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美同盟与冷战后日本的军备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同盟是冷战后日本军备扩张的主要平台与重要促因:日美军工合作是日本政府实现"质量建军"的有效途径,自卫队配备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大多在不同程度上与美国相关联;日美联合开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大幅提高日本军事装备的整体攻防水平;日美同盟的战略需求,导致自卫队通过谋求日美军事装备的"相互通用性"来扩张军备。与此同时,日美强化同盟、日本扩张军备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互信、力量平衡及机制构建等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朝核六方会谈中,东北亚地区大致形成了两个三角同盟格局:以美国、日本、韩国为一方的南三角,以中国、俄罗斯、朝鲜为另一方的北三角。应该说,这种基于大致相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战略同盟关系自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以来就存在。其中南三角由韩美同盟和美日同盟的两个框架支撑。没有正式缔结同盟的韩日关系也通过美国这一共同的盟国,形成了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因为美国卷入朝鲜战争和韩国派军队参与越南战争,而日本由于战后宪法限制未能派兵参加这两次战争,因此美韩关系紧密度甚至超过美日关系。但是近年来东北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促使南三角出现了裂痕,韩国逐渐成为南三角同盟的离心力。使得国际观察家认为,东北亚格局三比三的态势可能会变成二比四。  相似文献   

3.
蔡鹏鸿 《当代世界》2013,(11):26-29
一、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演变及内涵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亚太战略,包括政治、经济和安全战略,做过多次调整。1990年代初,美国提出过"扇骨扇面"亚太战略,以美日安全联盟为主扇骨,北有美韩,向南则有美菲、美泰和美澳联盟,实际上承袭冷战时期美国主导下的双边安全同盟。扇面强调美国主导下的亚太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执政以来,面对国际权力格局的剧烈变动,沿袭传统同盟战略,将美日同盟视为实现地区战略目标的主要路径,美日同盟处于总体强化进程之中。但是,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实用主义为原则,奉行单边主义、"交易主义"外交政策,甚至通过牺牲对方利益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激化了同盟内部矛盾,导致美日在各领域的利益冲突与政策分歧加重。总体来看,美日同盟的强化将固化亚太国际关系的"二元结构"趋向,即经济纽带与安全联系的相互背离,这明显不利于地区融合发展、安全环境优化及长远秩序重构。在此背景下,中国应以经济合作为基本路径,综合外交、安全等多种手段,持续增进与周边国家(包括日本)的共同利益,缓解自身崛起所面临的美日同盟压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美、韩两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调整,在六方会谈进程搁浅、韩朝关系趋冷、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的背景下,一度被认为“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美韩同盟关系逐渐升温。特别是2010年,在应对“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过程中,美韩两国频频举行高水平的联合军事演习,展开一系列紧密互动,同盟关系显著提升,其战略意图和走向引起周边国家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美韩同盟是典型的不对称同盟,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美韩同盟关系也会有所波动。2017年1月特朗普总统上台,同年5月文在寅宣誓就任韩国总统,美韩同盟也随之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主张"美国优先"的特朗普要求韩国在美韩《自由贸易协定》、驻韩美军防卫费分担上做出让步,在对华政策上将中国界定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作为韩国政坛进步派的代表人物,文在寅总统强调在韩美同盟内的"自立性",主张尽早收回韩国军队的战时作战指挥权,争取实现较平等的韩美双边关系,希望修复上届政府时期受损的韩中关系。美韩之间在其他领域内也存在分歧。目前来看,韩国在尽力协调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分歧的存在暂不会从根本上撼动美韩同盟。从外部因素和外部威胁角度来看,韩国仍将坚持美韩同盟作为外交安全最重要的支柱。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之后,美日同盟的不稳定性凸显,主要体现为军事同盟的性质无法满足当前时代的安全需要,内在的不平等性和"欠制度化"也使其效能不足。同时,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化、美日国家利益的差异和历史问题等因素也影响着同盟的稳固。2015年4月,美日通过了新的防卫合作指针,以图增强时代适应性、推动同盟转型,其思路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日本以"再军事化"为核心的所谓国家"正常化",让日本分担更多的同盟责任;二是把日本"拴在"美国的战略轨道上,继续服从于其霸权战略。但是,美国的举措将继续受制于日本国内政治,并使得同盟管理更趋复杂。同时,美国通过改变手段继续寻求控制日本的国家战略方向,并推动同盟向"基于中国威胁"转型。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亚太安全架构仍将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安全架构。一方面,冷战时期形成的美国主导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包括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美泰等同盟依然存在。这些双边同盟尽管各有各的问题,但大体而言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新定义以来,美日同盟不断通过强化走向军事一体化和全球化.美国不是抑制而是推动日本重整军备,而日本也借助同盟追求更具进攻性的安全政策.美日同盟的强化并不意味着美日平等的"权利分享",而是体现出日本对美国战略的屈从.日本依赖美国的军事存在保证其安全并遏制中国,同时在经济上谋求同中国争夺地区合作的主导权.日本战略上的内在矛盾使其无法获得其他东亚国家的信任,也使东亚面临安全结构两极化的危险.构建和谐的东亚政治世界需要中美日建立稳定的三边合作关系,并最终将美日同盟纳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10.
