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是1964年8月,以“政治特种兵”的条件参军,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当战士的。先在北戴河值勤,后于1966年6月调到中南海,具体负责毛主席住区的警卫。1968年2月8日,又调到毛主席办公室,做内勤工作(公务员),直至1973年8月,才离开了毛主席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滕久昕 《党史纵横》2013,(12):29-29
那是1964年8月的中旬,在渤海之滨的避暑胜地北戴河,13岁的我度过了愉快的暑假生活。一望无际的大海使我心胸开阔;海滩上五光十色的小贝壳激起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和毛主席一起看戏。  相似文献   

3.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试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我作为当年这一事件的参加者,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可是试验场区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件往事,一直记忆犹新。 我坐上了张爱萍上将的车 那是1964年8月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我在一○三外场测试点装完探头底座已是下午1点多了,接着还准备到一○八站去安装。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等车,  相似文献   

4.
1990年10月至11月,我在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故居参加了毛泽东遗物的清理工作,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毛主席的遗物是毛主席生前工作、学习、生活的历史见证,当它一件件展现在我的眼前时,见物如见人,领袖的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三年二月,毛主席巡视长江中下游各省。二月二十日来到了安庆。晚上九点多钟,毛主席乘坐的军舰洛阳号,在安庆江面中心停泊。当时我是安庆地委书记。毛主席派随行人员要我到舰上去。当我在舰上见到毛主席时,我的心情很激动。毛主席叫我坐下,给了我一支香烟并给点着了火,亲切的问我是哪里人,年纪多大,什么时候参加工作,什么时候担任现在职务等。毛主席平易近人和亲切的谈  相似文献   

6.
近来读报,看到这样一件感人的事情:1962年1月30日晚上,毛主席在颐年堂召开各中央局书记和中央政治局部分同志参加的会议。当会议开到凌晨1点时,毛主席出钱,请大家吃夜餐,每人只有半碗面,不让大家吃饱。原来毛主席是要让在座的人都尝尝挨饿的滋味,进而体会到老百姓挨饿的滋味,更好地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遵义忆     
“新三人团”的成立 一个比较小的问题,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从遵义一出发,遇到敌人一个师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毛主席那么高的威信还是不听,他也只好服从.但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这样,毛主席才说,既然如此,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集体指挥,还是成立一个几人的小组,由毛主席、稼祥和我,三人小组指挥作战.(摘自周恩来1972年6月10日的讲话,据中央档案馆所存记录稿)  相似文献   

8.
李光彩 《党史文苑》2010,(11):40-41
毛泽东的贴身警卫王明富,江苏省丹阳市人。1950年3月考入华东军政大学,参加革命工作。1955年3月,由南京公安总队调中央警卫团干部一中队,负责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保卫工作,任分队长、指导员、干部大队副政委,后任解放军305医院政委。最近,我特意走访了王明富老人。  相似文献   

9.
黄祖示     
黄祖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任湖南省军区副政委,湖南省政协常委。   黄祖示是湖南韶山人, 1940年 7月出生。 1959年冬入伍。 60年代初,全军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他除了参加集体学习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他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先后 9次被评为活学活用标兵、训练生产、学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五好战士标兵,五好班长标兵等。 1964年 5月 1日,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不久,总政治部在全军开展了学习廖 (初江 )、丰 (福生 )、黄 (祖示 )活动,并举办了他们的专题事迹展览。后来,他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营教导…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贴身警卫王明富,江苏省丹阳市人。1950年3月考入华东军政大学,参加革命工作。1955年3月,由南京公安总队调中央警卫团干部一中队,负责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保卫工作,任分队长、指导员、干部大队副政委,后任解放军305医院政委。最近,我特意走访了王明富老人。今年已82岁高龄  相似文献   

11.
种下纪念树     
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睛早上9点,我来到大庄镇公路边指定地点,参加我们住大庄镇第七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集体种植纪念树活动。这次活动由大庄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冯向阳发起,每个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为大庄镇种下一棵纪念树。大家积极响应,每人捐出100元钱,统一购买了20多棵凤凰树,由每位指导员亲手栽种。指导员到齐后,在大庄镇党委副书记方智晶和  相似文献   

12.
1964年我来到毛主席的身边,任他的专职司机,直到1976年9月主席逝世。前后加起来有12年的时间,在与他老人家日夜相伴的日子里,有几件事让我很难忘。  相似文献   

