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分离运动产生原因有多方面,从分离理论的视角看,分离型政党的政治动员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起源上讲,苏格兰民族党是一个分离型政党,它使用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话语,持续动员民众支持分离。这些话语含有民族与民主的合法性,用其描述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多维差异,能够让民众相信分离的合理性。当分离获得部分民众支持后,英国政府不得不做出回应。然而,英国政府如采取顺应措施,则助推了分离,如采取压制措施,则刺激民族情绪反弹,也推进了分离。目前,苏格兰分离态势已经形成,英国脱欧所引发的苏格兰的二次独立公投危机进入拐点期,可能引发英国政府向苏格兰议会下放更多权力。  相似文献   

2.
在英国历来存在的民族区域治理模式论争,尤其是今年的苏格兰独立之争中,政党政治产生着重大影响。保守党素来坚决反对以给予少数民族地区部分自治权的方式以软化其民族独立立场的主张。英国工党政府主导的权力下放的宪政改革,使英国议会不再是英国政党和政治家们唯一重要的政治舞台。从英国政党政治与民族政治的互动,尤其是从处理苏格兰民族分离主义的主张与政策来看,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都发挥了作用。两大政党的民族政策受制于本党在政党竞争中得失的考虑,但也各自有成效和弱点。政党竞争这一基本的政党互动模式,并不排除各党在国家利益面前进行合作。政党政治为民族问题的处理带来了复杂性,同时也为民族问题的处理带来了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最后30年的欧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来自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霍布斯鲍姆(EricHobsbawn)、汤普森(EdwardPalmerThompson)、威廉斯(RaymondWilliams)、米利本德(RalphMiliband)、霍加特(RichardHoggart)、霍尔(StuartHall)到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安德森(PerryAnderson)、哈维(DavidHarvey),英国一下子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纵横驰骋在从历史学、历史社会学、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政治学到人文地理学的广阔的理论原野上,在有力地影响了当代欧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靖堃 《当代世界》2014,(10):32-35
<正>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400万常住居民举行公投,以决定苏格兰是否将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这一公投举世瞩目,因为无论其结果如何,都将对英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此次公投已尘埃落定,苏格兰将继续留在英国,英国的统一和完整得以保持。但是,此次公投的原因及其影响,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牙买加人民民族党在执政实践中首先经历了从民众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的转变,后来再从新自由主义回归到民主社会主义,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党选择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典型之一.通过对牙买加人民民族党曲折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基本启示:单纯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来实现社会公正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并不完全适合发展中国家急需发展经济和进行结构调整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思想库及其政治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其他国家的思想库相比 ,党派属性是英国的思想库显著特点之一 ,其政治功能———诸如提供政策建议、参与政策形成过程等———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联系。但由于英国的思想库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使得其政治功能有别于政党和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7.
田德文 《当代世界》2012,(10):38-43
英国崛起是与全球化进程同步推进的。16世纪初,英伦三岛人口不过2000多万,相对封闭于欧洲西北一隅。但是,恰恰是这个以英格兰为核心的小小岛国在1588年消灭了西班牙横行全球的"无敌舰队",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乌托邦作品大量涌现,它们针砭时弊,提出了诸多理想社会的制度蓝图,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绚丽篇章.乌托邦写作之所以在这一时期的英国兴起并持续百年,与英国转型时代的社会分化及其引发的经济伦理危机有关,这反映在乌托邦作品中社会批判与制度建构两个方面.乌托邦思想家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是为了解释社会何以分化这一问...  相似文献   

9.
英国皇家空军在其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空军的发展项目过多,经费却非常有限;官员思想保守,军队结构臃肿。皇家空军的前侦察机和攻击机飞行员、现英国著名防务评论员安德鲁·布鲁克斯对此发表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伦敦作为商业服务的第二大出口国,英国占该部门世界贸易的比重为7.8%。英国资本主义在这一部门特别具有竞争优势,而伦敦在英国金融扩张中扮演着支柱性角色。伦敦在国际金融和商业中的关键性角色肇始于18至19世纪英国主导世界贸易时期和英帝国主义崛起时期。其国际性的地位在英国经济衰退之后依然保持不变。直至1945年,伦敦仍是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而英镑是主导性的货币。战后,英国这一角色被美国所代替。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伦敦通过买卖在美国以外流通的美元,在欧洲美元市场中建立了一个新的角色,并在面对来自日本和德国兴起…  相似文献   

