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国民幸福已经开始进入各级决策者的视野,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执政理念是执政主体对整个执政活动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幸福指数已经开始进入各级决策者的视野,成为一种重要的政策目标。在新时期,关注国民幸福问题,提升国民幸福指数,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3.
幸福与国民幸福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人们物质、精神等各项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后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的、持久的、快乐的心理体验,它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辩证统一。国民幸福指数是幸福理念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应该牢记国家崛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幸福感却未见同步提升,“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成为一些民众缺乏幸福感的生动写照。经济增长与国民生活满意度下降的巨大反差不禁使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什么?追求财富的目的是什么?政府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幸福指数”开始进入各级政府和决策者的视野,也逐渐走进百姓生活。引入幸福指数概念,客观分析幸福指数的适用范围与制约因素,全面认识和理性解读幸福指数,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幸福指数是对人们主观幸福感进行量化测评的指标体系,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求改变以往用单一GDP标准衡量经济发展做法的呼声越来越多,衡量民众主观心理感受的幸福指数逐渐成为我党在新时期的政策目标。对幸福指数的关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凸显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为此,我们必须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状况和转变执政理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王志立 《世纪桥》2012,(15):34-36
转型社会潜藏着影响国民幸福的诸多因素。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的生态自然环境"风景不在";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变动不居;陌生人社会裹挟着"熟人社会"的污秽残渣导致人与人关系疏离等方面是制约国民幸福提升的主因。践行科学发展观,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同自然的和解";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权益分配制度、协调机制,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人同社会的和解";重新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弥合彼此沟通、减少情感刺痛",实现人类自身的和解"是构建国民幸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的福祉,提高民众的幸福度。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国民幸福指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解决好民生问题,社会就和谐了,人民也就幸福了。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来论述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丹 《学习月刊》2010,(13):20-21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当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经济至上主义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另外一方面又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环境、社会公正、社会成本等问题的时候.一种新的理念开始冲击着社会体系的发展进程,这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指数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和修正GDP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9.
冯必扬 《唯实》2007,3(11):10-12
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的执政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执政理念,即:阶级斗争的执政理念、发展生产力的执政理念和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无论是发展生产力的执政理念对阶级斗争的执政理念的完全取代,还是社会和谐执政理念对发展生产力的执政理念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党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国民幸福指数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浅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幸福指数是最近新出现的一个指标体系,有别于传统的政策评价指标。文章阐述了幸福指数的兴起过程,并试从公共政策评估的角度分析幸福指数在我国的应用,指出在政策评估中引进幸福指数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刚 《理论研究》2010,(4):40-43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在执政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执政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导向,创新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执政理念创新中体现着深刻的社会建设意蕴,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新思想体现着党的执政方略创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目标标示着党的执政目标创新;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发展新思路显示着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路创新;"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布局展示着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格局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刘德强 《新视野》2012,(4):40-43,70
不丹推出的国民幸福总值(GNH)理念,一改经济社会发展只看重经济增长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度量幸福与否的9个方面内容和72项指标。近30年来,不丹快速的经济增长、相对富裕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让世人对GNH理念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然,不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有些问题甚至与其推行的GNH理念有关。尽管不丹GNH理念的一些做法不一定能适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其中也有积极的方面值得中国借鉴。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某种意义上与GNH理念有异曲同工之美。相信经过政府和民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发展能给人民带来更多的满足和幸福。  相似文献   

13.
执政成本、执政理念问题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和重要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努力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益。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学术界就这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理论成果。文章就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梳理。  相似文献   

14.
理念与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念路径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坤 《实事求是》2012,(2):64-67
新制度主义中的历史制度主义指出,结构意义上的制度是指关注制度、利益与理念之间的结构性互动来寻求导致某一政治后果的因果关系。运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以结构意义上的制度观为基础,构架理念——制度的互动关系来梳理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以后的理念路径与制度变迁,我们可以看到,党的领导集体通过对社会实践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认知来实现理念的更迭,在理念与制度“均衡——非均衡——重现均衡”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实现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刘鹏云 《共产党人》2009,(14):26-27
县委书记处于基层工作的第一线和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担负着一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何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及人民检验的政绩,是值得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波 《党史文苑》2008,(5):42-4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回答如何执政、靠谁执政、为谁执政等现实问题而确立的执政新理念,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执政理论的集中表现,是执政经验的科学升华,是执政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执政目标的价值追求。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精神支撑作用;它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明 《党史文苑》2005,3(12):22-2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执政理论的集中表现,是执政经验的科学升华,是执政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执政目标的价值追求.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精神支撑作用;它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近年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社会公正在社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呈现出一种加速演化的趋势。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和谐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古城 《学习论坛》2005,21(10):34-36
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执政理念,从斗争的执政理念到发展的执政理念,是执政理念的大跨越;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升华,同时也决定着执政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