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被誉为东南亚“第五小龙”的马来西亚仍保持着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1988—199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高达9%、8.7%、10%、8.6%、8.2%和9%,在东盟国家乃至东亚都令人刮目相看;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420美元。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按关贸总协定的排名,马来西亚已跻身于“全球19大出口国”的行列。吸引外资排名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之后,居全球第三名。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外贸出口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主要建立在劳动密集和出口导向型加工工业上,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锡、天然橡胶、棕榈油、木材、石油和天然气等初级产品出口,经济发展深受农、矿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80年代初,由于西方经济衰退,使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马来西亚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倡导工业化运动,大力发展制造业,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工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以促进产品多样化。并把外资的50%用来发展制造业,尤其重视发展制造业中的“龙头”产业——电子工业。从电子工业的崛起可以窥视马来西亚制造业发展的业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在“政治大国”战略的驱动下,加强了对东南亚的外交攻势,进一步密切了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1997年至17—14日日本原首相桥本龙太郎东盟五国之行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日本积极发展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1.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变化,促使日本对东南亚政策作出新的战略抉择。目前,东南亚地区的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概括地说:一是东盟作为亚太地区独立一极的形象日渐突出;二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令全球瞩目。为此,桥本政府拟定了一份被称为“桥本理论”伪加强与东…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的对外关系中,东南亚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二战结束后,日本与东南亚关系曾一度中断.但从50年代初期起,日本以“战争赔偿”为手段,逐步在经济上重返东南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它又以贸易、投资、官方援助等形式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以“福田主义” 的提出为契机,日本对东南亚关系的政治色彩逐渐加浓.但总的来看,冷战时期日本对东南亚关系仍以经济关系为主.冷战结束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关系发生转变,即由冷战时期以经济关系为主转变为冷战后以政治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4.
非洲国家在完成民族解放、实现政治独立以后,已经历史地走向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的新阶段。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实践证明,为了摆脱殖民主义长期统治造成经济上的种种恶果,以及反对与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经济关系,不仅要依靠本国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还必须加强地区经济合作。自六十年代初以来,非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亚洲的内部贸易发展与外国投资 亚洲的内部贸易 由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大超过世界其他地区,近年来它们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关系稳步地发展。战后直至八十年代初,美国是东亚和东南亚的主要出口市场。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这些国家相互间已成为最重要和发展最快的出口市场,出口的地理格局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战后日本的对外关系中,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理和文化上的接近,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需要,国际环境的影响,促使日本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30多年间,不断调整,完善同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是日本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政策的一个缩影。本文打算对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及其特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大多数国家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单一经济结构没有改变,仍然是初级产品(又称原料,包括燃料、粮食、经济作物和金属矿砂)供应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统计,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每年出口初级产品3000多亿美元,约占整个发展中国家出口的4/5。从发展中国家出口构成来说,仍然有73个国家出口半  相似文献   

8.
一、独立后国家民主—竞争型政体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令世人瞩目。在战前,东南亚十国中,除了泰国之外,其他九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尼、文莱和菲律宾)都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战后,各国陆续取得了民族独立,纷纷建立起不同的政治制度,有的实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或君主立宪制,有的则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二战后东南亚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出现如此多元、复杂的情况,主要是与它们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道路的不同有密切的关系。东南亚的绝大部分国家都…  相似文献   

9.
一、导言:马来西亚的经济马来西亚的经济实力主要在于它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马来西亚领土面积仅330,434平方公里,人口约1,400万,却是世界上某些初级产品的主要生产国。马来西亚出口的天然橡胶占世界供应量的42%,棕油占80%,胡椒占35%,锡占36%,此外还出口原油和热带硬木等产品。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亚和东南亚从殖民主义统治下获得独立的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业、马来西亚、菲律宾),地方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加强,它们正逐步取代曾广为流行的前殖民者的语言,并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语言或被官方承认和法律确认为国语。菲律宾著名语言学家A·B·冈萨列斯指出,地方语言的社会作用不断加强以及语言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原因是,“政治上取得独立后,不一定伴随出现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独立”①。从欧洲(西班牙)殖民者扩张以来,菲律  相似文献   

11.
战后以来,东盟国家[1]外贸的发展从战略指向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出口导向阶段和调整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同、政策的差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也相应有不同的表现。一、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二战以后,东盟各国先后获得政治独立。在独立初期,旧的单一经济结构使东盟国家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这种倚重于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易受外界影响和制约是十分突出的。为了发展民族经济,60年代起东盟国家均制定了以加速工业化来带动经济多元化和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正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的步伐。为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日本对其对外政策作了调整,其中,对东南亚政策的调整犹为引人注目。从近年来日本对东南亚政策的变化来看,其在东南亚及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意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树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良好形象日本政府认为,亚洲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冲击,国际形象受损.但同时也为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新型关系、加速实现以亚洲为中心的“日元圈”提供了机遇,因此,日本提出了把东南亚建成一个”统一消费市场”的设想,凭着占有先进技术和出口优…  相似文献   

