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中全会《建议》鲜明地提出,制定“十五”计划,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归宿,并深刻、明确地阐述了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目标、内容和政策措施。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反映。同时它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
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突出位置,是《建议》的一个显著特点。《建议》鲜明地提出:制定“十五“计划,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并且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归宿。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全国人民清楚地看到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将不断改善的美好前景,并在实际生活中共享改革和发展的丰硕成果,才能激发起巨大的工作热情和主动创造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20年间,我国在人口增加2.83亿人的情况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人  相似文献   

3.
《建议》指出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扩大内需、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 ,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吃、穿、用消费水平 ,优化消费结构 ,增加服务性消费 ;增加城乡居民居住面积 ,提高住房和环境质量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鼓励计算机、轿车进入家庭 ,提高电话普及率 ;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重视安全生产 ,加强劳动保护 ,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范剑平 《新视野》2001,(2):17-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扩大内需、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明确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并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准则,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代表的思想要求,继承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发展观。在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十五”时期将会得到更快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将顺利推进。 从50年…  相似文献   

5.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加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体制和科技创新,所有这些重大政策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芬 《理论学刊》2005,46(10):84-86
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属于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范畴。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江泽民对人的发展规律理论的贡献有两点:一是阐明了人的发展的总规律,二是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规律。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  相似文献   

7.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远大目标 ,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 ( 2 0 0 1— 2 0 0 5年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第一 ,国民经济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有显著的提高 ,为 2 0 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 0 0 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的基础。“十五”期间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经济奋斗目标 ,是因为我们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生产目的所决定的。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兴良  胡启南 《求实》2001,1(11):15-17
人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是因为它完全地、自觉地保存了以往人的发展的全部财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 ,必须深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民主富强文明",不仅着眼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着眼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统一,反映了整个社会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的特征,有其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李宁 《世纪桥》2009,(3):79-80
社会历史的进步是人类追求自由并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自由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同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要把发展的成果钵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在新的形势下,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尽最大努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3.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  相似文献   

14.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制定‘十五’计划,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发展为主题,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成功经验。回顾过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展望未来,我们将全面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要在五至十年内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不发展就淡不上现代化。发展是硬道理。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坚持发展、注重发展的结果,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更要注重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志青 《实践》2003,(5):10-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个综合性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一个艰巨的历史过程,它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方面和一系列相互衔接的阶段.按照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省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分三步走,即到2005年,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全省人民的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消除贫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二番,达到8000亿元以上,同时全面推进社会进步,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将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非常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体现了人民的愿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条件得到改善,必将推进实现人口现代化。而人口现代化的实现,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一、人口现代化的内涵人口现代化,是指人口类型或人口变量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转化过程,包括与人口数量、规模直接相关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及有关变量和…  相似文献   

18.
黄泰岩 《前线》2013,(3):31-3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就是说,改革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理应成为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也表明:不改革,生产力就难以得到解放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就难以得到切实改善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在根本上是适应民生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9.
到本世纪末使全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邓小平同志70年代末提出、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党的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到2000年实现农村小康的具体要求。即:“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是指导我国在新世纪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会议强调指出:制定“十五”计划,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是制定“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也是“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实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指导思想。   牢牢把握以发展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