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明远 《法制博览》2009,(19):55-56
清末一代重臣李鸿章(1823—1901)在代表清廷于北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以后,于阴历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1月7日)抑郁病逝,享年78岁。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当政期间,曾通过各种途径聚敛了可观的财富。清末士大夫流传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讽刺的就是李鸿章(合肥人)、翁同稣(常熟人)的富有。  相似文献   

2.
越楚 《法制博览》2011,(19):25-25
晚清“洋务派”地方势力“四巨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若按其所办洋务实业计,成就最大的无疑是张之洞、李鸿章,故有“南张北李”之说。但“南张北李”这两个洋务大臣的洋务实业均离不开另一个关键人物——盛宣怀。  相似文献   

3.
嘲骂清末官场的对联,有一联是颇为有名的。那就是把当时的两个对头,即李鸿章和翁同飨,骂在一起的那一联。有人说是别人作的,有人说是他们两人互骂,不能究其实。  相似文献   

4.
《法制博览》2009,(7):33-34
1894年春,中国钦命全权大臣李鸿章奉旨乘轮赴日,开始了他的议和之旅。和谈地点是在日本山口县马关的春帆楼。3月24日下午3时,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举行第三次会谈。会谈结束后,李鸿章乘轿返回下榻的引接寺旅馆途中,突遭日本暴徒枪击,成为“几乎酿成国际异变”的重大外交事件。  相似文献   

5.
雪珥 《法制博览》2010,(15):62-63
1894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一颗“炸弹”却在紫禁城里引起轩然大波: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忻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罪名是骇人听闻的腐败、通敌。  相似文献   

6.
冯磊 《法制博览》2011,(10):34-35
1896年,李鸿章作为大清国全权特使,参加沙皇加冕典礼,随即访欧。当时李已是75岁高龄,据说此次出访他带了口中国式的棺材,准备如果客死他乡就把遗体送回。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国,李鸿章见到了铁血首相俾斯麦,并且进行了有趣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张琦 《法制博览》2009,(7):62-62
1896年,李鸿章作为大清国全权特使,参加沙皇加冕典礼,随即访欧。当时李已是75岁高龄,据说此次出访他带了口中国式的棺材,准备如果客死他乡就把遗体送回。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国,李鸿章见到了铁血首相俾斯麦,并且进行了有趣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李鸿章都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李鸿章说自己是“少年科甲,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而他之所以能功成名就,离不开幕僚对其的辅佐,一代名幕娄春藩就曾帮过他的大忙。  相似文献   

9.
贪则伪     
吴昊 《法制博览》2009,(2):37-37
贪官多戴假面具,表面廉洁,实际腐败;表面耿介,实际卑劣;表面是人,实际是鬼。越大贪,越如此。 以清朝李鸿章为例。对李鸿章的评价,史家说法不一,但他是贪官,而且是个十分伪善的贪官,大概不错。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沙俄利用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的忌讳,以中俄共同防御日本侵略为借口,贿赂清政府特使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条约共六条,最核心的内容即是允许俄国在我国黑龙江、吉林修筑直达海参崴的铁路。  相似文献   

10.
丰吉 《法制博览》2009,(11):12-14
1896年6月6日,李鸿章带领大清国环球使团离开俄国,乘火车西行,进人一马平川的东欧平原,这是去后来居上的强大帝国德意志。  相似文献   

11.
雷颐 《法制博览》2009,(15):4-6
“船坚炮利”,可说是近代国人对西方列强的最初印象。但清政府建造近代海军的过程却一波三折,极不顺利。在近代史上一度沸沸扬扬的“阿思本舰队”事件中,李鸿章配合曾国藩,起了重要作用。透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李鸿章的处事圆熟,可以看到清政府起初是短视愚昧、不思进取,继而义过于急功近利,也可窥见中外之间的矛盾及各地方利益集团间的矛盾。而对这些矛盾的处理不当,则是清政府初次试办近代海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首次见面。弘历当时年仅12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偶然的会面对自己乃至对国家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三个月前,肖某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知盐酸丁丙诺啡舌下含片可以戒毒,在明知连续使用该药品,会使人产生依赖性,形成瘾癖的情况下,仍萌发了利用它赚钱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法制博览》2010,(17):36-38
李鸿章一口气买下328门克虏伯大炮 1866年6月27日,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访问德国。期间,代表团参观了德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火及钢铁制造商——克虏伯集团,受到了主人热情的款待。  相似文献   

15.
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是湘准党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湘淮两党,不顾外敌压境,在窝里斗方面不遗余力,乃至衍生出丁汝昌叶志超无能之辈去前敌“挑大梁”,毁人又毁国。  相似文献   

16.
《法制博览》2008,(15):48-48
咸丰八年(1858)秋,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同时,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也常来会商,一时间,大佬云集,蔚为盛况。大佬们经常就各种问题交换意见,一旦形不成共识,常能擦出文斗的火花,甚至还演出武斗的闹剧。  相似文献   

17.
鲍鹏山 《法制博览》2011,(12):73-73
林冲在上梁山之前,有两个兄弟。一个是自幼相交,长大后一直是同事,陆谦陆虞侯是也;一个是偶然缘分,一朝相见,互相佩服,当下便结为兄弟,鲁达鲁智深是也。  相似文献   

18.
《法制博览》2009,(7):44-44
成丰八年秋,李鸿章在曾闷藩幕府,同时,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也常来会商,一时间,大佬云集,蔚为盛况。大佬们经常就各种问题交换意见,一旦形不成共识,则常能擦出文斗的火花,甚至还演出武斗的闹剧.  相似文献   

19.
《法制博览》2009,(23):60-62
宋真宗的软弱性格在“澶州之盟”中已经充分展现,这多少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他会在晚年受制于皇后刘氏。历史上的刘皇晤颇富传奇色彩,她原是个花鼓女,偶然的机会当上了皇后,此后的一生与宋朝的政治紧密相连,甚至对北宋政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政府决定要求强求富。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当时,清政府自己的兵工厂只有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等有限几处,生产的武器装备少,而且性能不大好。于是,李鸿章决定向洋人购买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