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与社会革命理论相比,社会建设理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下,对社会建设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可以概括为以"中轴线"理论和"历史合力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以"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为代表的社会发展阶段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善待自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目标论,以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的社会建设途径论。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社会建设"概念,提出了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论核心,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途径和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通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总体思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它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并提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步骤和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不可或缺的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服务于现实革命斗争需要的有关政策与策略,不能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来解读。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的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整体论的新内涵:关于“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的观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持续论的新境界: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近代之前中国乡村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地方基层的治理形态又是如何。众多的研究关注到中国乡村治理形态的特殊之处,并且主要形成了结构视角下的中间阶层社会整合与国家权力文化网络整合的视角。社会结构整合论侧重中间阶层的权力支配,国家与地方之间通过士绅、地方精英的正式与非正式治理结合方式维系乡村社会秩序。权力文化整合论则认为乡村社会共享的价值符号、象征、礼仪等权力展示造就了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一体性,国家正是运用正式权力的文化网络治理基层。传统乡村社会的基层治理是一种融合了结构与文化的认同治理,这种治理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依赖资源。  相似文献   

5.
与社会建设直接相关的西方社会学前沿理论主要有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理论、冲突功能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等。借鉴社会团结与整合理论,一是在伦理层面,要在分工细化和阶层分化过程中大力培养职业伦理和责任意识;二是在价值观层面,要在新旧社会共识和规范之间保持相对连续性和平滑性;三是在制度层面,要健全社会规范体系,引导和规范正面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借鉴冲突功能理论,一是要发挥冲突的"安全阀"功能,将冲突控制在小规模、低烈度、浅层次上;二是要对冲突进行监控、观察、反思和分析,发挥冲突的"示警器"功能;三是要发挥冲突的"清洁器"功能,使冲突能激发新的规则、规范、机制的建立。借鉴治理与善治理论,一是要促进政府作用与社会作用的有机结合,构建多元治理新模式;二是要推动中国自治传统与现代治理模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的到来,将社会认同问题推到了现实和理论的风头浪尖。人们在高速流变的现代性中,迫切需要共同的意义。要解答社会认同的建构这一实践提出的命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各学科不同层次和侧面的研究进行整合。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面临着社会认同的建构问题,需要多元视角整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方社会冲突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消退和社会冲突现象普遍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它批判结构功能主义所宣扬的社会均衡、稳定、和谐。社会冲突理论强调冲突的"正"功能,认为冲突虽然导致了社会不和谐,但它更具有社会整合的作用。分析和研究社会冲突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经历了从传统集体行动理论、资源动员和政治过程理论到社会建构论的变迁。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是当前业主维权研究普遍采用的分析框架,强调宏观结构、制度背景的结构分析和注重动员机制、策略选择的过程分析是当前研究的两大进路。已有业主维权研究将中产阶级属性特征、组织动员机制、资源网络及政治机会结构作为考察的主要维度,而集体认同感、行动意义建构对维权行动的重要影响被极大忽视。文献研究表明,社会建构论从认知性因素的角度考察业主维权组织动员机制将有助于拓展当前的业主维权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推动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结构变化的诉求又导致社会功能的调整,党的社会整合的现实条件随之发生变化。党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施社会整合面临一系列困难与挑战,要借鉴结构功能理论和政党政治理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党实施社会整合的思路和举措进行探索与调整。  相似文献   

10.
帕森斯是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为社会学的研究建立了宏大的分析框架。帕 森斯的主要理论成果集中在对社会静态存在的研究上,对社会动态存在研究仅是框架性的,这符合科学研究 规律。从帕森斯的方法论框架对其社会理论进行分析,借用他的社会行动、社会系统、模式变量、功能分析、社 会变迁等建立一种分析社会和技术的方法论体系,可以为技术问题研究提供一种创新性的分析范式,解决目 前我国技术分析无重大突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璐 《学习月刊》2010,(6):21-22
综观当代社会,公共行政系统是为适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存在和发展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系统。本文将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巴纳德的“组织系统观”以及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作为探讨视角,尝试分析公共行政系统的结构或功能。  相似文献   

12.
艾世伦 《探索》2001,3(3):13-15
邓小平所有制理论主要包括所有制方法论、运动论和结构论。在邓小平所有制理论指导下,把我国改革前单一、畸型的公有制结构调整为“国有制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社会结构,作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极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新命题,亟待学界对其进行理论阐释,并用以指导实践。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体系现代化。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融合“结构―主体”二元视角,主张从不同层次的结构要素出发考察社会结构,这为我们理解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构建提供重要启发。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包括横向的系统结构和纵向的层次结构及两者的有机统一,在整个体系中,“人”是核心要素。结合社会结构理论的方法论意涵,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要遵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三重维度,朝着“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极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新命题,亟待学界对其进行理论阐释,并用以指导实践。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体系现代化。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融合“结构―主体”二元视角,主张从不同层次的结构要素出发考察社会结构,这为我们理解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构建提供重要启发。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包括横向的系统结构和纵向的层次结构及两者的有机统一,在整个体系中,“人”是核心要素。结合社会结构理论的方法论意涵,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要遵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三重维度,朝着“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5.
向德平 《探索》2002,23(1):17-20
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改革动力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系统动力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6.
社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三个层次,即社会融合理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一是社会融合的宏大叙事,这部分起源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共产思想,后被帕森斯、洛克伍德、哈贝马斯和吉登斯等演化为社会整合理论;二是社会融合的族群模式,这是社会融合概念较早使用的研究领域,主要用来研究外来群体与流入地当地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克雷夫科尔的熔炉论、帕克的族群关系循环论和戈登的同化过程理论以及多元化模式;三是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主要从微观个体的心理层面研究社会融入和社会接纳,包括社会认同理论、自我认同理论和社会接纳理论.  相似文献   

17.
张静 《理论文萃》2006,(4):17-22
社会和谐是人类普遍追求的最高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最基本的理念。中国古代就有“致中和”的“中庸”思想、主张“普遍和谐”的“太和”观念、以“天下为公”的“大道”维系群体建立和谐社会的“大同之世”等等,无不奏鸣出和谐之音。“和谐”也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论题之一。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到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亚当·斯密的经济和谐到格林的政治和谐再到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后来以美国学者马斯洛为代表的社会均衡论和帕森斯为代表的协和社会论、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亨廷顿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等等,西方思想家或多或少都涉及到比较宽泛意义上的社会和谐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建构和谐社会理论及其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形成与存在的标准出发,考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它的逻辑体系,揭示了落后中国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的规律,并被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所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最后得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建设思想的不断成熟,是对中国社会结构、社会总体布局以及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思维突破和观念创新。当前,中国改革发展已从重视社会建设理论阶段飞跃到了开始进行操作和运用的阶段。在此时期对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作一回顾和总结,对在新一轮改革中稳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结构意义上将社会理解为一种在矛盾运动作用下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有机的整体构成物.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实践发展以及现实运动等诸多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使社会结构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新的内涵和形式,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需要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