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士禛是朝鲜文人热议的人物,其诗文集《蚕尾集》和《带经堂集》不久就传入了朝鲜。王士禛的“神韵说”既保存了汉民族文化的传统,又不对抗清朝统治,也十分符合此时朝鲜士人的心态,经过李德懋的倡导及众多文人的次韵、模仿,王士禛的“神韵说”及“神韵诗”对朝鲜诗坛产生了积极影响。朝鲜诗家承认王士禛的诗坛领袖地位,认为他是“海内诗宗”,总体诗风“清雅淹丽”,其诗歌有“守唐人声格”且“转益多师”的长处,也有体制、对仗方面的瑕疵。在朝鲜,围绕王士禛也诞生了一些诗坛佳话和趣闻。  相似文献   

2.
李杉婵 《当代韩国》2011,(3):123-126
朝鲜文学是世界文学,特别是亚洲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一样,朝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其文学艺术作为镶嵌其中的瑰丽宝石亦散发着夺目的光彩,正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学人所瞩目。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积累开拓,特别是近30年来,朝鲜文学研究领域无论是在古籍整理考证,还是在文本细读研究上均取得了累累硕果,有价值的研究专著和论文不断问世。伴随而来的重新系统整理、总结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反映当前学术研究动态,并为后学者指明学科研究发展方向的任务,便摆在学界面前。我国朝鲜文化、文学研究专家李岩先生顺应学科发展需要,勇挑重任,与其门下徐健顺、池水涌、俞成云历时数年、潜心撰写、反复研改的《朝鲜文学通史》终于面世了。这是一部涉猎广泛,内容丰富,评述精深的研究型朝鲜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3.
明末万历二十年(1592),朝鲜爆发日本入侵的“壬辰倭乱”,明朝出兵援朝,朝鲜成为当时中国人关注的焦点,由中国人编选的朝鲜诗选应运而生,最有影响的一本是吴明济所编《朝鲜诗选》。此书问世后,多为明清及朝鲜的一些著名文人的著述所述及或引用。现代学者也对研...  相似文献   

4.
《朝鲜王朝实录》所见明清时代图书传入论考梁泰镇韩国从中国传入书籍的历史非常悠久,特别是从三国时代到近现代,通过各种记录可知这种状况从没间断。由于汉字是传播思想、学问的必要工具,书籍的传入主要通过燕行使节(到北京访问的朝鲜使者),但到后代,也有通过宗教...  相似文献   

5.
王昌龄边塞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颇具特色,其创作风格深受朝鲜诗家推崇。受"诗必盛唐"的影响,朝鲜诗家热衷于从边塞诗作中找寻报国之门。因此,其主题思想符合朝鲜文人的审美倾向。盛唐以来,他们采用诸多方式接受王昌龄边塞诗,并将诗歌固定意象运用到创作中,《出塞》《箜篌引》等诗作成为他们接受的重点。同时,他们还积极接受王昌龄边塞诗中的"忠""义"等儒家思想,这种接受为中朝文学的"互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由中央民族大学朝文系金春仙副教授撰写的《韩国—朝鲜现代文学史》一书已由韩国月印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除前言外,共用四章篇幅对韩国、朝鲜当代文学进行了叙述:第一章论述了从1945年8月15日解放到1950年战争爆发之前的韩国、朝鲜文学。解放后由于民族内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导致文坛分化为左翼与右翼两个相对抗的文学阵营,因半岛文学家所处的社会制度的差异,南方和北方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7月出版/59.00元以洪大容的《湛轩书》为第一手资料,本书分析并探讨了中国文化对洪大容思想体系形成的影响,中国诗论与洪大容诗歌理论的关联等诸问题。该书不仅提升了"使华录"的文学价值,还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分多种文化因子(人物、风俗、市肆、经济等)对"使华录"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全面展现朝鲜朝使臣眼中的清代中国形象,开辟了崭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
一 绪 言在朝鲜近代小说发展史上对文学作品的各种评价对创作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评价一般都以西方近现代思潮为理论依据 ,说明文学作品如何为社会服务等。在朝鲜古典文学作品中 ,比之于诗歌 ,即“诗话” ,对古典小说的研究相对滞后。纵观近代小说史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小说的人 ,都是从对小说虚构的理解展开论述的。朝鲜前期对小说的虚构性的认识还相当淡薄 ,很多人认为小说的虚构性就是荒诞无稽性 ,是与载道文学观 ① 相对的。但是到了朝鲜后期 ,对小说虚构性的肯定认识渐渐占了上风 ,并占据不可小视的位置。本文拟通过…  相似文献   

