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2年3月3—9日,借英国国际发展部驻华代表处安排的赴孟加拉国社区减灾工作考察之机,笔者实地了解了孟加拉国的灾害管理工作。中孟两国都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亚洲国家,又同为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的灾害管理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灾害保险是转移、分散灾害风险的有效机制,其在灾害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普遍认同。"中、孟、尼灾害保险机制与模式研究"课题通过分析中国、孟加拉国、尼泊尔三国的基本国情、灾害风险特征及保险业发展现状,比较借鉴英国、美国的灾害保险经验,提出了针对三国的灾害保险发展模式、职责界定、管理体系和实施方式,并探讨了中国经验对孟加拉国、尼泊尔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1,(12):59-59
近日,由民政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以及孟加拉国食品和灾害管理部一行12人组成的社区减灾项目筹备工作组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考察。  相似文献   

4.
侯建国 《中国减灾》1992,2(2):55-56
1991年仍是一个多灾之年,其中孟加拉国的旋风、中国长江的洪水、菲律宾的台风等风灾和水灾令世人瞩目。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并由此引发的泥石流灾害也令人忧虑。下面概略介绍几个比较大的灾害的灾情。毛里求斯·旋风  相似文献   

5.
1991年孟加拉国气旋性风暴灾害的综合分析薛秋芳,姚学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1991年4月29日夜,北印度洋第2号热带气旋,在异常发展后,袭击了孟加拉国东南部地区,造成13万8千人死亡,100万人无家可归的毁灭性灾害。1991年是“国...  相似文献   

6.
正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二期)社区灾害风险识别评估及风险图制作规范课题,旨在建立以基层灾害管理者、社区居民、志愿者等为服务对象的社区综合灾害风险识别评估方法与社区综合风险制图技术规范,并在中国、尼泊尔和孟加拉国选择试点社区开展示范应用。课题选择浙江省岱山县涂口社区、四川省邛崃市皮坝社区和三好社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减灾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的减灾能力建设意义重大。社区灾害预警信息传播速度、社区居民风险意识、社区居民灾害自救互救技能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社区减灾能力的高低。社区灾害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本着科学有效、节约成本的原则,在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一期项目基础上,统筹整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已有资源,紧密围绕二期项目建设目标,结合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中国试点社区减灾能力建设需求,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牵头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10月25日,由民政部和英国国际发展部共同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陕西省民政厅承办的"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二期"巨灾应急响应能力建设高官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来自中国、英国、孟加拉国、尼泊尔灾害管理部门、基层社区、科研院校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共57名代表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1999年7月5-9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上,许多国家的代表总结了通过高技术应用所取得的减灾成果,如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前及时的预警,使35万人免受火山灾害,孟加拉国1977年一次飓风死亡7万多人,而1997年由于及时的预警,同样强度的飓风只死亡400多人。联合国秘书长柯菲·安南在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指出,国际减灾十年的计划不能就此停止,对于灾害要从反应的文化变成预防文化,预防更符合人道,也更节省经费。预警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灾害已失去纯自然的含义,贫困使灾害加剧,全世界90%的灾害…  相似文献   

10.
《友声》1994,(4)
1994年5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孟加拉国友好协会在对外友协举行仪式,授予孟加拉国司法和议会事务部长、孟加拉国—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米尔扎·古拉  相似文献   

11.
《友声》1994,(1)
1993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孟加拉国友好协会联合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孟加拉国友好协会成立。 中国——孟加拉国友好协会会长何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韩叙,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刘述卿以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陈昊苏等出席了招待会。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6日至15日,应印度政府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以及尼泊尔内政部、孟加拉国灾害管理和救助部的邀请,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率团赴印度出席第十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紧急救灾部门领导人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并访问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郑国光在会议上作了主旨发言,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应急管理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尤其是2018年3月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  相似文献   

13.
《友声》2005,(6):23-24
8月17日,对外友协和 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馆在人民大 会堂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与 孟加拉国建交30周年。国务 院副总理黄菊出席并致词。出 席招待会的有国家和中央各部 委领导、各群众团体负责人、 首都新闻界代表以及外国驻华 使节等300余人。来华访问的 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及  相似文献   

14.
【正】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访华后,在孟加拉国谈得很多的一个话题是修建吉大港深水港以及吉大港至昆明的铁路和公路。谢赫·哈西娜总理在2009年初就任总理一年半后访问了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超级大国。在她访华期间,中国领导人向她保证中国将为这两个预定的基础设施工程提供援助。中国真心实意地与孟加拉国合作建设这两个能极大...  相似文献   

15.
北京"7·21"暴雨灾害暴露出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及预警机制方面的不完善:政出多门,信息不畅,缺乏统一指挥协调的管理机构,预案操作性、可行性不强,导致抢险救灾不力。我国应制定《灾害应急管理法》,依法防灾治灾;建立统一协调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灾害预警与危机处置管理;建立城市居民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学习演练机制;建立社会化的抢险救灾联动机制,以应对灾难危机。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的参与者来说,与各伙伴方的接触与交流,不仅是工作上的精进,更是人生的一种历练与感悟。两年多来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那些交流活动背后的人和事,不仅加深了这个项目的内容与意义,更是丰富了每一个参与者的人生旅程。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是中英两国政府在灾害管理领域的第一次综合性、全面性的合作探索,也是第一次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共同向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分享减灾经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灾害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缺陷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几千年来在与灾害的斗争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灾害管理工作取得突出的成绩,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存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现存的灾害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我国现存灾害管理体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职能分散。首先是不同部门管理不同的灾害,目前我国涉及灾害管理的部门多达十几个,水利部门管理防汛抗旱,农业部门管理农作物病虫害,林业部门管理森林防火,气象部门管理雷电灾害,地震部门管理地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1993,3(2):55-57,54
本文根据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灾害管理实践写成。指出系统的灾害管理的先决条件是制订适宜的政策并建立起从国家到地方的灾害管理机制。没有法律,例如土地利用区划法、防灾建筑规范及其它与灾害有关法律支持的灾害和风险评价研究,是不可能促成作为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一部分的减轻风险计划全面系统地实施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09,(1):16-19
面对日益严重的灾害形势,如何创新灾害管理技术,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灾害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为此,2008年11月17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IBM公司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以“创新救灾,携手共建”为主题的“灾难应急管理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场洪水,就可以让孟加拉国这个生活在河口之上、水患频仍的国家,受尽磨难。无家可归、饥饿、瘟疫、贫穷,这个南亚小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消息总是与洪水连在一起。一场8.1级的地震,就可以让尼泊尔这个神秘的"众神之国",毁于一旦。惊心动魄的强震之后,这里的一切文明、信仰都随着尼泊尔人深深的恐惧,陷入了满地的残垣断壁之中。在这些被灾害塑造的土地上,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被紧紧地扼住了咽喉。还有更多的亚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