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五十年代初期,红军老战士李伯钊同志创作的歌剧《长征》上演后,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各方面的好评,特别是剧中出现毛泽东同志的场面时,剧场里掌声雷动,一片欢腾。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和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看了这出戏,纷纷给予好评。有一次,毛泽东同志感到盛情难却,应邀看了这出戏。事后,毛泽东要自己的女儿向李伯钊转达了他的意见。他说:「写革命,写长征我都赞成,但不能拿我毛泽东当菩萨拜  相似文献   

2.
姬建民 《党课》2009,(2):128-128
前不久,我听到中国曲艺家协会采风团主持人宋先生说:“演员上场掌声热烈,说明观众对演员的尊重,但重要的还要听听演员下场时的掌声。如果下场的掌声更加热烈,说明观众对你的演出满意.否则,就是不满意或不够满意”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经常奔波在农村一线,平时也不注意穿衣打扮,有人笑我‘土’,可我就为这个‘土’字感到自豪,因为我就是要把根扎在泥土里,用我的牺牲、奉献,帮助农民‘把泥土变成黄金’……”日前,在一次深入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时,党的十九大代表、高唐县农业局副局长杜立芝饱含真情的一句话,引来现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肯定,是褒奖,更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流光溢彩,嘉宾云集。被称为中国经济奥斯卡奖的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在此隆重举行。当武汉惟一一位获奖人——武汉中百仓储超市总经理程军走上领奖台,捧过提名奖奖杯时,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在嘉宾席中,有一个人更是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个人同样来自武汉,他就是武汉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值友。  相似文献   

5.
小品 双拜年     
道具:两条长凳 人物:王改革,团场某连职工,男、三十多岁 李素芹:地方某村村民,女、三十多岁 幕启:舞台中后两条长凳平行放,其中一条横对观众,贴有一幅画桥,上面写“友谊桥”。 王改革:(出场骑自行车样子,高兴出场)我是团场王改革,今天到地方去看嫂嫂。我嫂嫂名叫李素芹,和她是兵地共建攀的亲戚。(说完退后半场) 李素芹:(出场也骑自行车高兴地从另一边出场)我是地方李素芹,今天到农场去看弟弟。我弟弟名叫王改革,兵地共建他认我作嫂嫂。(说完退后半场)  相似文献   

6.
今年七月一日,中共衡阳县委召开了近千人的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77周年大会,表彰了一批被省、市、县评为先进的党委、支部和优秀党员。颁奖仪式上,一列衣着整齐的“礼仪先生”一次又一次捧着奖牌、奖品出场,会场爆发出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开心的笑声。我和大家一样,极力为“礼仪先生”叫好。不知何时起;在全国各地兴起了凡属庆典非请礼仪小姐不可之风,我也曾冒充过几次业余“礼仪小姐”,尽管是业余的,单位或国家对每个礼仪小姐每天都得花上百余元公款,请10余人就得花上千元以上,用于化装、服装和补贴,于是“礼仪公司”应运而…  相似文献   

7.
195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了扶植传统民族剧种——淮剧的发展,专门拨给一个演出剧场,这就是当年北京东路的金城大戏院。在旧社会被蔑视,而在新社会真正成为“艺术家”的淮剧演员们热烈地议论着,要给戏院起一个新的名字。恰逢周恩来总理到上海,在一次与文艺界人士共同进餐时,听著名淮剧演员被文艳讲到此事,总理为淮剧有了自己的演出剧场感到高兴。当被文艳情周总理为剧场题名时,他即问起这个剧场在什么地方,当得知在黄浦区时,便爽朗地说:“那就叫黄浦剧场嘛!”随即舒纸挥毫。写下了这四个字。这就是黄浦剧场的由来。黄浦剧场名称…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开新花─—记张少南创立抗癌“内源疗法”张心颜1994年11月29日,省政府小礼堂暴发出阵阵热烈掌声。这里,满头银丝的医学博士张少南正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他创立的抗癌“中医内源疗法”获美国国际发明金奖。当他出示《证书》和金质奖章时,与会者向他...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女歌星玛丽莲·安德森举办过无数次演唱会,但她认为自己最成功的演唱会。却是为一个观众专门“举办”的。一次.玛丽莲到一个小城举办演唱会。喜欢她的观众把演唱大厅挤得满满的。看见观众如此热情,玛丽莲演唱得也更加卖力.演唱大厅里不时响起观众如潮的掌声和疯狂的呐喊。  相似文献   

