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圣经。1988年,《宣言》发表140周年,正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共产党人和各民族人民以及整个进步人类陷于深重磨难。遵照西方旨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地位相继丧失,苏联戈尔巴乔夫叛徒集团加速共产党下台、国家变质和解体的步伐。西方疯狂欢呼自己的胜利和“共产主义死亡”,宣布此即历史的终点。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和他们在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收买的走狗,用历史性的、空前的叛卖,嘲弄着伟大的马克思。原社会主义国家的真正的共产党人被…  相似文献   

2.
刘易斯·韩达德论企业改革的前提条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刘易斯·韩达德在1995年3月号的《共产主义研究和转型政治》杂志上发表《论企业改革的合理顺序》一文,批评了企业改革一步到位。“一揽子”工程战略,指出企业改革应是一个长期、有序的过程,与此...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并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取得辉煌成就后又遭受严重挫折的世纪。在 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发展到欧、亚、拉美 15国 (一度达 16国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然而到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因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社会主义遭受了空前严重的挫折。这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种种困惑或忧虑。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究竟怎样 ?它将向何处去 ?  一、由苏东剧变引发的“震荡期”已基本结束,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将转入在困难中探索前进、谋求发展的阶段。苏东剧变是多重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成功的因素和面临的挑战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马丁·赖塞尔在《共产主义经济与经济变革》(1995年第2期)上发表了《谁应吸取的教训,教训从谁那里来?中国与中东欧社会主义转型之比较》一文。文章把1978年以来中国的渐进改革与80年代末期以...  相似文献   

5.
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僵化的社会主义传统模式中越陷越深;这一模式的核心问题是未能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已经全文发表。这个决定,明确地指出和科学地分析了近几年来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状况和危害性,规定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政策,阐明了坚持对外开放及对内搞活经济政策、坚持共产主义纯洁性的重要意义。这是  相似文献   

7.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分为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或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或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同一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从社会的根本性质上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南方谈话"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在国际上,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导致周边地区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反观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到了关键时期,部分人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产生质疑,人们禁锢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述,不敢跨"雷池"一步。邓小平"南方谈话"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现了思想领域的大解放;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的确定,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9.
感悟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尊崇,或是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推崇。每个人都有信仰,或明确或模糊,或恒久或短暂,但是,信仰始终是美好人生的寄托、追求和意义。纵观古今,为了信仰,许多仁人志士毕生为之求索,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从成立之日起就高扬共产主义旗帜,团结、凝聚和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分子为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没有共产党人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没有今天和平、繁荣、强盛的中国。因此,我崇尚信仰,更赞美信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武 《湘潮》2016,(1):22-23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鼓吹共产主义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想,试图以此来唱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过时论"思潮对当今中国社会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它在当代中国不但没有过时,在多个领域仍然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军 《前线》2012,(1):31-32
乔莫·桑德拉姆(Jomo Kwame Sundaram)博士,全球发展经济学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联合国主管经济社会事务的助理秘书长。近日,乔莫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国驻华系统等单位邀请来华访问,并就当前世界经济总体趋势、世界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公共投资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对质疑毛泽东的入党时间是一九二○年的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人对毛泽东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质疑,并认为毛(泽东)、何(叔衡)二人是参加一大后才成为党员的,长沙有无共产主义小组或可存疑。本文通过查阅有关公开的史料,回答了对毛泽东1920年入党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共产党人的最高(或最终)奋斗目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是共产党人的坚强精神支柱。质言之,共产主义之于共产党人,实乃生命所系。然而,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共产主义?这并不是广大共产党员十分清楚和明白的问题。无疑,这个问题,对全党来说,对每个党员来说,都必须解决,而且解决得愈早愈好,愈快愈好。应该高兴和庆幸的是,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为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最科学、最权威的教材。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蒋仲辉 《党史文汇》2012,(12):58-62
2012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殉职50周年,亦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49周年。回眸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历程,对于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引导社会成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程虹 《世纪桥》2009,(6):9-13
3月5日,是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纪念日。46年前,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亿万人民学习的楷模;雷锋精神,这个作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显示出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40多年来,学雷锋,由一句响亮的口号,已经化作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生动实践。与时俱进学雷锋,身体力行做雷锋。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共和国于1991年8月27日宣布独立。独立后的摩尔多瓦由奉行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右翼政党执政,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在2001年的议会大选中,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以下简称摩共)获得胜利,从而开创了共产党在资本主义国家单独执政的局面。2005年,摩共在议会选举中再次获胜得以连续执政。资本主义国家中共产党单独执政,不仅在前苏联、东欧的共产主义政党中引发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发表的 ,其一系列的思想、观点和论断是他从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行深刻反思中得出来的 ,具有政治上的针对性和理论上的深刻性、创造性。南方谈话是我党避免重蹈苏联东欧剧变的覆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18.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主义“公平分配”理念的批判,系统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的前提、对象、原则和实现形式,进一步指认了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是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的根本前提,明确了分配在本质上由生产所决定,提出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的设想。透过《哥达纲领批判》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理论,启示我们在看待分配的问题上要认识到实现公平的分配制度的渐进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尊重生产决定分配的社会发展规律,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逐步实现我国分配领域的公平。  相似文献   

19.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共是在《共产党宣言》的直接影响下成立的,中共完全继承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将共产主义作为中共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是一场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革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一方面重新焕发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共产主义理想造成冲击。中共对此保持了清醒的认识,采取了相应措施。改革开放40年,中共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结合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对共产主义理想进行了理论阐释、制度建构与行为规范,使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得到践行。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正在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和现实发展来看,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凭借商品经济本身的扩张属性在全球范围内的辐射和扩张,但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来看,全球化的实质又是共产主义的,为“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共产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