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俄两国的能源安全与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正日益增加。目前,能源安全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对中国来说,当前石油供应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中国是个能源缺乏的国家,近年来能源进口不断上升。从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强劲。而俄罗斯是个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是世界主要的能源出口国。中俄两国不仅具有地缘上的优势,而且在能源方面也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双方的能源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也有利于俄罗斯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能源安全:中印面临的共同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有着密切联系,能源安全可以成为衡量国家安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和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两国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上升。由于两国自身拥有的油气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只能依赖进口。同时,由于两国对进口能源尤其是石油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而且油源都集中在动荡不定的中东地区,因而导致两国都面临着能源安全难题。为了应对这一难题,两国积极实施以能源供应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能源安全战略,开展能源外交。在此过程中,两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摩擦,然而,两国完全有理由通过合作来应对这一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3.
国际能源安全的新变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而且影响到政治与军事安全。因此,能源安全是一国的战略问题,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恐怖活动猖獗,全球地缘政治形势不稳,国际油价持续飙升,使能源安全问题再次升温。为确保能源安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先后制定新的能源战略或政策,突出节流,强化开源,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多样化原则。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再度调整、新能源技术革命、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和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国际油气资源竞争愈演愈烈、世界石油新版图出现、能源地缘政治矛盾与冲突加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等,这些都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挑战和深远影响,凸显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速较快、“走出去”战略和对外能源合作面临着诸多困境。中国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既要有长远规划,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东地区长期是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焦点地区。当前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仍处于深刻变动进程中,具体表现在域内外大国间的影响力对比变化及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在国际能源价格方面,短期内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石油供应大幅减少的可能性较低,页岩油产量增加也可抵消有可能出现的中东石油供应量下降,基本不会出现油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中期或许会出现页岩油增加的供应量无法抵消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中东常规石油减少的供应量之状况,引发国际油价较大幅度上涨。在国际能源投资方面,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导致多国进一步开放油气领域的外部投资限制。我国应抓住机遇扩大在中东油气上游的投资规模,同时科学评估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合理布局能源投资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亚地区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在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已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毗邻中亚的区位条件以及辐射扇面宽广的地域几何形态,确立了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特殊地缘优势;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时代的来临;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的能源合作为建设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能源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馈赠,本质上是各国和人民都有权享受的公共资源,对这种权利的安全保障是能源安全的应有之义。能源安全本质上是一项公共产品,突出能源安全的公共属性有助于能源安全的不断完善,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提高。从国家能源安全、区域能源安全到全球能源安全,国际能源安全的公共属性不断加强。国际能源安全公共属性特征的变化为"能源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创造了客观条件,国际社会各行为体有必要在主观认识上朝构建"能源安全共同体"的方向努力。"能源安全共同体"建构可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对共同体的认识,把能源安全作为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又一重要抓手,改革、完善和创新有关国际组织和机制,通过"政府间主义"—"跨国家主义"—"超国家主义"的路径演变逻辑,通过功能主义的纵向整合,构建层次递进的国际能源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多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之一,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动荡必然会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得中国能源安全不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局势动荡使得西亚北非地区油气合作的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骤增;在中国石油进口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与来源地集中度“双高”的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凸显;中国对石油运输渠道的控制力薄弱,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可能陷入“马六甲困局”。鉴于当前国际能源角逐日益白热化,着眼于应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当密切结合现存的具体问题抓紧进行顶层设计,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尽快建立西亚北非地区油气投资预警机制;稳步推进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举措;积极拓展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  相似文献   

9.
面对能源安全领域的挑战,包括能源结构单一、自给率低、效率进步缓慢和环境问题凸显,东盟五国政府通过能源三大法律政策实施、能源效率奖励机制创新以及区域能源合作网构建等政策保障制度来应对能源安全危机。相似的能源现状为借鉴东盟五国经验奠定了基础。中国应出台和完善保障性能源安全政策,创新能源效率奖励系统,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0.
