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月四日,七十四岁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对中国进行第十二次访问,这个纪录在国际交往中是罕见的,它生动地反映了中缅两国“胞波”情深。 对吴奈温的来访,中国方面完全按照接待老朋友的方式安排。没有多少“宫式”——没有鸣放礼炮,没有检阅仪仗队。但是在内容上,规格之高令人瞩目。两国领导人的多次会见,推心置腹的交谈,为中缅两国传统友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胞波”情谊是中缅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所结成的一种特殊的友情。随着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和人民间的亲密交往,这种亲戚般的友情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十月底,缅甸总统吴山友对我国的访问,把中缅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人民间的“胞波”情谊推向了新的高度。 吴山友总统在访华期间反复强调,他这次是来会见老朋友,结识新朋友,是为增进缅中友谊而来。李先念主席在欢迎吴山友总统的宴会上重申,发展同缅甸的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坚持不渝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缅甸最高领导层最近发生一次出人意料的重大人事变动,吴奈温辞去执政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的职务,由吴盛伦继任。吴盛伦同时任国家总统职务,成为继吴奈温之后又一位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的人物。吴盛伦上台后,缅甸局势继续动荡,当局已对首都仰光实行军管。  相似文献   

4.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两岸政策较国民党执政时期已有很大变化。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归结起来是以《国统纲领》规定的统一中国为宗旨,而台湾新领导人的两岸政策却是以“台独”为中心,用翻新的政治手腕,制造新的复杂局面,必须引起祖国大陆高度警觉和应对。就现实而言,采取  相似文献   

5.
胡光 《党政论坛》2001,(7):16-18
中 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始终重视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分别制定了两个伟大的文化纲领。1940年1月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1997年9月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两个文化纲领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党的两个文化纲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党的两个文化纲领产生于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都是对当时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 ,…  相似文献   

6.
施平 《瞭望》2000,(22)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第一次比 较全面地宣布其政策方针的 讲话已经出笼,在这之前,台湾当局通过各种渠道散播所谓“讲话”将表达“善意”云云、现在话已经讲出来了。整体观之,所谓善意,是称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投”和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些话他当选前后也讲过,这次再讲可以算是一种正式承诺。但台湾新领导人在承诺时又加上了颠倒因果的前提“中共不动武”,而且在讲话中回避了最为关键的问题,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绕过来,绕过去,就是要…  相似文献   

7.
任寿根 《党政论坛》2012,(14):28-29
陈云之所以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道德操守和人格魅力。这可以从他为瞿秋白、张闻天、萧劲光、马寅初、潘汉年等党的重要领导人和文化界著名人士进行了复查和平反所做的工作中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8.
述弢 《各界》2013,(9):50-53
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曾说过:他不记得战后苏俄领导人中,还有谁像他和梅德韦杰夫那样紧张地工作过。这里倒不妨来回忆一下,苏俄历届领导人都是如何“为国操劳”的。  相似文献   

9.
伦敦专电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4月7日结束了对英国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戈尔巴乔夫第三次英国之行,也是他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对英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 戈尔巴乔夫此次英国之行受到欢迎的规格是空前的。分析家说,他这次访问的时间虽短,但访问目的则达到了。戈尔巴乔夫此行的目的很明显,为他由1988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单方面裁军开始的“和平攻势”,打开欧洲突破口。 这次英国之行,是戈尔巴乔夫计划中今年对一系  相似文献   

10.
罕见的强热带风暴使天堂与地狱在瞬间转换 没想到!没想到!当《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跟唐正平说起缅甸的这场巨大灾难时,他一迭声地说。这位在缅甸工作了5年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原驻缅甸代表,上个月刚刚卸任回国,电视画面上出现的惨烈景象使他目瞪口呆。他说,缅甸人多信佛教,所以认为自己的国家是福国(佛国的谐音),是风水宝地,鲜有自然灾害,并因此而自豪,但也许因此而忽视了风暴可能造成的突发灾难。  相似文献   