13.
工业结构的变化马来西亚从六十年代后半期开始才真正实行工业化政策,工业化的历史比较短。回顾马来西亚过去十年(1965—75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它的发展是极其稳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966—70年期间为5.5%,在1971—75年期间为7.4%。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严重依赖于天然橡胶、锡、棕榈油、木材、石油等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相似文献   

14.
核制裁下的印度对外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的对外经济一向不如出口导向国家活跃,1998年5月进行核爆炸后,又遭到美国和日本经济制裁,对外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为改善状况,印度进行了改革,调整和改善与一些国家的经济关系。一、对外经济形势恶化(一)出口增长率下降,贸易逆差扩大据印度商情局的统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印度1996-1997年度进出口增长率全都下降,1997-1998年度情况进一步恶化,出口仅增长1.5%,进口增长4.2%,逆差增至67.99亿美元,其中印度对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额锐减4.23亿美元,对日本的出口…  相似文献   

15.
一、理论演变的三个时期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立即面临着如何发展本国独立民族经济和建立本国独立民族经济结构的重任。这些国家在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大多走上了通过工业化来发展独立民族经济的道路。在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期间,多数发展中国家接受了西方发展经济学初期提出的工业化理论,选择了以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来打开它们走入工业化的大门;但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方面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贸易收支逆差、外汇危机、失业人口问题日益严重、收入分配不均差距扩大、工业生产趋于下降、经济发展停滞等等。这些恶化了的经济现  相似文献   

16.
亚洲的金融危机,对拉美国际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多方影响,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总体来看,1998年拉美经济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拉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1)进人资本市场难度力口大。亚洲金融危机使国际投资者短期内对新兴市场的信心动摇,部分严重依赖外部借款以填补经常项目赤字的拉美国家将经受考验。阿根廷面临的困难最大,它必须借款偿还到期债务,预计1998年需偿还70亿美元。巴西经常项目赤字比阿根廷多,但经济规模是阿的两倍,在投资者看来有较好的金融体系和国际信誉,估计遇到的困难要小一些。(2)出口受到影响。东南亚国家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已成定局,对原料需求势必减少,这给向东南亚大量出口矿物等初级产品的部分拉美国家造成压力。智利一向自称为“太平洋经济圈国家”,铜的出口占总出口收入的40%,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是进口智利铜的大户,如果东南亚金融危机短期内仍得不到好转,智利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援助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战后日本的东南亚政策历史上,经济援助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指出的:“日本在东盟国家的利益以及它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所做的一切,最明显地表现在它对它们的经济援助努力上。”①战后年代,日本对东南亚的援助占其双边官方发展援助(ODA,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的45%以上。80年代尽管东盟在人均国民总产值上已达到世界银行的“中等业人”的发展水平,以东盟国家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仍然获得35-40%的日本双边ODA。亚洲是日本援助的重点,而东南亚又可谓“重点之重点”。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8.
印度和非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同属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独立前都有遭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残酷奴役和掠夺的相同经历,而独立后又都面临巩固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争取国家经济独立的共同任务。这一相同的经历和共同的任务本应使印度和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得到迅速的发展。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原因,使双方的经贸关系并未获得长足的进展。但与此同时,印非之间又毕竟具有相同的经历和共同的任务,经贸  相似文献   

19.
泰国 泰国经济是以传统的稻米生产为中心的经济,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1960年该国的GDP产业构成中,农业占40%,在出口产品中,大米、锡、柚木、橡胶等农产品、初级产品占有70%的比重。到八十年代中期,纺织、服装等产品出口超过大米出口居于首位,因为多项产业的工业化得到进展,泰国已向工业国转变。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泰国的产业结构在战后数十年间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驻新加坡大使馆组织一次座谈会,富士银行有限公司总裁岩佐良真(yoshijane Iwasa)在会上发表了“日本在东南亚的未来作用’’的谈话。他在谈话中列举了: 1.1971年日本和东南亚的贸易占日本总出口的24%和占总进口的17%。重工业品占日本对东南亚出口的65%以上。 2.在1970年东南亚出口中,日本占16.7%,仅次于美国(23.7%)。东南亚对日本的出口中,大约55%是纺织品原料、金属等,燃料和原油占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