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崔广麒 《共产党人》2005,(22):I0003-I0003
平罗县现有人口2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村劳动力14.6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4.5万人。2005年,该县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在区、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抓好全县促进就业和完善保障体系暨发展劳动产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农村人口21.31万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4.42万人。近年来.化隆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地关于农民增收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引导,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有效增加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湟中县农业人口达43万.其中剩余劳动力就达14万,要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就必须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入手,加快发展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全省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共有40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4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而199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173万余人,仅占当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2%左右。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继森 《奋斗》2005,(2):26-27
由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标志是总体环境和氛围得到优化,工作体系和机制日趋完善,输出势头和层次持续走高。目前全区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0.6%.其中输出7.3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51%。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的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农村人口曾一度猛增,并由此而导致了劳动力的严重过剩。有人曾经败过测算,说我国目前至少尚有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不饱和就业状态,巨大的劳动潜力未能得到充分为挖掘。尤其是沿海一带的农村,劳动力的密集和过剩更是惊人的。据统计,福清市的现有人口达111万人,人均仅有0.5亩地。1985年,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和力34.3万人,除了实际需要的从事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安置劳动力外,尚剩余劳动力15万人;到目前为止,福清币农村劳动力已激增到61.4万人,剩余劳动力超过了50多万人。与福…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横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前的难题。拥有42万人口的贵州省安龙县,对此求解有方。安龙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台大戏,乡镇企业唱了主角。在1600多家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2.6%。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第三产业、高效农业应运而兴,引发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第二次高潮。全县已初步建起城乡一体、各有侧重的服务网络,市场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达2万多人,农村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业人员3万多人。以市场为导向,安龙县农业近年大步走向高产优质高效,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显…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省劳动就业面临着新增劳动力、城镇失业入口、企业富余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流合一”的巨大压力,劳动力资源已超出7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失业人D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缓解就业矛盾,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现状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对城镇失业人口(即城镇16—55岁的常住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点前一周内没有参加任何有报酬或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10月1日我省城镇失业率为5.97%,据此推算,全省城…  相似文献   

9.
《党的生活(青海)》2009,(10):F0003-F000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共有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万人,劳动力18.7万人,剩余劳动力8.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22元。2008年,全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其中省外转移6.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外出人员人均劳务收入4250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有人估计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3亿,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将是我国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一、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主要在于农村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4.5亿劳动力,分布于农村第一产业的有3.27亿人,占73.2%,第二产业的5906万人,占13.2%,第三产业的6058万人,占13.6%,就业结构仍很落后,离10%以下农业劳动力比重的现代水平相距甚远。改革开放以来,有大约8000万人外出寻找出路,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主要是由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不发达非农就业机会较少的地区流向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以从事建筑、制造和饮食服务业为主。但是,根据测算,我国目前仍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1.5亿人,占…  相似文献   

12.
范明食 《新长征》2006,(8):50-51
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农村劳动力12.5万,富余劳动力达5万人,年新增劳动力1200人左右。自全省开展“一推双带”活动以来,通榆县农村劳动力不断摆脱土地束缚,跨地域跨行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有组织地外出创业寻找出路的劳务输出热潮,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取得了年转移剩余劳动力8万人(次)以上,直接经济收入2亿元以上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3.
周天勇 《唯实》2002,(5):29-31
未来 10年期间 ,数以亿计的新增、下岗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正常地就业、再就业和转移将是中国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这里先分析严峻的就业形势 ,并提出一些增长就业机会的重大的战略、策略和政策建议。一、未来 10年就业和社会稳定形势非常严峻未来 10年城镇因劳动力新增、下岗需要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 ,每年共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为 2 45 0万人。从规模匡算 ,未来 10年 ,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 45 0万人左右 ,农村上学毕业、参军复转、建设安置等需要就业的 35 0万人左右 ,每年下岗需要再就业的 45 0万人左右 ,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中国就业的整体形势可以这样概括:总量上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首先,总量上压力大。近几年是我国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每年新增劳动力1200~1300万人。即使只计城镇人口。2004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980万个,  相似文献   

15.
贵州速度     
《当代贵州》2012,(5):10
贵阳市城镇新增就业8.54万人 2011年贵阳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4万人,就业技能培训2.65万人。全市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75亿元,扶持45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56万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经济落后、收入较低的地区向经济发达、收入较高的地区转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推动力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对贵州加快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贵州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逐年增多。据省农调队调查测算,1994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达715.2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增长4.24%,剩余率达46.0%。据对29个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达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现有劳动力达65.2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59.93万人,城镇企业劳动力31196人。农村劳动力中转移到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劳动力达95767人。外出务工劳动力达20多万人。城镇企业劳动力中富余下岗人员比例高达30%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例高达20%以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实现省委提出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实现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开发、保护、利用好劳动力资源,就必须努力  相似文献   

18.
房宁 《廉政瞭望》2003,(12):8-8
北京市提出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到2010年取消农业人口。就目前发展速度来看,到奥运会前基本完成这一过程,结合北京市的绿化隔离区和农民新村区建设,朝阳区24个乡中的18个列人这一范畴。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逐步减少,相应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据统计,2003年朝阳区有2万剩余劳动力,在未来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5-6万,而整个北京市亟待转岗就业的农民数日更为巨大。  相似文献   

19.
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头等重大的问题。人们对于失业问题的认识,往往存在着误区,除了过去长期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失业问题,还存在对其外延认识不足的问题,通常只是看到公开失业的一部分。大量的非公开失业没有统计在内,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的统计不包括农村上亿的剩余劳动力,大量的短期失业没有包括在内,仅限于长期失业。要客观地反映我国失业的状况,必须在现有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的基础上十城镇未登记的失业人口十企业冗员十机关冗员十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只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率为3%左右,如果按照以上客…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初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遇到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已达12亿多,每年增加1400万人,到本世纪末将达13亿多,80%人口在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12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