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及家庭化迁移趋势的增强,出现了大量的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这一群体包括两部分,即随父母流人到城市的儿童和未随父母流动的农村留守儿童。据统计,我国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达2725万,留守儿童有5509万。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发展趋势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现象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流动呈快速上升之势,流动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200万,发展到2008年的超过2亿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数量也急剧增多。随父母流动的儿童达到2700多万,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在农村由亲戚照顾或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达到5500万。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总人口9768万,其中农村人口6774万。农村留守流动儿童300多万人。近年来,河南省妇联在全国妇联,尤其是儿童工作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加强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关爱和帮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12,(3):14-15
安徽省是农村劳务输出大省,总人口68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360万人。2010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纳入全省33项民生工程之中,并明确由省教育厅和省妇联负责实施。其中由省妇联负责实施的民生工程的目标任务是,省财政投入2616万元,用3年时间在全省1308个乡镇建设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并为每个活动室配备少儿图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运》2010,(8):48-48
目前大连市留守流动儿童数量已达10万。《花开阳光下》主题晚会以反映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学校、社会对留守流动儿童关爱的背景报道为主线,穿插展现了留守流动儿童的生活和才艺,艺术地呈现了以“儿童阳光工程”为牵动,社会各界帮助留守流动儿童改善教育和成长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突出了“有爱在路上,花丌阳光下”的晚会主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13,(12):36-38
“截至2010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经达到9683万,而且每年还以一定的速度在增加。”今年“六一”前夕,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引起了全社会的商度重视,各媒体竞相转载。  相似文献   

7.
开元区是厦门特区的中心城区,又是居民集中居住区,现有常住人口对万,办理暂住登记的外来人口问万。外来务工人员大多集中租住在城乡结合部,在一些社区,外来人口已大大超过常住人口。如何立足社区,强化外来人口的管理,完善社区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我们把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作为完善社区教育的工作重点来抓,通过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既保障流动儿童、少年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又解除外来人员的后顾之忧;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辟了外来人员与学校、社区的沟通渠道,把…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11,(2):9-11
目前,常州市外来人口日益增多,全市流动人口已超过150万人,其中在常州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儿童就有11.3乃人。  相似文献   

9.
游走在城乡夹缝中的流动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流动正逐渐由单身外出的个人流动向举家迁移的家庭流动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流动儿童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的流动儿童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流动儿童的规模越来越大,其教育、医疗、安全、住所和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08,(4):25-28
截至2006年底,在深圳的流动人口达649.6万人,其中妇女322.9万人,儿童88.5万人,妇女儿童占流动人口总数的63.3%。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维护流动妇女儿童的权益,通过修订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提高流动妇女儿童工作水平。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维权贡献奖、广东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等称号,并被评为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就学与就业——我国大龄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我国近700万15-17岁大龄流动儿童的现实处境,这部分容易被"湮没"的群体表明流动儿童问题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由于大龄流动儿童处于儿童群体的年龄"上限"、成年群体的年龄"下限",就业和上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将他们一分为二。就业的儿童月收入不足700元、劳动权益保护无从谈起;在校的儿童因为流动辗转求学又面临学业失败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12.
冯帮 《人权》2011,(5):37-40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愈来愈多,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危机如不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会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会危及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杨巍  史丽君 《中国发展》2007,7(3):37-39
同辈群体是影响流动儿童社会化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文章在对流动儿童同辈群体的特点予以概括的基础上,从儿童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同辈群体对流动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农民工家长与学校对流动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应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4.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妇运》2013,(6):30-34
为及时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状况,掌握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迫切需求,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持,开展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微言博语     
@走走停停:中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达到9683万。其中,有近205.7万的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留守儿童和父母长期分离的状况使其生活、安全和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未来人口素质。希望大家在关心城市儿童的教育问题时也关注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鲜开林  刘晓亮 《人权》2010,(6):26-30
城市流动儿童是指跟随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的父母居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在城市的公共教育体系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城市流动儿童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往往不能拥有和城市户口儿童一样的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城市流动儿童自身内在要求的合法权益,对我国实现教育公平以及城市化进程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研究如何保障城市流动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有着十分特殊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11,(2):6-9
中山市妇儿工委承接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保护”项目的子项目“流动儿童登记制度项目”试点工作,从建直管理暇务网络、信息登记、安全管理(校园安全和出租屋安全)、义务教育、卫牛免疫、健康体检、文体公益服务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服务,积极探索流动儿童信息登记的创新模式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游走在城乡夹缝中的流动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相对应。为了摆脱留守儿童的孤独,享受父母的照顾和关怀,他们随父母漂泊异乡,成为流动儿童,却在异乡遭遇尴尬。上学难,升学更难,居无定所,安全无保障,歧视和心理伤害等一系列的问题向他们抛来。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儿童的权利和保护,同时又失去了农村儿童享有的权利和保护。他们生活在暗淡的城乡夹缝中,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19.
日前,由全国妇联等13个部门联合开展的"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在北京启动.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近2000万人.  相似文献   

20.
流动好?留守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实证调查数据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智育社会化与生活社会化方面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身心健康、知识面广度方面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留守儿童优于流动儿童,总体社会化结果上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这意味着农民工子女选择流动更理想,更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