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红兵 《当代党员》2006,(10):24-25
直辖以来,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但与京津沪相比,其总量、占GDP比例和增长速度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黄廷义  邓正琦 《探索》2007,(2):164-166
重庆直辖以来,人力资本竞争力明显提高,但是与京津沪相比,重庆人力资本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分析研究重庆人力资本竞争力的优势与不足,对如何打好直辖牌,进一步提高重庆人力资本竞争力水平,进而提升重庆城市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快重庆直辖市对外经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荣 《探索》2006,(6):158-163
重庆直辖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总量小、基础差、开放度低,与京、津、沪及沿海地区的差距巨大,比全国平均水平也低出许多。加快重庆对外经贸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发展机遇,打好重庆直辖牌,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促进重庆直辖市对外经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直辖10年来,重庆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直辖牌”并不好打。虽然重庆直辖10年了,但是在城市知名度、城市竞争力以及市民文明素质等方面与京、津、沪相比,都不能同日而语。要找准差距、突破自己,我们首先要打好两张牌。  相似文献   

5.
本刊从第8期开设“精心打好“直辖牌”栏目,并刊登《重庆直辖:英明的国家战略决策》和《把重庆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特区”》两篇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本期,我们特别约请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同志撰写了这篇《正视重庆与京津沪的差距》,文章用翔实的数据,客观地分析了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读后令人深思。坦白地说,重庆与其他直辖市的差距远不止这些,比如,在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方面,在城市的知名度方面,在市民的文明程度方面,等等。要打好“直辖牌”,我们就必须找出并正视这些差距。  相似文献   

6.
《思考与运用》2007,(4):116-120
发展环境的优劣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价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主要指标。直辖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发展环境的营造,在硬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在软环境塑造方面也采取了诸多有针对性的举措,取得了系列可喜的成就。尽管如此,重庆的发展环境还存在诸多不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  相似文献   

7.
黄豁 《红岩春秋》2008,(5):10-15
重庆直辖后,中央对年轻直辖市托以重任,寄予厚望。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重庆考察,对重庆各方面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希望重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今天的重庆已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中央领导对直辖重庆的关怀,将鼓舞重庆人民再接再厉,为落实中央“314”总体部署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8.
《思考与运用》2006,(5):10-10
重庆直辖转眼九年了。直辖市有直辖市特有的使命和责任,直辖市有直辖市特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每一位重庆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直辖意识。直辖首先是一种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是一种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意识,还是一种自强和创新意识。我们务必牢记使命,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以强烈的直辖意识开创工作新局面,以强烈的直辖意识推动改革发展,努力把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使重庆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直辖市。本刊编发市委书记汪洋谈“增强直辖意识,争取更大作为”和市委党校两位教授的文章,作为本期主题阅读,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昨天,重庆直辖使我们自豪; 今天,重庆直辖使我们自醒; 明天,重庆直辖使我们自强。 九年前的三月,全国人大批准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使三干多万渝州儿女一夜之间成了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的公民,人人将自豪写在脸上,将欣喜溢于言表,将期盼藏在心中。  相似文献   

10.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新农村到底是啥样?重庆离新农村还有多远?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重庆该如何建设新农村?……带着这些问号,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重庆新农村的足音吧!直辖以来,重庆农业农村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重庆农村建设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2004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10.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而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要求,差距更大、欠账更多。  相似文献   

11.
唐春林  翁奇羽 《当代党员》2009,(4):F0002-F0002
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直辖以来的十年多,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是城乡面貌、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1,(7):26-27
1997年,重庆直辖,历史赋予量秘黼使命。重庆市委抓住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目标,以办好“四件大事”为重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直辖十年后的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再次寄予厚望,胡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当东部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因此,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解决日益扩大的地区差距问题,摆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随后,“重庆直辖”这一事关中国发展大局的决定开始蕴酿。1997年,承担着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战略性调整使命的重庆,走上了直辖市的历史舞台。 甘宇平同志经历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推进过程。本刊特约甘宇平同志撰稿,回顾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部署和领导下,重庆发展史上的这次重大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4.
任泥 《当代党员》2006,(6):16-16
直辖以来首次召开重庆市科学技术大会,吹响了全面创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重庆”的号角。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老工业重地,创新,自主创新,是重庆发展的灵魂。本刊推出这组“特别报道”,为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充满活力的创新之都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15.
《思考与运用》2007,(8):49-56
非常高兴来到重庆。我来重庆这是第三次了,80年代来一次,97年直辖时是第二次,这次旧地重游,重庆变化很大,路变多了,楼变高了,还有轻轨,变化之大让我感觉很意外,我为重庆的崛起与发展感到非常的高兴。今天在这里,我讲“重庆文化与重庆美学”这个专题,有些不涉及到重庆,但通过举一反三我们可以从其他的一些城市文化建设的案例中,来思考我们重庆的城市文化建设和整个城市现象。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如果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那么我今天的讲座算是成功了。  相似文献   

16.
谭健 《当代党员》2010,(12):36-37
6月18日,重庆迎来直辖13岁生日。这天,重庆收获“厚礼”--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挂牌。  相似文献   

17.
颜虹 《当代党员》2007,(1):22-23
今年是重庆直辖10周年,精心打好“直辖牌”是全年特别是上半年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好“直辖牌”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既要靠市委、市政府的运筹和指挥,也要靠各个部门、区县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一个重庆人都置身于“牌局”之中,不能袖手旁观,而应积极参与。本刊从去年第8期开设“精心打好‘直辖牌'”专栏后,刊登的一系列文章在市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今年上半年,本刊将继续办好这一专栏,希望广大读者积极参与,都来为打好“直辖牌”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07,(7):1-1
历史的垂青给了重庆又一次惊喜,正当巴渝儿女满怀豪情迎来直辖十周年喜庆的时候,中央批准重庆为今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古老而年轻的重庆,幸逢有史以来最宏大的“双重喜庆”。  相似文献   

19.
《思考与运用》2004,(1):4-7
2004年1月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召开的第一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重庆直辖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  相似文献   

20.
重庆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代贵 《探索》2005,(5):138-141
与发达地区及西部的四川和陕西相比,重庆高新区在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重庆高新区创新体系要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推进产业化为目标,构建以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四大体系为支撑的网络互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