9月13日,韩总统卢武铉对美进行国事访问.就朝核会谈、对北金融制裁、战时军事指挥权以及韩美自由贸易谈判等多项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其中朝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修补因之受到影响的同盟关系也是卢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此外,卢还在抵美当日参观了美国韩战纪念碑,并敬献了花圈,这大可视为以此姿态表明对美韩同盟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任总统拜登提出将重振美国同盟体系,突出美日同盟的重要性.未来美日同盟的"双向义务"合作与日本的同盟"对等化"诉求将相伴发生、相互影响,并逐步内化于美日澳印"四国安全机制"及西方"盟友圈"构建之中.中日关系中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加上中美关系的紧张状态,使得美日同盟的对华针对性日益凸显.美日两国确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公然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及国家安全利益,使得中美日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并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0,(24)
<正>去年11月新加坡APEC峰会前后,奥巴马接连访问了日中韩三国,重点是中国,闪光点是在上海,而这次横滨APEC峰会之前,奥巴马接连访问了印度、印尼和韩国,重点是印度,聚焦点是孟买。从对中国"软接触"到支持印度"入常",一年来美国外交基点转了个大圈;而在美日、美韩同盟的基础上,美、日、韩、越、印、澳"海洋联盟"正在浮现。11月8日美国与澳大利亚"2+2"防长与外长会,显示了两国长期的信赖关系。澳、美两国一起参加过上世纪5场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朝战、越战以及海湾战争)以及本世纪两场战争(阿战、伊战),哪怕澳大利亚经济繁荣完全仰赖"中国特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执政后将"美国优先"作为对欧政策的主导原则,以施压与交易方式推进对欧政策调整,导致美欧同盟关系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交易性成分增多、同盟趋于松散化和竞争性的一面凸显等。特朗普政府偏执于"美国优先"及"单边利己主义"的外交政策理念是导致美欧同盟关系恶化的核心症结,而美欧对外战略调整与安全战略选择错位以及大西洋两岸社会和民众对联盟的认同度下降,使得联盟关系进一步恶化。特朗普治下的美欧同盟关系降至历史最低点,并对欧盟未来的发展形成挑战,也牵动了美欧俄、美欧中三边关系的走向。衰落但有韧性的美欧同盟关系仍将继续维系和存在,中短期内仍将保持合作大于竞争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沈雅梅 《当代世界》2013,(11):65-67
从民主党鸠山内阁到自民党安倍内阁,日本对美国战略东移的因应,经历了一个调整、呼应、进而加以利用的过程,体现出较强的战略连续性,表明日本因应美国战略东移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权力转移特别是东亚力量结构发生转变之际,对日美同盟关系进行再定义,重新确立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定位,寻求对东亚地区秩序的重塑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倍晋三已成为日本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其对外政策理念将对日本外交产生深远影响。安倍提出"俯瞰地球仪外交",积极推进"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推行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试图通过加强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盟友的联系,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安全战略网络与国际战略格局。与此同时,安倍内阁的外交战略依然面临一些难题,即如何处理日美同盟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国内右翼势力及美国牵制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如何处理日本同朝鲜半岛的关系等。2020年,安倍内阁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能否如期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美同盟一直是韩国的安全支柱.韩国作为同盟中弱势的一方,努力在不对称同盟中寻求平等地位,并尽可能在韩美双边和朝鲜半岛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特朗普政府时期在美韩贸易赤字、驻韩美军防卫费分担等议题上对韩国施压,引发韩方不满.韩国虽在贸易问题上与美国重新达成协议,但在防卫费分担问题上采取拖延战术以谋求达成接近自身目标的协议,展现出同盟中弱国的能动性.然而,文在寅政府的能动性有明显的限度.拜登政府上台后,除了修复受损的美韩双边同盟关系外,双方或将在更广泛的地区和全球多边议题上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7.
美日同盟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日同盟关系经历了冷战时期同盟关系的确立、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漂流"及调整、"9·11"事件后美日同盟强化的阶段性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美澳同盟源自1951年签署的《澳新美同盟条约》。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及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澳新美同盟逐步演变成美澳同盟。长期以来,美国在美澳同盟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同盟亦主要服务于美国在太平洋及全球层面的大战略,但美澳同盟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主要是美澳双方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利益趋近的结果。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澳同盟虽然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澳大利亚因自身面临的安全难题而对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有较大依赖,仍选择主动迎合美国。此外,随着中国崛起对亚太格局带来的影响,美澳同盟的发展趋势也将对中澳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中澳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保持目前这种平稳大势下时有波折的状况。展望未来,美国依然是美澳同盟中的主导方,美国的实力和意图是影响美澳同盟走向的主要因素,但澳大利亚也在积极引导同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特朗普执政后,美日两国通过首脑会晤再次确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这一动向进一步确认和增强了美日联盟机制对华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在此背景下,防范美日同盟的对华针对性行动,理应成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不久便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确认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向国际社会展现美日"牢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2月18-19日,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项目联合 举办了"变化中的东北亚地区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北京大学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来自中国、美 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以及台湾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当前东北亚地区安全面临的主 要问题、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后的东亚战略以及如何推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 泛、深入的讨论。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希雨、日本防卫厅前事务次官秋山昌广、上海合作组织 参赞哈什莫夫先生等在会上做了基调发言。中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室战略处处长詹永新参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