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郑欢 《法治纵横》2011,(3):9-10
83家拍卖企业、499场拍卖会、总成交额194.58亿元、成交量同比增长88%……2010年中国收藏拍卖市场以一种令人炫目的方式落下帷幕。喧嚣过后,新的一年,我们还有什么可“藏”的?  相似文献   

2.
11月3日,随着最后一件拍品的落 槌,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首次 大拍以超过9700万人民币的总成交额顺 利落幕。这一成绩和今夏中贸圣佳十周 年庆典拍卖7.6亿元的成交额相比并不突 出,但却吸引了众多收藏投资者的关注, 原因就在于永乐背后是国外著名的拍卖 行佳士得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郑均宜 《检察风云》2010,(10):76-76
今年2月,在全球经济形势还处于不明朗的大环境下,2月3日的伦敦苏富比展开了新春首拍。在印象与现代艺术夜场拍卖会上,一件由贾克梅第(Giacomeiti)于1913年创作的青铜雕塑《行走的人》(L Homme Qui MarcheI),以6500万英镑(约合6.67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刷新了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目前,上海拍卖企业已有123家,涵盖了商品流通的各个方面:如文物艺术品、房地产、产(股)权、机动车等.覆盖了上海的每一个行政区域,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拍卖企业占50%.2005年,上海拍卖成交额实现连续四年增长,达到240.75亿元,比2001年的92.7亿元增长259.71%,平均每年增长38.3%.……  相似文献   

5.
施正文 《中国律师》2013,(12):55-56
一、基本案情 2002年5月8日,江苏A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拍卖公司)受中国银行江苏分行(以下简称江苏分行)的委托,拍卖江苏分行拥有处置权的抵贷资产江苏东方大厦。双方签订的委托拍卖合同约定,除委托方支付给拍卖公司的固定佣金300万元以外,如果拍卖成交价超过底价(1.03亿元),其超过部分也作为拍卖人的佣金。2002年5月15日,江苏C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旅游公司)以成交额1.03亿元整体拍得。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浙江高院推行淘宝司法拍卖模式,司法拍卖方式改革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民众参与热情。我国司法拍卖方式经历了“法院自行拍卖-委托拍卖原则-自行拍卖与委托拍卖并存”的历史演变,但法院系统推行的拍卖方式改革过分追求防止司法腐败的直接目标,而忽视强制执行程序保护执行当事人权益的根本宗旨。以保护执行当事人权益为中心审视当前中国司法拍卖改革实践,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多元化司法变价机制必然而且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张帆  许炯 《法制与社会》2013,(23):39-40
司法拍卖,又可称为强制拍卖,指的是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为了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对被执行人(或担保人)所有的已被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依法定程序实施公开拍卖,以获得价款抵偿债务的处分性执行措施。本文在指出我国司法拍卖制度缺陷的基础上,就该制度的重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司法拍卖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钱达文 《人民司法》2012,(17):100-103
自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试行规定》)作出"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的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变价时,应当委托拍卖机构进行拍卖"的规定后,我国以拍卖企业全面介入司法委托强制拍卖的司法拍卖格局随即建立并被广泛运用至今。实践表明,由法院将执行标的拍卖变现的环节全权委托给拍卖机构,问题不断,关  相似文献   

9.
在司法拍卖改革中,涌现出上海、重庆、浙江等三种典型模式,三种模式的出发点都在于顺应人民法院工作信息化、公开化浪潮并根治传统司法拍卖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却体现了不同的改革理念和改革力度,社会反响也不尽相同。未来的司法拍卖改革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涉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创新与法律规定、统筹规范与因地制宜、传统拍卖模式与网络司法拍卖等三组关系,并按照"制度+科技+监管"的总体思路,出台网络司法拍卖相关司法解释并建立全国统一的涉诉资产处置平台。  相似文献   

10.
司法拍卖制度在中国历经了从法院自行拍卖到法院委托拍卖、从拍卖权力的集中行使到拍卖权力的分离与制衡、从拍卖场所的分散化到拍卖场所的统一化、从现场拍卖到网络拍卖等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司法拍卖的市场化改革成为司法拍卖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经过《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多个司法解释的规范和调整以及司法实践的积极探索,司法委托拍卖制度日趋成熟。但司法拍卖制度仍需通过立法加以完善,并应致力于消除司法拍卖多种模式并存的非统一性格局,由此提升司法拍卖的公平性、效率性以及公众对该项制度的信赖。  相似文献   