11.
用理性选择范式、利益分析框架无法解释中国社会出现的经济快速增长而政治认同不断弱化的现象。物质与后物质价值观可作为一个分析工具和视角。后物质价值观及批判型公民的成长,不仅会改变政治认同的基础和环境,还可能直接挑战政治认同。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驱动下,中国社会后物质价值观开始兴起,并呈现为局部性、代际差异大等特征。物质与后物质价值观的并存、冲突导致社会共识缺乏,引发了比较严重的治理难题和政治认同困境。重构政治认同的关键是再造政治共识,这既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导向与凝聚功能,也要建立健全政治共识机制来拓展与增加共识。  相似文献   

12.
英刊《国际社会主义》2005年春季号(总第106期)刊登了简·哈代题为《英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变》的文章。该文分析了英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制造业相对衰退但仍然留在世界上较领先梯队之中,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急剧扩大,对外投资急剧扩大,金融资本的规模和  相似文献   

13.
亨利·法雷尔(Henry Farrell)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本文原载于《政治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法雷尔在文中指出,研究互联网就要关注诸如降低交易成本、趋同类聚以及偏好伪装这类的因果机制在调停各种具体事务与政治结局之间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是最有前景的研究方法。这样,学者们就能厘  相似文献   

14.
美刊《每月评论》 2 0 0 3年 12月号发表了迈克尔·耶茨题为《工人阶级能改变这个世界吗 ?》的文章 ,分析了当前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工人运动消极不振的基本原因 ,并指出工人阶级仍然是能够改变甚至推翻资本主义的运动的领导阶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形形色色的激进派都认为必须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这一新社会的主要动力是资本主义自身产生的工资劳动者阶级 (即雇佣劳动者阶级 )。然而当前激进派普遍认为工人阶级承担不了马克思为其设定的这个任务 ,因为工人阶级尽管有足够的时间却没有完成这个…  相似文献   

15.
袁传旭 《南风窗》2008,(18):85-87
清教革命的破坏程度以及持续影响时间远不及法国大革命,原因在于当时的英国社会已存在根深蒂固的保守传统和坚实的绅士集团,迫使清教各派遵守一些传统价值,把守一个底线,如,私有财产得到尊重和维护,宗教受到尊奉,从而为渐进改革留下空间。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1月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英国内部围绕这一协议出现了新的政治僵局和政治博弈:该协议在英国议会批准过程中面临巨大阻力,挪威模式、二次公投、无协议脱欧等可能性依然存在。脱欧僵局与近年来英国在议会主权的宪法体制、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演化、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身份政治与政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层面出现的政治转型趋势紧密关联,能否打破这一僵局也与英国围绕这些问题建构新政治共识的结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古阿姆组织是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四国俄文名称的缩写组合。该组织成立于1997年,是为了加强各国间相互合作、促进地区安全与稳定、加强各国政治与经济交流,以及同国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和毒品走私作斗争而成立的。古阿姆组织是地区两种主要地缘政治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地缘政治力量和俄罗斯地缘政治力量)消长的产物和地区各国为提高自身地缘政治力量而努力的结果。在该组织的未来发展前景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竞争性政党体制下英国工党同保守党竞争过程的分析,总结出两种竞争模式:塑造型竞争模式与适应型竞争模式。自二战后以来两党不断转换竞争模式,不仅明显表现出政党在面对时代变迁时具备的自我调整能力,而且此调整也深刻影响了英国政党政治发展与竞争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王林聪 《当代世界》2012,(10):32-34
中东变局堪称是半个世纪以来席卷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变革的运动。在这场变局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伊斯兰政治力量的强势崛起,它不仅改变着变局发生诸国的政权形态,而且对中东地区政治转型以及地缘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星 《台湾研究》2016,(4):31-37
在战后台湾的政治变迁过程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在社会结构变迁冲击下及与西方式政治制度的冲突中实现了现代转型,其核心部分如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关系网络等结构均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台湾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台湾政治变迁产生了持续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