10.
正每当电视台播出《钢铁战士》《南征北战》《吕梁英雄》《中华儿女》等拍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优秀经典影片时,就会想起我第一次看电影时的情景。那是1951年8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派出南方根据地访问团来到江西武宁,当晚在老县城万寿宫内放电影表示对老区人民的慰问。银幕上播放新闻纪录片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扫国民党部队壮烈场面的镜头时,观众不断报以热烈掌声,表示对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1.
林木 《党史博览》2005,(8):28-29
1945年8月10日晚6时,当日本通过中立国瑞士向中、美、苏、英发出乞降照会的消息经重庆电台播出后,重庆市民大放鞭炮。与此同时,昆明一家正在放映电影的影院中断放映,在银幕上打出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字样,全场观众一片欢呼。在一戏院内,一观众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跳上舞台  相似文献   

12.
我是保定钞票纸厂的一名离休干部。离休后,经常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有一次,我去保定市图书馆给小学生们做报告。当一位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将一条鲜艳夺目的红领巾系在我的脖颈上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刹时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我用手抚摸着红领巾高声发问: “同学们,你们说红领巾好不好?” “好!”齐唰唰一声响亮地回答。 “大家热爱不热爱红领巾?” “热爱!”又是一阵雷鸣般的巨响。 “为什么热爱它?”我的话音刚落,蓦地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红领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话音未落,另一位小姑娘急忙举起手抢答:“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热爱它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哗——会场上响起一片热烈掌声。听着这振奋人心的发言,我热血沸腾。即兴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2年冀中“五一”大扫荡时,一支八路军部队,在深泽县宋庄村同日本鬼子作战,一位战士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坚持与敌人肉搏,当  相似文献   

13.
舞台上,修竹苍翠,阴云密布。钦差朗声宣读圣旨之后,“斗笠县令”出场。“连年大旱,百姓无粮,让号冤案……”韵味十足的演唱和跌宕起伏的剧情,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14.
雷高林 《党课》2014,(7):116-118
贵州安顺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其中屯堡地戏就是一绝。屯堡地戏一般每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称为“玩新春”;另一次是在七月谷子扬花的时节,称为“跳米花神”。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演义》《三国》《薛刚反唐》《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武戏。演出时,表演者将插着长长雉尾的面具(当地人称之为“脸子”)仰戴在头顶,脸罩黑纱——据说这是为了不挡住嘴巴,好让唱声传出去,同时也方便观众站在高处往下观看。  相似文献   

15.
冉彪 《当代党员》2006,(9):46-47
今年5月,留学新西兰的黄晓浒又一次回重庆探亲。来到母校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那天,正逢实验一小陈蓓蓓参加师德师风片区演讲,一位不知情的同事问陈蓓蓓:“你的儿子长得真帅。”陈蓓蓓自豪地同答:“是的。”当陈倍蓓站在台上,讲到她的学生黄晓浒刚从新西兰回来.今天也来到会场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一位乡党委书记饱含深情地说:“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喜欢攀领导、傍大款,可是我时刻把‘高攀’群众作为自己的追求。”此言一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高攀”群众,令人赞赏,让人景仰。党植根于人民,来自于人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共产党员,“高攀”群众乃理所当然,也是  相似文献   

17.
正曹禺告诉我:"一部好的戏决不是演出时现场的热闹,而是观众离开剧场以后的不断思考。思考什么呢?思考未来,思考人生,乃至思考整个人类。"今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市纪委的宣传部长在闲谈时对我说:"您能不能写个反腐的戏?现在的形势很需要。"我认真考虑着,但没有吭声。她又说:"您就写当年刘青山  相似文献   

18.
空军工程大学礼堂里,“学好优良传统、当好合格传人”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正在隆重举行,会场里充满了激动和感动;舞台上,学员自编自演的“两好”教育文艺晚会精彩热烈,台下观众掌声不断;学术报告厅里,“英才杯”辩论赛决赛唇枪舌剑,不断掀起高潮;考场上,“我党我军历史和优良传统”知识竞赛万名学员大考核正在进行,气氛紧张严肃……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第四届烹饪家庭厨艺大赛第二名获得者:沈远倬!”伴随着全场热烈的掌声,沈远倬跑上领奖台,高高举起了奖杯。这,已经是沈远倬第二次得奖了。 年近七十的沈远倬一直就对烹饪抱有浓厚的兴趣。平日里亲戚朋友办个红白喜事,他总会过去帮厨,顺便也偷学几招。上班时太忙,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学习,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沈老就参加了市老年大学烹饪班,一学就是8年。  相似文献   

20.
水畔,一片流光溢彩之中,年轻的琴师正在钢琴前弹奏优美的乐曲,当你正随着舒缓悠扬的琴声沉醉在“海上钢琴师”的情景里时,突然间喷泉涌动,舞台下沉…当琴师最后一缕发丝没入水中时,灯光变幻,一片沉静,偌大的舞台变成一池碧水。在观众的惊呼声和掌声中,大型梦幻杂技《水秀》精彩的一幕幕开始上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