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风与廉政》2003,(3):12-14
1996年的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查处的党员干部精神堕落、道德败坏案件达1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0.8%。近年来此类案件更是居高不下。据报载,领导干部的腐败,60%以上跟“包二奶”有关,在被查处的贪官中,95%的人有情妇。更有权威性的统计是: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贪官100%包养了二奶。从美色与贪官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来看,大体有以下几个类型:●色助官贪:美色和权力的交媾,结果是同恶相济,狼狈为奸。只会使权力的腐败向极致发展。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首推…  相似文献   

2.
一位长期从事反贪工作的人说:“找到贪官情人,往往就能对贪污贿赂案件的侦破起到突破作用。”原因有三:一是如今被查处的贪官绝大多数养旮睛人;二是找到了情人就能顺藤摸瓜,毕竟贪官的情人不是官场老手,反侦查经验少;更主要的是,如今的“情色腐败”呈现一个新动向:越来越多贪宫的情人主动参与腐败官员的受贿,我将其称为“情人主动参与受贿型”。  相似文献   

3.
大可 《党课》2009,(11):74-77
当前,我们干部队伍中有些人由于党性不纯、缺乏理想信念,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成了名副其实的“两面人”。比如像陈良字、成克杰之流,台上道貌岸然,台下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大庭广众之下正襟危坐,一副正人君子模样,私下却“包二奶”、养情人,腐化堕落,样样“全能”。  相似文献   

4.
杨凯 《新湘评论》2010,(1):37-37
最近,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激发了广泛的讨论。引人注目的,不仅是各种联系现实的精辟分析,更在于人们对剧中两位主要角色,贪官“宋思明”和甘当贪官情人的“海藻”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杨凯 《学习导报》2010,(1):37-37
最近,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激发了广泛的讨论。引人注目的,不仅是各种联系现实的精辟分析,更在于人们对剧中两位主要角色,贪官“宋思明”和甘当贪官情人的“海藻”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曾练 《廉政瞭望》2010,(5):34-35
为满足情人的胃口,他竟以遭遇危机“家破人亡”或“与老婆一起跳楼”为由,痛哭流涕向下属索贿105万元;10年后,已退居二线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的他最终中了二奶的埋伏,锒铛入狱。贪官腐败为何如此“辛酸”?  相似文献   

7.
安纪  宾语 《廉政瞭望》2008,(8):38-39
《傍上两个“副省”,为何保不住她的亨通仕途》、《何闽旭被揭情陷姐妹花》、《9楼扔下30万,这是“廉政局长”第几次被情人敲诈?》……近年来,上述让人耳熟能详的贪官故事,占据了国内很多报刊、网站的版面,吸引了亿万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8.
大可 《党课》2011,(7):76-78
前不久,一份权威报告揭露:在被揭发出来的腐败官员中,比例最高的案发方式为“由他案引出”,占到60.44%;被举报的占25.27%;存在失踪、出逃等行为异常的占4.4%;另有9.89%的其他案发方式。在统计中,被举报而落马的高官数量占到了1/4,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他们的情妇举报的。据调查,贪官中95%的人有情妇,由于这些情妇掌握大量的腐败证据,由此,有人甚至提出可以依靠贪官情妇反腐败。  相似文献   

9.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大权独揽的专权者“香销玉殒”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滥用权力腐败丛生权力是柄双刃剑,一旦权力失去约束,产生了变异,就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架空组织。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而崇拜权力绝对化的贪官们…  相似文献   

10.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独揽大权者的“香销玉殒”中,我们能从中窥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能否管好领导干部身边人,已经成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中纪委多次强调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切实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坚决抵制傍大款的歪风邪气。为此,本刊特刊发《贪官身边人腐败众生相》一组5篇报道,以鸣警钟。希望广大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自身净”,也要做到“身边清”。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批又一批贪官的落马,有关专家对反腐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一名研究反腐的专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统计:在随机调查的100起腐败案件中,他综合分析后发现,任何一起腐败案件都离不开贿赂,贿赂成了腐败的“第一共性”。  相似文献   

13.
以阶级为底片,用人民做镜头,把焦点聚向腐败,用决心和智慧按下快门去为腐败拍一张“全家照”。面对这张相片,我们感受到的是腐败的狂妄、嚣张和可悲。   在腐败大家族中,没有约束的权 力使腐败家庭“蓬荜生辉、异彩纷呈”,并呈现出“勃勃生机”。权力是腐败家庭实施腐败的工具。贪官是腐败家族的主体,整个家族都由他操作运行。如果说失去制约的权力为腐败家庭作了“保护伞”,那么贪官就是撑“伞”者。在这把“伞”底下,官官相护,官匪勾结。缘于此,腐败才顽固至极,“生机”无限。金钱是腐败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敛财是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4.
“人越腐败,死得越快”。日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在广州举办讲座,谈论贪官命短的话题。洪昭光指出,病由心生,贪官们之所以易患病或短命,是其心中的贪欲及由之而来的心理压力所导致。在列举了贪官命短的例子后,洪昭光说:“腐败的官员都活不长!”  相似文献   

15.
王翔 《党课》2006,(12):42-45
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们,时不时地要表演一把、“作秀”一番:明明是视钱如命、贪得无厌,却要装成超凡脱俗、两袖清风;明明是好色之徒、男盗女娼,却要装成正人君子、道貌岸然;明明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却要装成正直无私、清正廉明……揭示一下贪官的作秀伎俩,对我们认识其“庐山真面目”、揭露其腐败行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2月6日,江苏省在常州市召开了“2000年江苏省刑法学研讨会”,会上有专家提出,应尽快把“性贿赂罪”纳入刑法。一时间,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据悉,近年权色交易有蔓延之势,一些不法分子用大色甚至不惜花费巨资雇佣风尘女子,直接取媚个别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或迫使国家工作人员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性贿赂”已成了新世纪开端人们极为关注的反腐肃贪的热点话题。掀起盖头 贪官背后情人多多 贪官与情人,几乎成了一对畸型的双胞胎,大多贪官不是金屋藏娇包养“二奶”,便是风流成性情人一串。综合近年来的权色交易案…  相似文献   

17.
一鹤  霜凌 《廉政瞭望》2011,(11):34-35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八室主任陈海峰得知情人“借梯登楼”获利比他多后,就甩掉情人赤膊上阵收受贿赂,最终锒铛入狱,成为国家药监局第二波“地震”中落马贪官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海南省某单位最近组织领导干部到监狱里参观,让官员们亲身“体验”一下贪官们在囹圄中生活。据说,官员们看了之后触动很大,回去后纷纷表示要洁身自好,不敢再腐败。说实话,我对这一招的效果乐观不起来。想一想这几年,每年被判刑的贪官多达万人以上,处死刑的也有数百人,连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高官都给毙了,但一些贪官们该贪照贪,该捞照捞,指望官员们到监狱里走一趟就不敢再贪,也实在小看贪官们的胆量了。贪官凭什么胆子忒大,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腐败的严重后果?非也,他们胆大妄为的根子在于我们监督上的疲软和执纪上的松弛。贪官们腐败…  相似文献   

19.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20.
汪苏娜 《党课》2009,(7):70-72
10年前,曾有人对16名腐败官员做过跟踪调查,当时他们平均年龄41岁。10年后,16人中15人得病,不少人是癌症,病死的有6人。无独有偶,巴西一个医疗机构调查了583名贪官和583名廉洁官员。10年随访的结果是:贪官60%以上患有癌症、脑出血、心肌梗塞等疾病,而廉洁官员患病率只有16%。面对如此巨大的健康差异,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官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