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审议200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有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计报告提出建议,认为报告不能“太温柔”。“审计报告不能遮遮掩掩,该点名的就要点名。”“审计报告要坦诚,不能欲言又止,半遮半掩。”  相似文献   

2.
事件     
今年的审计报告为何“不点名”。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报告。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报告中没有对被审计单位“指名道姓”,而是更多地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面对有人质疑:“不点名”是否表明审计报告“温柔变脸”?审计署有关人士指出,“不点名”是从“风暴”过渡到常态。从2003年开始,在审计报告点名的同时,审计署开始大力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是把被审单位发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审计结果公告方式逐步对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已经比较健全,可以把问题分批分散地向社会进行公告…  相似文献   

3.
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200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该报告多处出现“一些部门和单位”、“部分地方和主管部门”之类的模糊表述,提出了强烈批评。比如,黄镇东委员认为:“审计报告不能遮遮掩掩,该点名的就要点名,审计工作不能太‘温柔’。”南振中委员也认为:“审计报告要坦诚,不能欲言又止,半遮半掩……审计报告不要让常委会组成人员‘猜谜’”;金硕仁委员则认为,该指出的东西、该批评的事情要提出来,审计部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时不应该有所隐瞒。  相似文献   

4.
《浙江人大》2012,(12):60
受广东省惠州市政府委托,惠州市审计局局长冯起忠日前向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了《关于2011年度惠州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的报告》。与往年一样,审计报告并未对违规单位及其负责人点名,只是说:"从审计情况看,有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财经法纪观念淡薄,违纪违  相似文献   

5.
每月快递     
象山县:审计发现问题人大点名监督4月22日,象山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针对2004年县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审计报告中所列出的问题,一一点出整改部门和责任人,限期整改。以点名方式进行监督,这在象山县还属首次。象山县人大常委会在原有审计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督办意见,明确提出了整改部门、整改对象、整改时间,使审计意见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权威性。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还将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的具体要求,跟踪监督有关部门落实审计意见的情况。对于落实…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计署的汇报,将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监督效果,被媒体形象地称为“审计风暴”。这使得近两年审计之风越刮越猛,以至有人提出要将审计报告提交到人代会上去审议,我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首先,从听取审计报告的目的来看,听取审计报告不是监督审计,而是监督财政,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财政监督而增加的一条监督途径。各级人大通常在下年初的常委会上听取上年度本级财政决算时,一并听取关于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报告。其次,从审计报告的内容上看,主要是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相似文献   

7.
每月快递     
《浙江人大》2012,(9):77-79
海宁市人大一年"三审"审计报告日前,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年中扩大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全市2011年财政决算报告和201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资金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从内容上和时间上,对审计报告提出了"三审"要求。内容上的"三审"是:一审违规个例,要求政府对出现违规行为的  相似文献   

8.
近日,湖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201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问题再整改情况的报告》。从2010年审计报告,到整改报告、跟踪整改报告,再到再整改报告,这已是2010年度的审计报告所指出问题整改情况第四次上人大常委会接受审议了。一份年度审计情况报告所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先后多次接受人大常委会审议,这在湖南乃至全国的人大历史上都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日前,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审计厅和15个厅局关于201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问题的整改报告。这一始于2011年审计和被审计部门"一把手"同步报告整改情况的模式,在2013年11月写入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此举在全国具有开创性意义,呼应了延续多年的审计报告、整改结果公开、整改报告前后三次"上会",表达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看好人民"钱袋子"的韧劲。  相似文献   

10.
八面来风     
珠海:审计报告公之于众7月28日,珠海市审计局局长周昌向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报告珠海市2004年审计情况,审计报告直指问题单位。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将该审计报告的内容通过媒体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1.
廉政审计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 隔一年 ,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的公开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6月23日 ,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代表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问题审计清单” ,特别是通过国家审计署网站全面公开发布之后 ,旋即成为各种媒体的“劲爆”新闻。很多媒体已经把上次的审计报告称为“审计风暴” ,今年的关注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个人认为 ,至少值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刚刚在我国掀起的“审计廉政风暴”。一、它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二、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三、如何加固我国的审计制度 ?一、审计廉政风暴的掀起 ,是我国反腐败斗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信号…  相似文献   

12.
8月19日,国家2007年审计报告正式出炉。报告显示,中央53个部门,审计出违规资金293亿元,部门所属单位存在问题金额170.7亿元,20多个单位被点名。到此,备受人们关注的由原审计长李金华掀起的“审计风暴”能否延续已经水落石出,应该说新任审计长仅半年的刘家义交上的第一份答卷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审计报告上人代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审计是独立地监督经济运行(包括财政预算执行)。通过审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审计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反映出他们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如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是一块硬币的正面反映,审计报告就可以是其反面的反映。有了审计报告,能增加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代表从一头雾水中轻松走出来,改变许多代表对财政预“算看不懂、不想看、看不完”的状态,人大代表的审议和人大会议的决议就能更准…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5,(4):22-25
本刊去年第4期曾以《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为题编发了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所做的2003年度审计报告。今年6月28日,李金华审计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报告了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这份报告依然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5.
王萍 《中国人大》2013,(13):33-33
每年一次的审计报告,就好比给国家经济运行做了个体检。审计不仅要诊断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探讨应对之策、采取解决之道,提出国家经济运行自我完善和健体强身的建议并落实整改,让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近年来,每年一次的审计工作报告,都会带给人们足够震撼,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细读报告不难发现,今年的审计报告延续了近年来注重全过程跟踪审  相似文献   

16.
遥评 《人大建设》2006,(9):13-14
与2005年湖南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公开引发公众热烈好评相比,今年的审计报告公开似乎多了些冷静.在制度框架内,常态的公开或许比暂时的热闹更有价值.当审计报告走过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程序后,人大还要做些什么?答案就在公民的殷殷期望之中——运用审计信息,依法厉行监督。  相似文献   

17.
去年被点名的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问题尚未落实整改.今年又审计出体彩发行等新的问题。水利部几年前因大量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被曝光,今年的审计报告又指出水利部及下属7个流域机构仍滞留资金13.85亿元的问题。有的部委去年被公开点名后,这次审计仍查出违规违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与2005年湖南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公开引发公众热烈好评相比,今年的审计报告公开似乎多了些冷静。在制度框架下,常态的公开或许比暂时的热闹更有价值。当审计报告走过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程序后,人大还要做些什么?答案就在公民的殷殷期望之中——运用审计信息,依法厉行监督。  相似文献   

19.
正法国政府有义务每年至少一次向国会和公众提交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预算年度终了后一定期限内,法国政府各部门都要把一年的实际收支列表报财政部门,财政部根据议会的决定汇编国家决算,经审计法庭审核后,最终账目以政府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及其审计附件的形式提交国会(决算报告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和说明,决算报告草案还要附非常细致的审计署审计报告),经过议会正式审批后,最后由共和国总统签署发布。  相似文献   

20.
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如何整改落实?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相关部门开展询问。社保基金、"三公"经费、部门项目支出执行率等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询问的主要内容。16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共抛出了18个问题,个个直击要害,触及财政管理"症结"。专题询问会上,人大与政府在问答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有效促进了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