11.
钟敬 《瞭望》1982,(10)
(一) 卡扎菲是利比亚的国家元首。但是他一不叫作总统,二不叫作主席,现在的称谓是“九·一革命领导人卡扎菲上校”。他的同事和不少利比亚人把这个称谓简化了,但加上“兄弟”一词,称作“卡扎菲上校兄弟”。 三年前,卡扎菲根据他自己的逐渐系统化了的对国家体制改革理论,放弃了一切行政职务,用他的话说,“革命要与权力分开,革命领导人不参与执政,一切权力归人民。”他取消了议会和政府,因为他说,“议会是对民主的歪曲”,“政府与民主是不相容的”。他建立了相当于议会的总人民代表大会,其领导人称作“秘书长”;建立了相当于政府的总人民委员会,其各级领导人一概称作“秘书”。他还把国名改为利比亚“民众国”,说是政治上让民众“自己统治自己”,经济上让民  相似文献   

12.
王永华 《党政论坛》2010,(20):23-23
江渭清,早年投身革命,中年后主政江苏、江西20年,堪称建国后任职时间最长的省委第一书记。他在一系列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无私无畏,敢于直言不讳,多次“顶撞”毛泽东。毛泽东没有怪罪江渭清,在许多场合还称赞他,并且在“文革”中保护并重新起用他。这在建国后地方领导人与毛泽东的交往中,是难得一见的。  相似文献   

13.
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戴 维营首脑会谈无果而终后, 马上开始了被新闻界称为 “旋风式”的外交行动。短短 的二十多天时间里,他走访了包括中 国在内的25个国家,足迹遍及欧亚非 三大洲。访问的目的是向这些国家的 领导人阐述巴勒斯坦人在谈判中的立 场,争取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立场和 事业的同情和支持;与此同时,阿拉法 特还希望通过广泛的国际支持,来抵 御美国和以色列要求他在最终地位问 题上,特别是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作出 重大让步的压力。 年逾古稀…  相似文献   

14.
方雄普 《侨园》2001,(2):7-9
1999年2月初,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到缅甸的仰光,而且一住就是一年多,其间结识了不少缅甸的华人朋友,也到过其它的一些城市,并且阅读了很多当地有关华人的资料,于是对缅甸的华人社会有了一些了解,便记述下了以下一些文字。缅华社会的历史轮廓中国人移居缅甸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途径,论时间,陆路还早于海路。 1948年缅甸独立后不久,对华侨规定了几个不,即不能参加选举,不能担任公务员,不能把不动产赠予非缅籍子孙或售予非缅籍人士。应该说,独立后的缅甸作出上述规定是合理的,因为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会加强对外侨的管理。但这些条例对华侨社会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例如不能参加选举,不能担任公务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文化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对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创新,论证、分析、梳理他们在文化建设战略、文化建设纲领、文化建设方针和方向以及在文化建设基本路径方面的传承逻辑。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84,(27)
国内及对外关系18日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乌兰夫、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在京参加基层选举。叶剑英和在外地的赵紫阳、邓颖超分别委托代表代为投了票。由副总理吴吞丁率领的缅甸双边经济友好访华团到达北京。李先念、邓小平先后会见吴吞丁。二十一日签订了中缅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历时八天的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  相似文献   

17.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政党。该党共制定过6个纲领,每一个纲领都反映了当时党内的分歧和党内的主流思想。从1875年的第一个纲领到即将完成的2003年新纲领,我们既可以看到德国社会民主党对社会主义认识过程和该党今后的发展趋势,也可以了解到这些党纲变化所呈现出来的欧洲近现代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朱镕基退休后,多数时间住在北京和上海,有充分的时间读书。他仍然享受国家领导人的待遇,在位时因严谨治国,得罪了不少权要,所以退位后,中央要求加强保安,他还是不能像平常人一样自由行动。退休后的朱镕基没有如传说的那样居住故乡长沙。  相似文献   

19.
仰光专电 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已译成缅文,共分9册,预定3月在缅甸出齐,第一、二、三册已在仰光等城市发售。这是中缅文化交流中呈现出的一朵奇葩。 《红楼梦》是由缅甸著名翻译家、作家吴妙丹丁先生翻译出版的。30多年来他为缅中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少贡献。1961年他到瑞典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后曾访问中国,会见了郭沫若、茅盾、巴金和曹禺等中国著名的作家。他曾把曹禺的《雷雨》和《日出》、老舍的《茶馆》以及斯诺的《西行漫记》等书译成缅文。1977年他还翻译了韩素音的《毛泽东与中国革  相似文献   

20.
所有制理论的新突破与新的思想解放杨秀珍党的十五大报告是我们党和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人率领下再创辉煌的行动纲领。十五大报告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