9.
孙伟 《当代韩国》2003,(2):38-42
公元676年,新罗第三十代君王文武王法敏统一朝鲜半岛,标志着统一新罗时期的到来.而在文学方面,早已产生于三国时代的乡歌--朝鲜最早的文学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繁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后人便称三国时期与统一新罗时期的乡歌作品为"新罗乡歌".作为朝鲜文学开端的乡歌是在汉文化的不断影响之下产生的.据史料记载,到公元二、三世纪,朝鲜人已可充分使用汉字.直至产生第一首诗歌<兜率歌>时为止,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文化影响已逾近三、四百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中央民族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与韩国暻园大学亚细亚文化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之一的明人吴明济所编《朝鲜诗选》,经祁庆富教授校注,已于1999年整理出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学界普遍认定已失传的中国明朝与朝鲜文化交流之结晶——《朝鲜诗选》重放光彩。《朝鲜诗选》的出版不啻为韩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翻译与传播,对于加强中法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进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乃至世界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倡导经世致用崇尚自然之情——《朝鲜李朝实学派文学观念研究》简介●郑成宏朝鲜实学派所倡导和推动的实学思潮,是朝鲜“近代黎明前”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特殊的思想文化形态。这里所说的实学派,是指壬辰、丙子战争后在朝鲜李朝封建社会的各种机制已经处于停滞、倒退...  相似文献   

13.
余辉 《当代韩国》2018,(3):110-123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历史上有着非常密切的来往。自从明朝与朝鲜确立了朝贡关系以后,两国官方关系迅速密切起来。明与朝鲜经常互派使臣往来,朝鲜把明朝派去的使节称为天使。明早期多派宦官出使,中后期则多派遣文臣出使,两国文臣在朝鲜多有诗歌唱和。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明神宗派遣进士熊化为使节,出使朝鲜。熊化给朝鲜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其与李廷龟等朝鲜官员交游甚好,朝鲜官方选辑他与朝鲜大臣唱和诗刊刻成《皇华集》。本文即是论述熊化出使朝鲜以及与朝鲜人交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伯夷叔齐就因在中国被称为忠于"节义"的"贤者"而广为人知,而另一方面,古代朝鲜朝文人同样也对伯夷叔齐具有深厚的感情。韩国著名的"燕行录"中有诸多关于"夷齐"的记录,这表明当时的朝鲜朝文人真诚崇尚伯夷叔齐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论文主要以"燕行录"中的有关伯夷叔齐的记录(包括日记和杂录)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深入剖析、解读明清时期朝鲜朝文人对"夷齐"的认知态度及其变因。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在客观理解"夷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以及古代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状况上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明中叶以后 ,澳门逐步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 ,在明清中外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明清澳门历史发展的轨迹与人口变化的历史状况密切相关 ,二者互为因果 ,双向互动。一方面 ,人口变化的历史状况 ,影响了澳门港市的兴衰 ;而另一方面 ,澳门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 ,也制约着明清澳门人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朝鲜的外交政策相当程度上受到苏联(现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虽然朝鲜试图摆脱这种局面,但最终都是无功而退。尽管俄、中两国在社会、政治等领域的差异日益扩大,但对朝鲜的影响不断增强这一点却是共同的。 当前朝鲜的国际处境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国就存在着两条"丝绸之路",其一是从西安出发向西到达地中海沿岸的"陆上丝绸之路";其二是从宁波等港口出发抵达东洋和南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或称之为"瓷器之路")。浙江省的宁波等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策彦和崔溥就在浙江登岸,他们到访中国之后的观感构成了日朝两国人中国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其一,"域外来客"——海路入明的日朝人士对于中国的初始印象;其二,"赴京朝拜"——日朝来华人士眼中的运河沿线及社会状况;其三,"四海一家"——入明日使和朝鲜文士对中华身份认知与族际交流困惑。通过分析比较海路入明时间相当的日本使者策彦周良、朝鲜漂民崔溥来重新审视域外人的中国认知。  相似文献   

18.
金向德 《当代韩国》2016,(1):126-128
正李岩先生所著《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作为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之一,于201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它作为国内首次系统论述朝鲜中古时期文学批评历史的专门著作,以三国中叶至高丽中叶的朝鲜中古时期的文学批评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广义的文学批评概念,把文学批评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当中,探索与社会思想文化间的学理关系,以求展现其庐  相似文献   

19.
公元676年,新罗第三十代君王文武王法敏统一朝鲜半岛,标志着统一新罗时期的到来。而在文学方面,早已产生于三国时代的乡歌——朝鲜最早的文学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繁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后人便称三国时期与统一新罗时期的乡歌作品为“新罗乡歌”。作为朝鲜文学开端的乡歌是在汉文化的不断影响之下产生的。据史料记载,到公元二、三世纪,朝鲜人已可充分使用汉字。直至产生第一首诗歌《兜率歌》时为止,中国对朝鲜半岛的  相似文献   

20.
王宠惠是国民党元老、著名法学家和外交家,抗战时期任外交部部长和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是蒋介石的首席外交顾问,陪同蒋介石出席了开罗会议,拟订了朝鲜独立和中国在朝鲜独立问题上的各种行动方案,殚精竭虑促使国际社会承认朝鲜独立,为战后朝鲜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