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忠赞 《中国司法》2003,(11):36-36
路,《离骚》上称:“回朕东以复兮,及行迷之未远。”指的是道路。 路,还可指为道理,即理路。《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路,亦可比喻权位。《孟子公孙丑上》:“夫子(指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路,泛指大。《史记·武帝本纪》:“路,大也。”《管子·四时》:“国家乃路。”  相似文献   

2.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按着“释名以章义”的原则写道:“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这就是他以“文心”书名的由来。觅取美名而垂青一个“心”字,是不是别有深意,或者说是寄托呢?看来是有的。有一段尚未引起注意的闲文,似不应放过,这就是《序志》篇的“赞”。其语曰:“生  相似文献   

3.
龙敏飞 《政府法制》2014,(17):40-40
最近一年,贵州各级干部每周都会收到省纪委发来的“廉政短信”.内容或摘名言警句,譬如出自《左传》的“官之失德,宠赂章也”;或别出心裁,比如去年的中秋寄语,“清风明月廉无价,高山流水洁有情”,这些警句既包含文化韵味,又反映时代内涵,对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姚文胜在《中国法学》发表文章,呼吁建立一种既独立又有权威的廉政专门机构。文章说:目前我国担负反腐保廉职能的机构有三家:党的内部监督机构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称“纪检部门”)、政府系统的行政监察机构(以下称“监察部门”)、隶属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机构反贪污贿赂工作局(以下称“反贪部门”),已基本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反腐保廉的专门构架,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种构架也存在很多弊端,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观日道人、东海公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外交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其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1〕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6.
张友渔教授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称《基本法》),是法律不是“宪法”。①其结论建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后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授予而取得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的地位,而不是联邦制或联盟制国家内的“邦”、“州”或“加盟国”,故不存在本身的宪法,也无权制定宪法。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是香港本身制定的“宪法”,而是由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政府的腐败最突出地表现为官吏的贪污贿赂.对此,历史上有作为的统治者无不竭力整肃吏治,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反腐倡廉. 1.大力提倡清官廉吏的贤人政治.秦简《为吏之道》反对官吏“居官善取”,要求“廉而无刖”,“精(清)潔(洁)正直”,不得贪图货贝钱财.汉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坐赃”者“禁锢不得为吏”.中国历代政府都以“清(廉洁)、慎(谨慎)、勤(勤奋)“作为官吏为政的标准.对于为政清廉的官吏,政府常常进行嘉奖.隋文帝将当时在地方上享有清官  相似文献   

8.
中唐诗人李贺,是诗史上一位奇特的“鬼才”。其诗歌艺术,历来常有“奇而入怪”、“失于少理”、“虚荒诞幻”等讥评。即与李贺踵接最密的杜牧之,“犹以为殊不能知也”。其《李长吉歌诗叙》也说:“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其实,李贺诗歌中所谓奇特、欠理、难懂之处,正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的大胆探索。他以丰富的形象,竭力表现强烈而独特的自我感受。这种强烈的主观色彩使诗人感觉极为敏锐,思辨极为自由,想象极为丰富,构思极为奇特。他的作品,在形象  相似文献   

9.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写樊哙听张良告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于是闯入帐内,同项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最后,项王赐哙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三家注对“生彘肩”没有作注。清代梁玉绳《史记志疑》中对此描述提出怀疑,他说:“生字疑误,彘肩不可生食,且此物非进自庖人,即撤自席上,何以生耶?孙侍御云:盖故以此试之也。”  相似文献   

10.
科技兴业科技兴市科技兴国杨戈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这一代名士在《岳阳楼记》中所作的千古绝唱,更是当代中国志土的心灵写照。爱国诗人陆游也有“位卑未敢忘国忧”之句。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晓喻,中国古代的杰出人物,素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而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级纪检部门采用“述廉、评廉、考廉”的方法,对一定范围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取得了明显成效。述职述廉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有效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进一步完善。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只规定“基层党委、纪委,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每年在规定范围述职述廉一次”,而对“述、评、考”的结果如何运用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也没有相应文件对此作出具体规定,致使基层纪检机关对结果处…  相似文献   

