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金融风险视角下的金融腐败具有高技术性、跨行业化、通常与金融创新相关、危害大等特征。金融领域的腐败会诱发较大的金融风险,催生巨额不良资产,破坏正常的金融秩序,引发金融挤兑和资本外逃。治理金融腐败、防范金融风险,要加强对金融机构“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并提升其廉政领导力,创新金融管理机制以减少金融腐败机会,提高金融反腐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腐败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腐败行为是“权力的资本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权力的寻租”现象;腐败生长于权力又受控于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曹红蕾 《创造》2013,(1):23
"反腐败进入高峰期" 经济发展,大国崛起,利益的诱惑、权力失控、"家长制"复活和法制的滞后,使得腐败孳生有了土壤.有关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腐败已经进入了高峰期.腐败的主要表现开始从"商品流量领域的腐败"向"资本存量领域的腐败",也就是向"权力资本腐败"的演变;如"国企改制中的腐败""农村的圈地运动中的腐败""城市拆迁运动中的腐败""大型建筑工程中的腐败""股市黑金操作中的腐败"和"金融领域腐败",腐败的面大、量大、范畴广、"层次高"、危害严重,使得"反腐败"活动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斗争正在深入进行,从反映的问题看,腐败渗透到社会许多领域,而作为其核心的权力腐败,则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权力与腐败的关系权力腐败,是指掌握权力的少数人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它不论以怎样的形式表现,以权谋私都是其本质。在“皇权天授”的私有王权制度中,专制权  相似文献   

5.
所谓“权力期权化”,实质上是权力“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由于“期权化腐败”实施过程十分隐秘,较之传统腐败手段更为高明,“期货”效应增加了腐败的时空跨度,因此安全系数更大。加上政策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所以逐渐成为愈演愈烈的腐败难点问题。要破解这道难题,必须从规律层面对“权力期权化”现象进行剖析。首先,从腐败现象的发生规律上“观”其现象。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来说,“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仅仅是一种“权利”,不直接涉及金钱,因而形式隐蔽;其兑现往往是间…  相似文献   

6.
“微腐败”是腐败的一种亚形态,是由小微权力蜕变为公权私用的寻租行为而来。“微腐败”的存在场景集中,大多发生于基层治理场域,涉及面广,民生领域是高危易发领域。“微腐败”是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同时,“微腐败”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的特点,不断侵蚀政治生态,易导致整个政治生态的腐化变质,其危害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7.
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般认为在这句话里表达的意思是权力必须有某种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由这句名言我们开启的制度设计是权力应有所约束。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停留在权力必须约束,停留在权力必须监督。事实上,这句名言中的“权力”如何界定?“腐败”如何界定?“绝对”如何理解?为什么权力天生具有腐败的倾向?为  相似文献   