13.
“这一辈子,我都忘不了在毛主席家乡蹲点、当父母官的事。”我面前坐着的这位88岁高龄的老人满怀感情地说起了他在湘潭蹲点的往事。老人叫杨显东,是农业科学家,担任过农业部副部长。杨老曾在美国留学,得到了博士学位。但他抛弃了高薪厚禄,毅然回国参加抗战。建国后,于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冬曾随谭震林在湘潭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不管什么运动,都必须把农业生产搞上去。这不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很多人都这么看,这么做。可是后来有些人‘反省’历史时,似乎共产党人总是搞政  相似文献   

14.
1964年我来到毛主席的身边,任他的专职司机,直到1976年9月主席逝世。前后加起来有12年的时间,在与他老人家日夜相伴的日子里,有几件事让我很难忘。  相似文献   

15.
那是 1964年的金秋 ,我刚考上北京林业大学 ,入校仅 3 3天 ,便有幸参加了建国 15周年隆重的庆祝活动。当时 ,我们学校接受的任务 ,是在人民大会堂与革命历史博物馆之间开阔的场地上 ,参加由 10万人组成的背景队伍组合背景图案。在整个庆典活动中 ,这支浩大的背景队伍要用不同内容的图案 ,烘托出一种庄严、博大、热烈、活泼、宏伟的气氛来。背景图案有红太阳、红旗、花朵、“毛主席万岁”的字样等。10月 1日这天 ,我们凌晨 3点起床 ,4点吃饭 ,5点出发。因为吃饭时间早 ,每人还发了两个馒头和一小截香肠作为干粮 ,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的一次…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03周年那天,我们来到九江县水厂宿舍,拜访曾在毛主席身边当过随卫的饶和生。饶和生已离休在家,现年67岁,中等个头,红光满面,说话声音宏亮,言谈思路清晰。“现在可以说了!”面对我们这些陌生的采访者,饶老感慨地说:我是1955年3月到中南海当战士,1958年5月转业到九江县。在毛主席逝世前的18年里,我没向任何人透过这件事。要保密呀!我父亲经常念叨说,毛主席是大救星,见到毛主席都是有福份哪!可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直到他去世都不晓得自己的儿子在毛主席身边当了1150天的随卫。饶者翻出一叠报纸说:近几年,我…  相似文献   

17.
当兵18年,有两件事让我深感荣幸。第一件事是,1996年4月,正当我准备脱离连队工作集中精力复习考军校时,组织上却准备发展我入党。我怕别人嫉妒,就找到指导员说:好事不能全轮到我头上,还是先发展别人吧。指导员微笑着直摇头:这是组织的决定,我个人可改不了。  相似文献   

18.
“红宝书”就是“文革”时的《毛主席语录》。它是20世纪发行量最大的书籍。据不完全统计,《毛主席语录》曾被国内外翻译成50多种文字、印成500多个版本,总发行量达几十亿册。最早提议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当首推林彪。1961年4月,林彪在部队视察时说:“为了使战士在各个时期、各种情况下都能及时得到毛主席思想指导,《解放军报》应当经常选登毛主席的有关语录。”随后,《解放军报》开始在报纸上刊登一些毛主席语录。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军报》的一些编辑提议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并很快得到总政的批准。1964年5月,《毛主席语录》在军内…  相似文献   

19.
1944年我由敌后根据地调回延安,12月到中央党校六部学习.入校后才知道校长是毛主席.1945年2月15日下午,我们六部和五部的同学,都到北关外中央党校礼堂听报告.当我们入室坐好后,看到礼堂内坐得满满的,有不少人站在两旁的人行道中.下午2时左右,只见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将近20人,陆续走上主席台.礼堂内的同志们都满怀激情地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我参加革命后这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中央领导同志,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兴奋,我的眼睛湿润了,模糊了.  相似文献   

20.
延安琐忆     
葛瑜 《广东党史》2000,(1):29-31
在八年抗战中,我有幸长期生活、工作在延安,在党中央首长周围。中央首长平易近人,与群众平等、友爱、和谐、一体的关系,桩桩件件,感人至深。 在主席家做客 1940年,19岁的我是延安女子大学的学员。一天,和我一起入党宣誓的同班同学黄肖潜(徐特立的外孙女)邀我说:咱们到毛主席家去玩好不好?我说,当然好。于是兴奋地随她就走。她和毛主席很熟,喊毛主席为“伯伯”,而在我心中,毛主席是领袖,是人民的救星。见到毛主席既兴奋又紧张,我只知瞪大眼睛望着毛主席,竟不知说什么好。主席用他巨大而温暖的手摸着我的头顶问: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