11.
刘春 《中国司法》2000,(6):29-30
1999年10目,我作为原告方律师,代理全国首例网上拍卖纠纷。法院立案前,在写诉状案由一项时,我思忖再三,决定用“网上拍卖纠纷”做案由。没想到,日后法院立案和判决时,都沿用这一案由。就这样,“网上拍卖”因其特殊的拍卖形式而成为一个新的法律名词。全国首例网上拍卖案件的审理,引起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法制化的充分重视,也引起人们对网上拍卖的重视。我想,会有法学专家对“网上拍卖”下一个严格的定义。我粗浅地认为,所谓“网上拍卖”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拍卖。它与传统的现场拍卖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拍卖的当事人对互联…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竞买活动的名义很多,如网上竞价、网上议价、网上竞标、网上争购等,大多数均回避了网上拍卖、网络拍卖这个字眼,以避免法律上的麻烦。但其内容基本相同,都是利用网络,对某一具体物品、权益等展开竞价购买,在规定时间里最高竞价者胜出。那么这种行为的性质是什么呢?我国《拍卖法》第三条规定: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竞价者的买卖方式。由此可见,无论以何种名义出现,这种网上竞买就是一种拍卖活动,利用网络进行只是拍卖活动的载体改变,但不改变拍卖活动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重要的被执行人财产的变现方式,强制拍卖制度在民事执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不自动履行付款义务的被执行人的财物进行强制拍卖的做法既要维护判决书的权威和司法的公信力,也要使被执行人的个人利益得到合理的保障。我国的强制拍卖制度在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改善的空间。笔者作为一名法院执行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强制拍卖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因此从自身视角出发,尝试对现行强制拍卖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武汉惊爆全国首例判决书拍卖案以来,全国各地拍卖判决书的情况屡见报端.司法审判的神圣性招致民众的质疑,严重削弱了司法公信力,是导致司法权威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律白条"不断出现.生效的判决是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做出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法律文书,如果连代表着法院最高权威的判决书都无法得到执行,那么司法权威要如何体现?本文通过公民对判决书的拍卖这一现象,分析我国法律的困境--"执行难",进而揭示司法权威流失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所有权人转让已出租房屋时,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具有优先购买权。但是通过拍卖程序公开转让时,就出现了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与拍卖中"价高者得"的拍卖原则的矛盾。一味强调优先购买权利而否定拍卖这种具有特殊程序价值买卖的做法是错误的,应当分不同情况,尽量衡平房屋所有权人、房屋承租人、竟价者以及拍卖机构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拍卖法>并未对强制拍卖作专门规定;后虽有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但是<拍卖法>与强制拍卖的关系依然模糊.笔者认为,强制拍卖与一般拍卖不同,法院参与强制拍卖及其在强制拍卖中的主导地位,要求强制拍卖遵循一些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明 《法治研究》2007,(11):35-39
针对目前执行拍卖程序中权利救济程序薄弱和救济途径缺失的现状,以司法合同概念为导引,解析了执行拍卖的概念、基本内容及法律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执行拍卖救济程序中的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提出了补正拍卖瑕疵、撤销拍卖委托、撤销拍卖结果等几种救济权利的基本途径。力图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的结合,促进我国建立完善的执行拍卖程序中的权利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林琳 《法制与社会》2013,(28):100-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执行案件数量的急剧增加,执行难问题困扰着各个法院,制定单独的强制执行法已是迫在眉睫。在强制执行中。强制拍卖制度的作用也越来越突显。由于强制拍卖制度所要确定的内容多而杂,我国时这一方面的实践经验有所不足,有关强制拍卖制度的具体措施,《民事诉讼法》未作详细的规定。本文拟从强制拍卖与任意拍卖的区别,强制拍卖提起的条件,强制拍卖的性质三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9.
乔宇 《法律适用》2011,(3):65-69
一、问题的提出 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将被执行人财产拍卖给买受人后,第三人提出,被执行人对拍卖物无处分权或拍卖物实为该第三人所有,此时,买受人的权益应如何保护?对这一问题,大致存在两种观点:一、如拍卖行为已经终结,法院应保护善意买受人通过拍卖取得的财产权利,维持司法拍卖的公信力,对已经进行的拍卖行为不再否定其效力.买受人取得...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5月14日上午10点钟,北京市法院司法网络拍卖首次拍卖圆满结束,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网拍的一处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房产最终以140万元,高出评估价11.5万元的价格竞出,这是北京法院试点司法网络拍卖成功竞出标的物的首例。在北京市高级法院监拍部门、新闻办的协调指挥下,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光明日报、及人民网等20余家媒体对网拍进程进行了采访。为有效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进一步规范司法拍卖工作,不断加大执行信息公开力度,真正实现"阳光拍卖",最大限度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北京市高级法院在借鉴外地法院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