12.
汤忠赞 《中国律师》2003,(10):77-78
路,《离骚》上称:“回朕东以复兮,及行迷之未远。”指的是道路;路,还可指为道理,即理路,《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路,亦可比喻权位。《孟子公孙丑上》:“夫子(指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路,泛指大。《史记·武帝本纪》:“路,大也。”《管子·四时》:“国家乃路。”路;时间的浓缩,空间的延伸;在地球这个星球上,有了生物就有了路。真所谓蛇有蛇路,鳝有鳝路,蚁有蚁路。原始的路是生物存在的象征。人类的路除有物种存在的意义外,随着历史的变迁显得五彩缤纷,反映人生的各个层面。有政治仕途的失意与得意,有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案由─—“堤费”“河费”费猜详1996年6月28日,安庆供电局因不月民市水利局征收当年“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下称“河道费”)42.15万元的决定,向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争议的焦点是:原告称被告以“堤防工程维护管理费”(下称:“堤防费”)标准收取“河道费”,而两者非同一费种,且“河道费”尚未制定标准,故属违法收费。被告则辩,“河道费”即“堤防费”,“堤防费”有标准,故收费合法。市中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下称“河道条例”)第39条、国务院《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下…  相似文献   

14.
一 联邦制理论的传入省宪运动掀起于 2 0世纪 2 0年代 ,而联邦制思想和理论从外国的传入却可以追溯至 1 9世纪。早在 1 9世纪中叶 ,魏源在其《海国图志》(1 843年 )中对美国的联邦制就作了介绍 :“西洋称部落曰士迭 (即State) ,而弥利坚无国王 ,止设二十六部头目 ,别公举一大头目总理之 ,故名其国育奈士迭国 (即UnitedStates) ,译曰兼摄邦国” ,〔 1〕 只是这种介绍中并未出现“联邦”之名称。 1 86 4年翻译刊印的《万国公法》 ,〔 2〕 也有涉及美国联邦制的内容 ,称其为“合邦”。其后 ,随着西方宪政理论的不断传入 ,外…  相似文献   

15.
鲍照为南朝刘宋时的杰出诗人,由于他“才秀人微,史不立传”,故生平事迹,多有湮没。其生年亦无明确记载,各家于此颇有歧说。近人吴丕绩著《鲍照年谱》曾依陈沆《诗比兴笺》说,以为鲍照《拟行路难·中庭五株桃》篇乃元嘉元年(四二四)为伤庐陵王刘义真之死而作,又据《拟行路难》末首,以其作是诗时年二十,故断鲍照生于晋安帝义熙元年  相似文献   

16.
“文果载心”。这是东晋时期著名文论大师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里的一句名言。而《图景》的作者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上的独特之处,颇称文果载心,引人阅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河北法学》1990年第5期刊登了王立成、宋东明、邓文东三同志题为《对一审判决宣告缓刑的在押犯不应变更强制措施》一文.笔者认为,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决宣告缓刑的在押犯可以自行变更强制措施,即可将逮捕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它既包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又包括由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逮捕而依法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故提出商榷意见如下:一、符合我国现行法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朱友硅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称“友畦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毫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旧五代史》称“友蛙,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毫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硅,其母毫州营倡也”。不论是“营妓”、“营倡”,还是“逆旅妇人”,都是古代“军妓”(相当于近代的慰安妇)的别称。在正史记载中,朱友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思想家。其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宪政制度现状的客观评介,为近代中国输入了全新宪政思想,也为清末宪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 “精彩”本义。“目光”《文选》宋玉《神女赋》:“……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李善注“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八字曰:“目略轻看,精神光彩相授与也。”案,李注“精彩”为“精神光彩”,一千多年来皆因之而未闻异议,如新《辞源》即引例条释“精彩”为“神采”。今质之以医籍辞例,则知李注实误。如隋《诸病源候论》中用“精彩”四例(其中一例作“精采”),兹举两例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