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毛泽东--创新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一生是不断创新的一生.他的创新思想和实践孕育了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的历史大变动时代.他不仅从多方面阐明创新思想的重要性,大力提倡创新精神,而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主要表现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探索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勇于开拓新局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革命理论,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罗长祥一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是坚持解放思想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党内率先突破了对某些国家革命经验神圣化的禁钢和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以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在革命实践和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现代中国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他关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 ,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的思想以及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活动引起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创新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鲜明特色 ,是其科学体系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体现于毛泽东关心、思索、研究的各个领域 ,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精髓。研究毛泽东创新思想与创新精神 ,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继承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4.
蒋伯英 《党的文献》2007,1(5):53-58
1929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到达东固革命根据地,对红二、四团的建军思想与游击战术作了深入的考察,并在多篇文献中作了论述和评价,给以充分肯定,要求各相关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仿效实行.通过毛泽东的论述,可以认为,东固"李文林式"的"秘密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一种创新模式,是创建大范围公开割据以促进革命高潮的前进基础;红二、四团坚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所有这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和人民军队建军纲领的确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革命和建设的奋斗目标,是毛泽东一贯坚持和强调的基本思想。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和阐述了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原则、方针和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和1948年4月,先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王明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动力与对象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造成分歧的根本原因是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与王明在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上的分歧以及由此在实践中造成的不同结果告诉我们,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要学习和借鉴别国经验,更要走自己的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更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刘仓 《党的文献》2013,(1):62-68
在陈云看来,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是党、军队和人民的领袖,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选择的结果.因此,“文革”结束以后,陈云强调对毛泽东的评价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他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和通过提出了关键建议,为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陈云之所以能够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于他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单淮 《理论学刊》2003,4(6):8-11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半个多世纪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灵魂,坚持理论创新、道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开拓性、奠基性、中国特色性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提倡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坚持唯物论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始终坚持辩证法,反对机械论.物质精神两手抓是中国革命的一条基本经验.精神解放对于人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士兵和一支军队需要精神解放,一国人民和一个政党也需要精神解放.每到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或紧要关头,毛泽东都反复强调要作好精神准备.面对胜利设想困难,以充分的精神准备去应付非常困难非常复杂的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毛泽东这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领袖人物。毛泽东的崇高人格和革命风范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实问题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些有关的思想成果往往被他得心应手地应用过来,有的是直接引用,有的是经过改造,有的是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而成为他的思想观点的一部分,或成为他的某些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毛泽东的这一做法为我们今天正确地对待和合理地利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晚年又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毛泽东一生的政治行为非常独特,其动因十分复杂。分析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与毛泽东的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启示,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伟大人物,不仅因为是党、军队和国家的缔造者,而且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再塑者,他的人格、他的事业、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要求。在建党80周年之际,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我们在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问题,其战略基点是一致的。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正确解决农民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特别是找到了实现这一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从三个维度入手,对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作一次总体透析。纵向维以时间为序,考察毛泽东思想体系从无到有的发展;横向维以学科为纲,分析毛泽东思想体系从点到面的展开;内向维以成败为据,研究毛泽东思想体系从里到外的开拓。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继承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根本之点;二是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三是创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中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整体超越.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集中了党的集体智慧,总结了我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探索中国农业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他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分析研究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对于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青年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对待青年和青年问题上都有过一些真知灼见,其青年观的基本点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大胆起用青年;正确概括了青年的个性特点;认为青年是需要培养教育的;青年应该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不仅如此,邓小平还对毛泽东的青年观有所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实现了青年培养目标由“红”到“全面发展”,青年成才道路由“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产学研相结合”,青年的引导力量由“榜样引导”到“是非利害引导”这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郭超  刘德军 《理论学刊》2006,7(1):19-22
大民主和小民主是民主的两种形式,毛泽东晚年多次谈到大民主和小民主的问题。在大民主方面,毛泽东认为,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对敌人和官僚主义者实行专政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其主要形式是“四大”。在小民主方面,毛泽东认为,就是和风细雨地处理人民内部和党内问题,其主要形式是整风。大民主和小民主思想的目的是:反对官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保持人民政权的纯洁性。但在实践中,大民主的恶果是: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混乱,必定与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相呼应,使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严重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