚法的典范 ,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有悖法理精神与警政原理的内容 ;该法尽管因落伍于时代被正式废止 ,但其反映法学与警察学规律的内容足资在修订相关法规时借鉴  相似文献   

13.
警察选择性执法之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星 《法律科学》2008,22(3):29-36
选择性执法在警察行政中相当普遍,而选择性执法形成原因的复杂性,社区警政模式的兴起,对个案正义的追求,行政效率的提升等因素决定了规范机制的复杂和困难。基于此,选择性执法规范机制必须建立在对其更为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基础之上,而且还应该通过多种措施的组合,尤其是警察执法规则的适用,才能有效规范选择性执法。  相似文献   

14.
赵栩 《法制与社会》2010,(16):50-50,56
在刑事案件中,警察出庭作证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试行这一制度,并且已收到积极和正面的效果。但因法律规定的不足及受传统执法理念的影响,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在建立和实施上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和不足,需对警察出庭制度予以规范、完善,并以明文的方式予以确立。  相似文献   

15.
如何有效地制约警察权是各国警察理论与实践中重要而又难以解答的问题.本文从英国警察权制约的组织基础--警察负责制的历史发展和现行制度进行分析,概括出其三大特征:地方与中央控制相结合、权力分立以及警察独立.以期对我国警察权制约制度构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在反恐维稳的同时,如何使枪支真正成为保护民众和警察自身的工具,近来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对美国、英国和香港三地警察如何用枪进行了调查。河南郑州某幼儿园发生警枪走火事件、云南罗平警察开枪事件、云南镇雄警察开枪击毙上访男子事件……目前,全国公安机关纷纷加强反恐力量,但在警察开始敢于使用枪支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多起涉及警察开枪的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关注。虽然我国对警察持枪和用枪都有相关的制度和程序来约束,但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执行过程中很可能还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证人豁免权制度由来已久。由于警察证人属于证人的一种,美国通过判例的形式在证人豁免权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警察证人豁免权制度,作为证人豁免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与有限的证人作证豁免权制度,但均未涉及警察证人豁免权问题。尽管目前我国在警察作证方面的主要关注点仍然集中于如何保证这一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但随着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警察证人的豁免权问题会逐步凸显出来。美国在警察证人豁免权制度方面的有关做法,如豁免的权限与范围,豁免的方式与程序等会给我国警察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与证人豁免权制度的完善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青年工作者代表团于2 0 0 2年 1 0月 2 0日至 1 1月 8日赴日本研修。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1 日本的警察机构日本早期借鉴英国警察制度建立了本国警察机构 ,逐步发展演变成现行的警察体制。日本内阁下设国家公安委员会 ,该会之下的国家警察厅是日本警察的最高管理机关。国家警察厅下设东京都警视厅、北海道警察本部和 7个管区警察局 (九州、四国、中国、近畿、中部、关东和东北等管区警察局 )。47个都道府县均设有地方警察机构 ,除东京都设警视厅外 ,北海道、大阪府、京都府和 43个县均设警察本部。警视厅和警察本部…  相似文献   

19.
宁波警察制度肇始于清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国时期的警察制度出现了现代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和办理案件这两个方面。其颁行的《浙江宁波公安局组织规程》等规则为职权行使、职能配置、办事程序的规范化提供了制度基础。在办理案件上使用了统计、数据分析等手段。以《宁波公安局季刊》的记载来分析,民国时期宁波警察制度在法制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在很多诉讼案件中,办案警察既是证据的收集者,也是重要的证人,警察出庭作证的合理性是十分肯定的.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将警察作证作为一种通行做法,我国在司法改革中与世界警察作证制度紧密接轨,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警察出庭作证做出了相关规定.本文对新刑事诉讼法的警察出庭作证新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警察作证制度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完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程序、体系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