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信访问责制施行以来,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信访的激增和恶性循环现象。本文首先指出信访问责悖论的客观存在性,然后从职能定位、权责关系、程序设计三个维度来破析其成因,并提出定位大信访职能、构建椭圆型信访机构及创建菜单式信访程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倩 《工会论坛》2011,(5):15-16
逐年增加的涉诉信访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涉诉信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律不完善的缺陷、“司法腐败”的影响、信访者自身的原因等。要遏制涉诉信访,应从完善立法、遏制司法腐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举行信访听证、健全涉诉信访处理的长效机制以及设立司法救助基金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4.
信访制度改革近年来是我国事件界和理论界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信访"沈阳模式"的考察调研基础上,阐述了相关的一些思考,认为信访"沈阳模式"是中国各地政府在应对社会稳定问题、改革信访模式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作为地方信访部门,不可能对信访制度本身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着力挖掘现有制度的潜力就成为各地当前对信访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指出,对信访"沈阳模式"的思考不应该局限于沈阳信访模式的变化方面,更应着眼于对信访制度功能定位及实现其功能的制度设计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当信访行为呈上升趋势,引起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分析群众不当信访的原因,信访路径不畅是一个主要因素。传统信访方式在体制和技术上已无法适应当今的需要,利用网络信访平台建立全国整齐划一的虚拟路径信访方式是我国信访路径建设的可行方案,即建立"国家信访网络系统",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信访制度,是不断发挥信访制度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安全阀作用的要求。目前,我国信访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悖论和矛盾。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地方政府权力高度一体化的问题,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才能最终走出目前日益加重的信访困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也是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期。基层政府是上级政府决策的具体执行者和基层民众的直接服务者,处在社会矛盾交织的中心枢纽和社会矛盾调处的前沿阵地。信访维稳成为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文章从调查分析成华区创新基层信访维稳机制的实践探索着手,研究从根本上更好地防范、化解、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方法与途径,为基层政府探索构建社会安全阀提供经验借鉴与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8.
信访法治化是我国信访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信访表达渠道的高层级化、表现形式的非理性化、解决机制的非终结化、解决形式的“批条”化,表明我国信访法治化的进程尚处于立法虚置化的困境之中,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公民对信访的依赖情结、信访权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现有的信访考核机制所致。要摆脱我国目前信访法治化面临的困境,必须在法治框架内建立畅通的信访渠道、科学的信访分类管理制度、有效的信访终结制度,最终还必须依赖于权力和权利的依法行使。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5日,国务院颁布经修订的《信访条例》,强调了“行政问责制”的重要理念。如何追究政府职能部门的信访工作责任,责任追究在什么条件下启动,由哪个机构启动,追究程序如何设计,信访机构在责任追究中扮演什么角色,责任追究会碰到哪些难题,这些都是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本文拟结合国内做法和各国申诉专员制度的经验,对信访工作责任追究这一问题作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形成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提几点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信访条例》的修订,体现了人本行政、积极行政、程序行政、弹性行政和责任行政的精神,但在信访事件本身的公开化、信访秩序规定的合法性、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以及行政法治化的总体设计等问题上也存在着缺陷。从行政法的视角看,信访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出路在于:扩大行政参与、塑造公民精神、理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建立人大主导下的信访格局和出台《信访法》。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信力代表着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然而,地方政府公信力发展却极不平衡,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进一步弱化的倾向。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实政治生活中,政绩作为制约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梗阻之一,颠覆了理论上公信力与政绩之间的正相关性。对公信力与政绩之间的悖论关系加以解析,并探讨消解悖论的方法,力求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与政绩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不断增多,导致涉诉信访问题逐年上升,已经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其中和法官的队伍建设、解决涉诉信访的长效机制等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完善信访制度的相关立法,尽快解决涉诉信访案件,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人民信访制度作为民众表达诉求、进行政治参与和寻求权利救济的一种特殊手段,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预防民众怨气淤积爆发,弥补政府间信息沟通失灵,限制公共权力滥用,提升政治合法性,满足民众社会参与需求的功能,对于实现和维护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15.
“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GDP的高增长却没有带来高就业,这一经济现象有悖于经济增长与失业变动存在反向替代关系的奥肯定律,因而,中国存在着"奥肯悖论"现象.依据经济政策学的有关原理,从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及目标与工具相容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本身并不存在目标冲突,当前中国存在"奥肯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目标与工具的不相容,即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不能明显有助于就业岗位的创造.因此,我国要摆脱高增长、低就业的困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大目标相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对信访的治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即从过去简单的“一元支配”方式,向多元“分类治理”方式转变,反映了国家治理技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作出的适应性变化。然而,这种治理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使一些信访事项暂时得以消解,但它是一种策略适应性治理,是一种注重治理技术而忽略政治原则的治理,因而彰显了国家信访治理中固有的限度。为此,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结构性的变迁,实现对信访治理的制度化吸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涉诉信访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信访现象日益突出,得到了大量的运用.根据信访人的不同表现,可将其分为理性型信访、感性型信访和综合型信访,同时可以深入到司法部门、信访人和受访部门这三方面分析涉诉信访产生的原因.针对当前涉诉信访的特点,健全涉诉信访机制,树立榜样力量,加强“德”的培养,同时加强对信访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对国家的反作用,现有的理论范式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与国家的辩证关系和俘获国家理论。但前者只是概括性的理论,对于社会反作用于国家并没有详细论证,也没有解释社会反作用的机制和原理;后者毋宁说是利益集团理论的政治实践,而不是社会本身反制国家。本文在检索了近年来关于信访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基础上,论述了信访的国家主义视角,并以社会对国家的反作用为分析框架,揭示基层信访内卷化的客观事实、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最后提出了内卷化的本质要义存在于国家被社会捕获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美关系的悖论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正面临着一个看似奇怪的悖论:接触与摩擦同时存在,合作与矛盾同时上升。这种悖论与矛盾,既非“热战”,也非“冷战”,而是一种带有特殊性的竞合关系。中美关系的这种状态,既是历史因素和地缘因素使然,但更多的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纠葛与利益交叉所致。中美关系总体上仍保持着积极发展的势头,同时也正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一些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