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建国 《中国减灾》2011,(10):59-59
2011年8月16—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鉴别与防范技术研究”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第六届全国灾害链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1995,5(2):20-21
宝鸡文理学院积极发展减灾教育我国是一个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减灾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综合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宝鸡文理学院在社会各届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减灾教育,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灾害管理与保险专业,在短期内启动运转,首届面向陕西全省招收的3...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09,(4):62-62
海南省减灾委员会日前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总结回顾近年来该省综合减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推动下 ,在国家和省、市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宝鸡发展与综合减灾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3年 3月宝鸡市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 1998年 4月 2 9日 ,国务院以国发 [1998]13号文发出了《关于批转〈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 (1998- 2 0 10年 )〉的通知》,将“陕西省宝鸡市综合减灾示范区建设”项目正式列为国家跨世纪的备选减灾项目 (项目编号为 4- N- 10 ) ,属区域减灾非工程领域 ,由中国减灾委和国家计委组织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实施。 1998年 4月 14日中国减灾委向宝鸡市减…  相似文献   

5.
王东明 《中国减灾》2012,(23):22-23
根据《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防灾减灾人才是指专职或兼职从事自然灾害科研和教学、防灾工程与技术以及灾害行政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防灾减灾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人员。防灾减灾人才大致可以分为科研与教学、工程与技术、行政管理、专业抢险救援(灾)等四类,虽然这四类人才之间有所交叉,但每一类人才所从事的内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18日,山东省威海市台风灾害预警及应急救助综合演练在威海和荣成两地举行。此次演练是在山东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指导下,以台风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救助为背景的市、县层面的综合演练,其目的是全面检验基层救灾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操作性,进一步提升各级各部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省减灾委主任、副省长夏耕,国家减灾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冯金社观摩了演练并讲话。省政府应急办、省减委部分  相似文献   

7.
由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的世界减灾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球范围内公众、专业团体和社会团体的防灾意识,保护国家和社区免受自然灾害的危害。世界减灾日每年都提出不同的主题,并组织相应的活动。世界减灾日主题的提出,是着力提高各层次(基层、国家、区...  相似文献   

8.
资讯     
《中国减灾》2015,(7):61
<正>江苏镇江:举办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培训班3月6日,江苏省镇江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镇江市民政局举办了一期"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培训班,旨在做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增强城乡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10月31日,山东省减灾委员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会议通过表决方式选举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各专业组组长、副组长,审议通过了秘书处组成人员名单,讨论修改了《山东省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工作章程(讨论稿)》。省减灾委秘书长、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建东到会并讲话。专家委员会的成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1年9月16日一20日在危地马拉召开。24位科技委员会成员、16位联合国有关组织机构的代表、11个国家减灾十年委员会的代表及有关人士等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 1.联合国减灾十年秘书处关于国际减灾十年的进展报告。 2.介绍了向秘书长提交的“科技委员会年度报告草案”。 3.减灾规划的进展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4,(7):62
正自2010年起,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连续举办了四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14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挥论坛为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建言献策的决策咨询作用,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决定举办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已经胜利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未来15年全球减灾的指导性文件《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本刊特邀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培军对该框架的基本内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4):62-62
自2010年起,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连续举办了四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14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挥论坛为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建言献策的决策咨询作用,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决定举办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15):63
日前,安徽省淮南市减灾救灾委结合实际,建立了"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由淮南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专项设立,其主要职责是受委托对全市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分析,研判灾害趋势,查核和科学评估灾情,对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供决策建议、意见、专业咨询以及技术支持。根据灾情从专家库抽列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灾情进行会商。  相似文献   

15.
<正>综观世界各国减灾策略,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社会普遍认识到减灾救灾的重要性,相比较而言,这些国家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研究较深,起点较高,手段较新,对我国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加强对各地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河北省减灾委员会参照《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和《河北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广泛征求各设区市减灾委员会和省直相关涉灾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北省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并于4月2日下发各市县减灾委员会执行。该标准在"灾害  相似文献   

17.
把空间遥感监测技术应用于减灾,对我国减灾工作重心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防御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自然灾害具有频发、种类多、分布广等特点,决定了要实现高效的减灾工作必须做到各种监测手段相结合,对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我国是世界上因灾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减灾需要科学理论和技术,应该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角度全面开展灾害研究工作。这是我们对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先生进行专访后得到的信息,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肩负明天、关注未来的执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4,(3):63-63
自2010年起,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连续举办了四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14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挥论坛为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建言献策的决策咨询作用,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决定举办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9年9月27日,北京市减灾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减灾科普座谈会。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减灾协会、科学新闻周刊及浙江省有关方面的代表近30名专家学者、灾害管理人员及新闻界人士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总结和回顾减灾科普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搞好减灾科普工作。会上放映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组织制作的反映我国减灾十年成绩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海洋减灾状况概览张兴铭,包澄澜,于惠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环太平洋沿岸国家经常发生多种海洋灾害,如:台风、风暴潮、巨浪、海啸、海冰、海平面上升、暴雨等自然灾害。由于各国的灾情和减灾活动不尽相同,减灾的成效有相当差距。一般说来,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