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迈进21世纪以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塑造健康的城市环境,有效利用城市资源、推动城市生态循环是21世纪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创建节约型社会,实现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要求。什么是“健康城市”根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 H O)的解释: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相互…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现代社会谋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模式。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现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大规模城市投资建设和大规模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人文生态建设。进步的、科学的人文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3.
朋友们、同志们: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到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程的重大因素。可持续发展问题已被提到了世界各国首脑的桌前,并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决策的基本要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在新世纪更加迫切地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近年来,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节约型经济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加剧了自然生态失衡,反过来人类本身也遭到自然规律的报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认识到造成这种困境的直接原因在于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失度。因此,我们在反思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时候,应当从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中找到使迄今为止的发展变得不可持续的原因或失足点。这里所说的经济学是指主流经济学,即通常所说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由于它们的理论体系庞大、所涵盖的内容丰富,故笔者在这里只从逻辑角度,通过对稀缺与欲望关系的考察,来分析经济学在指导人类实践时必然导致资源环境危机的性质。稀缺与欲望又称手段与目的,是经济学的重要范畴,整个…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西部开发重中之重 西部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等国内主要水系的上游,也是许多跨国水系的上游,如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恒河等,此外,以新疆为代表的雪山融水内陆水系以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为基本的条件。 生态环境的基础是水,没有水谈不上生态环境,而生态的失衡又会造成流域资源浪费和水系环境恶化。洪水泛滥和江河断流都与江河生态的失衡有密切的关系,水系上游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中下游的生存和发展。如果西部水系上游不采取保护和开发并重的方针,水系下游就会变成中上游…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文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科技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在一百年的时间里,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文化的推动,人类创造了比过去几千年所创造的成果还多的物质成果,这是一个“人定胜天”的时代。正当一种乐观的工业文化气息在人们的上空飘荡时,工业化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受到了当今世界的普遍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到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程的最大因素。为此,一种旨在改造人类生存条件,引向新的生存文名价值观,营造绿色文明,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论,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现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现代人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代经济已表明,经济的增长能够为保护与改善人类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物质基础,但是单向过度的重视和追求经济增长,往往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样,经济即便发展了,也是不可能持续的。广东自八十…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围绕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等问题,总结了几年来的工作,讨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会议开得是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全局,关系到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邓小平同志是十分重视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他多次指出,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他强调环境保护工作很重要;他号召全国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八十五岁高龄仍然亲自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我们一定要认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于人类对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人类第一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1987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2年6月,世界各国首脑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明确提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环境,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权利,并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得实现发展的权利”。从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承诺和一致接受的唯一正确的发展战略。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组织大规模的社…  相似文献   

11.
《半月谈》2004,(5):27-29
资源、环境是无价的。长期对资源环境不重视,对生态不善待,将引发后代人类发展危机。道理人们都懂。然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制约的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12.
耕地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耕地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其数量、质量得不到保证,则不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和谐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提出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概念,它是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围绕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问题而展开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3.
段玉萍 《前进》2001,(6):46-47
当人类历史进入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经济规模空前扩大,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世界人口快速增长,自然资源过量消耗,污染物质大量排放,生态平衡严重破坏,南北差异迅速扩大等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重大问题,对人类自身的健康与生存,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人们开始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提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并指出:宗教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祖国的统一,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究竟如何才能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稳定宗教领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正确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的必然性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历史现象,有它产生、发展、消…  相似文献   

15.
谭鑫 《思想战线》2012,38(1):141-142
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关系到全人类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已构成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来看,有关土地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考虑到了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指出促进劳动分工可以抵消土地稀缺对经济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旨在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当今,人类世界正面临着粮食、能源、资源以及环境等方面的严重危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和空间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与道德进步李晶马小民1992年6月召开的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庄严地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树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04,(8):26-27
人类工程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如资源、能源的开发,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建设等各项活动。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目前的建设和创造能力极大地加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以空前的速度急速发展,并因此而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和灾难。  相似文献   

19.
王云珠  宋跃川 《前进》2001,(9):40-41
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山西经济的未来发展必须立足于以下基点之上,才能实现山西经济的跨世纪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一通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使山西经济走向资源集约型开发与经济高效增长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轨道。纵观人类历史,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以资源环境的耗竭与破坏为代价的,这种巨大的代价曾使古代几大文明中心走向衰落。到了工业革命时代,尤其是本世纪中叶以后,在传统的发展模式驱动下,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终于引发了全球性的资源环境危机和发展危机。为摆脱困境,人们希望发…  相似文献   

20.
朋友们、同志们: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人口、资源、 环境等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到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 进程的重大因素。可持续发展问题已被提到了世界 各国首脑的桌前,并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决策的基本 要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在新世纪更加 迫切地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 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近年来,党中 央高瞻远瞩,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节约型经济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