欧盟根据其面临的能源和地缘安全新形势,大幅调整能源安全政策,能源政策呈现武器化、国家化以及对环境因素的忽视等特点,其核心目标从维护能源供应安全转为服务于俄西战略对抗。地缘安全观念对能源政治认知的重塑、供应安全担忧的泛化和能源危机的经济挑战等,推动了欧盟能源政策调整的主要推动因素。目前,欧盟能源安全政策调整已使欧俄能源相互依赖关系趋于弱化,但欧盟能源供应对外依赖性大、脆弱性高的状况很难改变,并且给全球能源格局和低碳发展进程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能源安全与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者协定,有的甚至是政府间协定,但总的看来,执行情况并不尽人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为区内各方所接受的合作框架。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构建包含组织协调体系、信息咨询体系、投资融资体系、生产储运体系以及共同市场体系的能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阿根廷政府失去对油气产业的控制后,能源长远发展战略的缺失成为能源危机频繁的重大隐患,特别是油气政策的"政治化"严重扭曲了市场机制对油气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导致紧张的能源供求矛盾长期难以得到解决。2002年以来,阿根廷油气政策进入了以"强化政府对油气产业的控制力和主导权"为目标的调整阶段,这一阶段调整仍未结束。由于受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政策调整进展缓慢。中阿油气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空间较广阔,在油气勘探服务、油气管线建设、油气技术装备出口等方面,两国可扩大合作。与此同时,中国石油企业可采取竞标、并购等方式获得油气区块权益,但合作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石岚 《东南亚纵横》2011,(10):86-89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对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巨大需求。中亚及其相邻的里海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毗邻的地理位置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中国与中亚地区已经修建了多条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这些管道有助于保障中国能源供应,但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压力。中国中亚能源通道的未来前景广阔,但需要提前做好风险研判与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油资源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石油供需缺口不断增长,能源形势严峻.如何大力拓展我国海外石油市场,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能源外交和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有着实施能源外交的优势,是能源供应大国,中国是能源需求大国,因此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尤其是在石油与天然气的合作上有着广阔的前景。在中俄油气合作问题上俄罗斯掌握着主动权,中国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在此情况下,中国采取什么样的石油战略和政策,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China's energy policy is traditionally based on self-sufficiency. While energy bottlenecks have often been cited as a limitation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China has been successful at producing energy using its domestic coal – albeit putting a strain on transport and producing a high degree of pollution. Aggressively after 2001, China has started to search for external resources, both to supply its voracious appetite for oil and to insure its economy against possible geopolitical disruptions – including the threat of sanctions. This has given Chinese companies a life of their own, making them large international actors. Today, China is both saddled with new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which it owns sizeable exploitation rights, and influenced by a new thinking on energy security, based on the idea of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before developing resources. This offers opportunities for the West – and Japan – in cooperating with China, a huge energy importer, to lessen the dominance of producers, creat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energy efficiency equipment, and also to cap CO2 and other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俄罗斯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其能源战略的调整和变化,对世界能源市场,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走势,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如今能源已不仅仅是俄罗斯经济腾飞的"金钥匙",更是俄罗斯大国崛起的"利器".为进一步强化"能源霸主"地位,实现普京建设"能源帝国"的梦想,俄不断修正和完善其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18.
南亚国家能源自然禀赋不厚,开发能力不强,而经济增长较快,多数对进口能源依赖较大。但南亚是中国近邻,又是中国进口油气的重要通道和管道所在地,同南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对中国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靠能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作为俄罗斯的一项基本国策,虽历经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三代政府更迭,但无论何人主政这项政策均得到了有效延续。在以能源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政策引领下,俄罗斯大国复苏之路清晰而坚定。但是,随着能源经济在俄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日益加重,"能源陷阱"也逐步凸显。因此,在这种能源经济的引领下,俄罗斯是实现真正的国家复兴,还是削弱自身经济自主性、跌入"能源陷阱",进而彻底沦为资源型经济国家,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澳大利亚通过一系列重要官方文件,对其能源政策提出了新的期许与调整,为确保能源市场运行、能源供应链稳定确定了新的方向和措施,并将能源安全渗透至国家安全的层面,大有玩转能源外交之势.究其原因,经济危机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冲击、澳大利亚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澳大利亚对能源外交的新定位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给中国带来诸多启示,中国既要看到有利于扩大合作的机遇,同时也应该谨慎判断其潜在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