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俄罗斯西伯利亚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不仅以自己的丰富宝藏令世人瞩目,而且以辈出的人才使举世皆惊。维克多·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就是西伯利亚众多的卓越作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贝加尔湖——西伯利亚璀璨的明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阔的柏油公路从伊尔库茨克弯弯曲曲地穿过丘陵、古老的乡村、现代的建筑物 ,在不远处展现出宽阔的安加拉河。突然 ,在转弯处的后面 ,仿佛一大块掉下来的天空躺在地上。这是什么怪物 ?瞬间的惊讶之后 ,发现了与地平线连成一片的平静、蔚蓝的水面上太阳的反光。在遥远的地方 ,像撒上薄薄一层雪一样呈现出一片白色。海 ,一望无垠的大海。这就是贝加尔湖———西伯利亚的珍珠。贝加尔湖 ,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为欧亚第一淡水湖 ,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中国古称“北海” ,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主要活动地区 ,汉代苏武牧羊即…  相似文献   

3.
16世纪前,西伯利亚各土著民族一直处于没有书面语言、靠长辈的言传身教、靠生活实践中的自然模仿、靠环境的影响即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蒙昧状态。1581年叶尔马克率军远征西伯利亚汗国,掀开了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序幕。俄罗斯人大量涌入西伯利亚,带来欧俄先进的文明,从而加快了西伯利亚的开发速度,使这块荒芜千年的土地开始有了生机。俄罗斯人在加速对西伯利亚经济开发的同时,也为西伯利亚带来了文化知识,使这里的广大居民有可能、有机会接受来自欧俄的教育。一、西伯利亚教育初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一)彼得一世教育改革为学…  相似文献   

4.
西伯利亚流放史是一部充满血和泪的历史,其罪恶自不必言,然而在这血和泪的洗礼中,西伯利亚这片沃土孕育了流放者的思想之花,西伯利亚流放者为俄罗斯思想的形成奉献了一己之力。可以说,流放犯在流放期间的思想成果是俄罗斯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19世纪的政治流放者为最。  相似文献   

5.
在西伯利亚开发史上,毛皮贸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许多学者把西伯利亚的毛皮贸易与中国的茶叶贸易相提并论。也有人把当年运销西伯利亚毛皮的道路称为“毛皮之路”,认为它可以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也许这些对西伯利亚毛皮贸易的溢美之词会引趄学者们的争论,但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西伯利亚毛皮贸易扩大了西伯利亚乃至全俄的对外经济联系,为西伯利亚和俄国创造了巨额财富,促进了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一、毛皮──西伯利亚最早的输出产品毛皮在古代中世纪十分贵重,被称为“软黄金”,各国的王公贵族都以身着…  相似文献   

6.
俄国的地区差别十分明显 :作为其发源地的欧洲部分 ,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 ,而拥有12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西伯利亚 ,却基本上是浩瀚无际的处女地 ,生活在那里的大约100万土著人尚处于部族状态。俄国从1648年起开始向西伯利亚移民 ,但在其早期主要成分是被放逐的罪犯。1904年日俄战争的失败 ,使俄国感到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在其战略上的重要性 ,始逐步加快其对西伯利亚的开发 ,举措之一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1906—1910年前往那里的移民平均每年猛增至44万。1917年十月革命后 ,国家百废待…  相似文献   

7.
西伯利亚学科在俄国早已产生。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创建了苏联地区学并相继诞生了西伯利亚学。时至今日,国际上西伯利亚学的研究不仅仍然热度不减,且呈现升温的趋势。西伯利亚问题的研究和西伯利亚学的创建,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属正在发展的新兴学...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纵横》2001,(11):48-48
泰国东北总面积超过17万平方公里,大约占泰国全部领土的1/3,泰国人把这片与老挝及柬埔寨接壤的土地称为伊森(I-san),即繁荣、广阔的意思。 泰国东北一直以古老文明与风俗的中心闻名,它的文明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高棉人在全盛时期曾称霸泰国东北。如今那些能反映这些古文明的遗址和建筑物,仍矗立在这块土地上,包括为数不少的高棉庙宇。所以泰国东北是柬埔寨以外,可以一窥高棉伟大遗迹的地方。 呵叻(Khorat)、乌隆(UdonThani)和廊开(Nongkhai)、那空拍依(Nakhon Phanom)、乌…  相似文献   

