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天涯 《福建乡土》2008,(5):36-37
我这个人历史知识比较欠缺,只知道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当过和尚,其他老底没有去查过。这次到盱眙,才发现这里竟然是那皇帝老儿的故里。县境内还有明代第一陵——明祖陵,这是朱元璋祖父的实际墓葬,以及曾祖父、高祖父的衣冠冢,据说还是中国第一座水下皇陵。  相似文献   

2.
明太祖朱元璋被称为“平民皇帝”,他甚至被一些旧式史学家捧为“民族英雄”。这类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根据。元廷灭宋,朱元璋在元末抗元起义中,削平群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不正是“民族英雄”吗!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朱元璋的家庭层次低得不能再低,穷得不能再穷。他当叫化子讨不到饭,当小和尚化不到缘,经常饿得头昏眼花,冷汗淋漓。他的投军,最初不过是混碗饭吃,哪有什么雄心、野心,后来居然打下了江山,这都是给环境逼出来的。这不是“平民皇帝”又是什么!既然是穷人出身的皇帝,对百姓总应该好点。现在让我们揭开史书…  相似文献   

3.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这位出身贫苦的开国皇帝,少时曾饱受元朝末年官吏贪污腐败之苦。大明王朝建立后,为了朱家天下的长治久安,朱元璋不惜用历史上罕见的重典打击贪官污吏。  相似文献   

4.
聂作平 《同舟共进》2010,(10):68-69
从画像上看,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体形偏瘦,精神矍铄,符合他劳动人民出身的本色。但自从朱元璋登上皇位,朱家的基因就在养尊处优中发生了巨变:后代里每多肥胖之人。其中最肥胖的有三:一是朱元璋之孙明仁宗朱高炽,另两个是福王朱常洵和他的儿子朱由崧。这里重点说一说福王。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最早称皇帝的是秦朝的秦始皇,他姓嬴名政,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清朝的宣统皇帝,即爱新觉罗·溥仪,他在位的时间是1909年至1911年。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朝的康熙,名玄烨,从公元1662年至1722年,他一共当了61年皇帝。而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汉朝的刘贺,他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了。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是唐朝的武则天,她即位时已61岁;然而她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终年81岁;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是汉朝的殇帝,名刘…  相似文献   

6.
洪武三十一年(1398)七十一岁的明太祖朱元璋于闰5月10日去世。他临死前留下遗诏,按遗诏所示,时年二十一岁的皇孙朱允文于当年5月中旬登极称帝。因年号是“建文”,历史上称他为“建文帝”,为明朝第二任皇帝。一生拥有二十六龙子的朱元璋何以让其皇孙继位呢?事出之因是洪武廿五年4月,太子朱标西巡归来后不久便病逝,晚年丧子使朱元璋受到比十年前马皇后去世更为沉重的打击。况且二子秦王朱爽又在洪武廿八年死去,三子晋王朱椷也在洪武三十一年患了不治之症病死。噩耗使他不得不在悲痛之余重新考虑一个新的皇位继承人。当时深…  相似文献   

7.
刘增才 《乡音》2011,(2):40
建文皇帝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称明惠帝,名叫朱允炆,生于公元1377年,卒年是个历史悬案。1399年至1402年在位,堪称"短命皇帝",在位不满4年。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太子朱标之子。朱标死,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他即位后,起用兵部尚书齐泰、  相似文献   

8.
讳癞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当过和尚,剃过光头,也曾偷过人家东西。当了皇帝以后,他对“秃”、“贼”一类字眼极为忌讳。据《剪胜野闻》记载,他还因此杀过一些无辜。杭州教授徐一夔,作贺表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赞语。朱元璋看了却勃然大怒,说“生”是骂他作“僧”、“光”是骂他光头,“作则”是骂他“作贼”。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的誓言──杀尽贪官朱元璋当上明朝开国皇帝前,曾自睹元朝官吏的好恶,发誓,有朝一日,做了皇帝,非把贪官污吏龟孙子狠加收拾不可!朱元璋上台以后,除了让造反起家的首领做大官以外,曾选取应天诸府州县地主分子到南京做官,基层也有部分元朝官吏归顺留用的。一...  相似文献   