8.
提起法治领域的腐败 ,人们通常会本能地想到“司法腐败”这一众矢之的。诚然 ,司法腐败是权力腐败在法治领域的重要表征 ,不过 ,颇具隐蔽性的立法腐败也是不容漠视的权力腐败现象。相对于司法腐败 ,立法腐败的潜在危害性尚未引起包括法律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警惕和重视 ,鲜有对立法腐败的警示之声。倘若说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那么立法可以视为社会正义的第一道堤坝 ,是法治长城的重要基石。立法谋私、立法“走私”等立法腐败现象势必会对社会正义和法律的尊严造成难以估量的戕害 ,滋生“劣法”甚至“恶法”的立法活动势必蜕变为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是通货问题。我国通货领域目前存在着两个似乎极为矛盾的现象:一广方面,通货显得过多,好象已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种状况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领域。这些领域的价格持高不下,尤其是在与房地产相关的钢材及外汇比价上,显得极为突出;另一方面,在正常的生产领域,通货却显得太少,资金极为短缺,贷款利率不断上升,有的实际贷款利率竟达20%以上。这两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附着在权力上的咒语,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而政党是公民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政党与公共权力之间密切的联系,衍生了政党活动领域特有的腐败形式.从德国前总理科尔的献金丑闻到英国工党的卖官鬻爵.政党腐败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在以色列,政党被评估为最腐败的单位.政党腐败不仅严重损害政党的公信力,甚至还会威胁民主政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党腐败已被纳入国际社会反腐败的框架中,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唐祺 《理论月刊》2000,(9):38-40
导致一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本国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市场秩序等“金融基础”方面的缺陷。我国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国内“金融基础”领域风险形成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相似性主要是政治上的某些特权和腐败行为对金融运行构成不良的权力干扰,经济发展上的缺陷动摇了金融稳定的根基。不同点主要是政局稳定性不同,因而金融运行的政治环境有区别;经济结构不同,对金融风险的调节能力有差别。建立健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金融风险意识,才能巩固国内“金融基础”,以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正式规则与潜规则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代中国一些领域的权力腐败并非少数官员的个人行为,也不是仅仅发生在权力机构的高墙大院之内。无论是参与腐败活动的个人还是群体,其腐败行为都是各种社会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当前的大面积的权力腐败现象实际上是当代社会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一 无制约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贪污腐败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 ,或者说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权力倾向于腐败 ,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由于人性的不完善 ,人类追求利益的天性总是难以排除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失去他律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种内在必然性 ,完全可以从无制约权力的特点反映出来。无制约权力具有随意性。在缺乏约束的条件下 ,领导干部的自律与自制性大大降低 ,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 ,他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管辖领域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就像支配自己口袋里的工资一样。他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决策 ,事情可以办 ,也可以不办 ,可…  相似文献   

14.
权力腐败是指“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众利益,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中国,任何一位领导者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都属公共权力。如果权力当事人利用被授予的权力谋取私利就是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的产生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利己主义的思想动机,二是权力机制的缺陷。前者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后者是外因,为权力腐败的施行提供可能。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学说原理,内因是前提条件,是“因”之所在。因此,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掌权者在自己的意识形态上走入了歧途。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5.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是政治经济学领域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可见“绝对权力”非常可怕,可怕的根源在于“绝对权力”总是游离于监督机制之外。“全国首起规划腐败案”就反映出这样一个实质问题。近年来,形形色色的腐败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级别不等的贪官污吏纷纷落马,而追根溯源,都逃不出“权钱交易”的樊篱。腐败可恨,亦复可怕。可怕之处在于,轻则坑害了社会、集体利益,肥了贪官的腰包;重则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了民众的信任和感情。同时,一个问题总在困扰我们:为什么重拳狠打之下,腐败问题仍然难于根绝?在这个“首起规划腐败案”之…  相似文献   

16.
杨涛 《半月谈》2004,(23):62-62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在以往的反腐实践中.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权力在管辖领域内进行的寻租,也可以说是权力在空间上的寻租。然而,当前一个值得警惕的腐败动向是权力开始向时间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即所谓的“权力期权化”。  相似文献   

17.
夏扬 《理论月刊》2000,(8):36-38
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治、等级思想、专制制度,导致权力私有,营造了腐败的土壤。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肃清封建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受“左”的思想影响,封建主义在某些领域流毒犹存。封建残余的影响,使腐败问题严重,封建残余对社会的侵蚀,是社会腐败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腐败的根源:是剥削制度,还是公共权力?张国春近来,读到吴越同志在报刊上发表的探讨腐败根源的文章。吴文认为,“剥削制度不是权力腐败的粮源”,把腐败的根源归结为利。削制度,是“传统政治思维定式得出的表面的和片面的结论”,并提出腐败来源于社会公共权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权力和市场分离”不是科学的命题马振凤,鲁朝清近年来;有一些文章在讨论反腐败问题时,认为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市场与权力没有分离,因此提出了“仅七正位的基本要求是权力与经济活动的分离’,“权力与市场的分离”、“反对权力进入市场”等命题。诚然,腐败往往与权力...  相似文献   

20.
孟德斯鸠有一句精辟的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教授阿克顿也曾直言:“权力导致腐败,失去监督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沈阳“慕马”案件中,我们发现,被依法处理的腐败官员中,涉案领导干部多达106人,而且大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