9.
一、冬归何处  记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作江州司马时,游庐山写下了《咏大林寺桃花》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在西伯利亚漫游时,就体验过白居易那种心态。时值四月末五月初,北京已是暮春天气,而我乘坐的列车到达西伯利亚首府新西伯利亚市时,迎接我的却是漫天飞雪,而且那雪花也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一团一团的,那才是名副其实的“鹅毛大雪”呢!于是,我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那首诗,自言自语地说:“原来冬天躲到这里来了!”仅仅三天的行程,一下子从明媚的春天又回到了严寒…  相似文献   

10.
走近埃及     
考古学家抬起审视化石的目光,朝非洲一望:这片灵长动物第一个直立行走的大陆,就是人类最早的家园。 史学家们向埃及远古时期的象形文字一指:这就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于是,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这里,世人的脚步再一次迈向这里。 我在今年3月踏上埃及这片古老土地,并非随俗,而是出自对远古文明久久的  相似文献   

11.
红土神韵     
一定是熊熊燃烧了一千多年的炼钢的炉火,烧红了这片土地,一定是辉映环宇,亿万载的绚灿的朝霞,浸透了这片土地,一定是满山遍野,年年盛开的茶花杜鹊映山红,融入了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消费合作社是在西伯利亚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条件下出现的,它为西伯利亚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伯利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同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做斗争,并以较合理的价格向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对维护边区居民利益和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成立于1892年,1905年结束其使命。在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的领导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顺利展开。此外它还肩负着组织、安置移民,主持对俄国东部地区进行科学研究的重任。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东部地区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凯歌,西伯利亚拉开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序幕,到1918年3月,各地基本上完成了这一历史进程。西伯利亚苏维埃政权是十月革命的必然产物,但与欧俄地区相比,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政权基础的不稳固性。这一特点根植于西伯利亚特殊的土壤,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伯利亚苏维埃政权的曲折命运。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刚刚庆祝过中俄建交 55周年 ,又迎来致力于了解俄罗斯、研究俄罗斯、促进中俄友好事业的《西伯利亚研究》创刊 30周年。我首先向承办该杂志的我院俄罗斯研究所 (原西伯利亚研究所 )的全体同志 ,向辛勤工作在办刊第一线的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以及曾在编辑部工作过的老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向多年来关心、支持该刊的广大读者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伯利亚研究》是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俄罗斯问题学术期刊。它的前身是 1 974年创刊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在文化出版事业一片萧条的十年动乱期间 ,这本杂志得以出版并坚…  相似文献   

16.
帝国主义时期,大量外国资本首次进入西伯利亚和远东。掀起一次不小的投资热潮。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开发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这次外国资本进入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过程,分析它对西伯利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系统地了解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开发的历史,同时对我们研究今大西伯利亚和远东利用外资问题也大有裨益。一外国资本进入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输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的旧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商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社科界可谓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不少杰出人物。其中,在俄罗斯与西伯利亚问题研究领域卓有成就、富有影响的当属徐景学教授。徐景学教授是龙江社科界实力派的典型代表,中国西伯利亚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伯利亚研究所所长。多年...  相似文献   

18.
西伯利亚军役人员是西伯利亚封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17世纪沙皇俄国向西伯利亚侵略扩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俄国殖民扩张政策的执行者、殖民统治的工具,他们在剥削和压迫当地各族人民的同时,本身也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其性格中具有矛盾性和双重性。军役人员还积极从事殖民开发活动,在客观上对西伯利亚早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伯利亚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大地是整个世界(特别是亚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辽阔的地域和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以甘甜而丰富的“乳汁”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历代民族.正是这些民族创造了西伯利亚的悠久历史,亦正是这些民族创造了西伯利亚的灿烂文化.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毫无疑问,直接丰富了全人类的文明宝库.西伯利亚的地位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在地理上直接联系着欧亚美三大州,自然地成了三大州民族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西伯利亚的民族文化乃是世界(特别是欧亚美三州)民族文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人没有组织起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西伯利亚殖民活动之前,俄国凭地利之便和哥萨克之勇,抢先占领了西伯利亚。近代以来,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英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活动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555年“俄罗斯公司”在伦敦成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英国人活动规模小,赴西伯利亚动因之一是为了商业利益,二是受沙皇政府聘用出访或途经西伯利亚,三是出于传教或慈善事业的目的。第二阶段从俄国工业革命到1917年十月革命,英国实业家和资本家伴随大规模的对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到了西伯利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