10.
王力雄 《北京观察》1999,(12):28-30
中国历史上经历过的崩溃时期,大部份情况是政权解体以后,社会上立起形形色色的山头,拉起大大小小的杆子,虽然打著各种名号,但本质上都是一些军阀土匪。那些小土匪之间就互相征战,打来打去,打到最后打出一个大土匪,他就登基做皇帝,就成了正统。刘邦、朱元璋那样的流氓、偷牛盗狗之辈,一当上皇帝也就神圣了,就成了历史上的头面人物。圣旨一下,威加四方。那以后社会就重新恢复法律和秩序。他们再重新把老百姓拢到一块儿,还是一个社会。无非是倒退了一些年,人口死亡一批。但是没关系,再继续发展就是了。过去之所以能这样,就是因为最终有一个生态底座托  相似文献   

11.
人们总说改革推动历史的进程,但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却大多没有好下场。这很令人伤感,却也是历史的吊诡之处。改革者没有好下场,其改革自然也没有好结果,所以,中国历史上每有改革,最后总是仍复旧观,回到先前的路上去。改革如此,造反也一样,除去换一家做皇帝,其他没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惩腐     
朱元璋是明代的开国皇帝。张廷玉主持编修的《明史》称他“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晚岁忧民益切。”这是“帝王家谱”对他的评价,且姑妄听之。然立国之初,民间便有洪武前“行三十年杀运”之说,也见得朱元璋的名声不太好。其实,朱元璋“行杀运”是事出有因的,这个“因”就是功臣和官吏的腐败,而且腐败到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安社稷的程度。为此,朱元璋不得不昭告天下:“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朱元璋出身在一个典型的贫苦农民之家,父母兄长“农业艰辛,朝夕彷徨”,饱受官吏欺压和饥寒流离之苦,又经长期的军旅生活,养成了艰苦俭朴的…  相似文献   

13.
"罢孟"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 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相似文献   

14.
凤阳瓤豆腐     
傳說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幼年在安徽省鳳陽縣乞討度日時曾討到一塊瓤豆腐。他食後,豆腐的美味再也難忘了。他當上皇帝以後,便把做瓤豆腐的厨師召進宫中當御厨。鳳陽瓤豆腐也就成了名菜。  相似文献   

15.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的当官,守着自己的奉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不妨称之为“一口井”哲学。  相似文献   

16.
人所能给人最好的礼物不是任何有形的物品,不是任何无形但有价值的帮助,也不是任何让你终生受用的箴言,而是一个做人的榜样。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以他前面一个成功的人为榜样而成功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学着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打下明朝天下的;  相似文献   

17.
吴营洲 《同舟共进》2008,(10):66-66
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标题很好——《永远都不要得罪读书人》,但其写作的出发点是在替雍正说话,且说得没有道理。那篇文章写道:雍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在位13年,励精图治,泽惠百姓,但在百姓口中,他却是坏得透顶的皇帝。雍正在位时,就  相似文献   

18.
李斌 《政策》2007,(12):45-46
近期,在媒体上读到一篇文章,其中一段耐人寻味——“守住你的那口‘井”’。说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文武百官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做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以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相似文献   

19.
学学马皇后     
明王朝建立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大肆封赏功臣。朱元璋的老婆,时已荣任皇后的马氏及其娘家人在战乱年代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在封赏之列。然而朱元璋在征求马氏意见时,马皇后则表示反对,说“国家的官爵应当加给贤能之人,我的亲属们,未必有可以用之才。”极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 ,为了巩固政权 ,他下决心严惩贪官 ,奖励廉吏。他召见大臣们 ,宣布说 :“只要官吏贪污害民 ,一定严办 ,决不宽恕。贪脏枉法 ,好像闯进荆棘丛中 ,寸步难行 ;廉洁奉公 ,就如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 ,从容自在。”朱元璋在打击贪污行为过程中 ,雷厉风行 ,毫不手软 ,丞相胡惟庸广收贿赂 ,被处以死刑。驸马欧阳伦凭着自己是安庆公主的丈夫 ,不顾朝廷的禁令 ,私自贩卖茶叶 ,贪污行贿。他的家奴周保还叫地方官吏给他在民间征调几十辆车子 ,替他私运茶叶。有个小吏告发了这件事 ,朱元璋知道后下令赐死欧阳伦 ,杀了周保 ,表彰了不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