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腐败是影响实现可治理性目标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参与政治的热情、社会公正乃至社会伦理道德的清明都会产生极为严重的损害。拉美地区腐败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民众对各类正式制度产生不信任,从而使政府和政治体制的合法性面临威胁,导致可治理性问题和可治理性危机。拉美地区的反腐斗争在一段时期内取得了一定成绩,除少数国家外,腐败恶性发展和持续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但腐败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腐败程度没有发生根本性改观,拉美的反腐败斗争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俄罗斯堪称结构性腐败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结构性腐败呈 现出典型的俄罗斯特色, 结构性腐败曾以世纪年代的印度为最, 因此将它称作“印度病” , 而 今天则以俄罗斯最为典型, 因此这里形象地将它转称为“俄罗斯病”。“俄罗斯病”泛滥主要源于俄 罗斯近几年剧烈转型发展所形成的“混合型体制” , 以及转型体制本身的弊端和缺陷所带来的国家 廉政体系的高度脆弱。国外深度反腐的经验教训值得俄罗斯借鉴和吸收, 同时亦要根据俄罗斯的 国情创制俄罗斯特色的深度反腐战略,使俄罗斯已经刚启动的反腐斗争朝着深度反腐转化, 以取得 俄罗斯民众所期望的制度反腐效果  相似文献   

3.
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腐败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几乎所有国家都程度不等地存在腐败问题,其中不少国家腐败十分严重,发展成为影响政治和社会稳定,妨害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破坏性因素之一。在全球化潮流发展和国际交往扩大的形势下,不少国家的腐败分子乘机出国,以在国外“避难”,或在国外从事洗黑钱等肮脏勾当。因此,腐败与反腐的斗争日趋国际化。联合国为推动国际反腐合作做出了积极努力。近年它所通过并由绝大多数会员国签署生效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反腐斗争的行动纲领,标志着国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俄罗斯社会的顽疾,因此俄罗斯历届政府都将反腐败作为国家治理的优先任务.俄罗斯以宪法、专门法以及其他配套法律,明确了在国家机关反腐的基本原则与方针,确立并完善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确定了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机制.俄罗斯已逐步构建了体制内的法律建设、体制外的监督、国际反腐合作的反腐体系.但俄罗斯反腐策略受历史、文化和国情等方面的制约,实际效果依然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5.
由于体制的原因,俄罗斯的腐败问题根深蒂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令俄罗斯民众深恶痛绝。国际权威反腐机构透明国际称,俄罗斯每年腐败涉案金额超过3000亿美元,腐败程度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46位,与津巴布韦、委内瑞拉并列。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腐败是国家发展的最大威胁,甚至比经济危机还可怕"。总理梅德韦杰夫痛斥"腐败官员掌控着俄罗斯",在俄"拥有真正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全球角度对腐败问题作了比较分析和思考。对腐败的界定,以权力、流通、社会、结构四要素相结合为标准,提出了权力腐败、通货腐败、关系腐败、结构腐败四形态说。腐败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腐败的严重爆发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高发期通常发生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最激烈的阶段。国外实施深度反腐的政治实验,基本措施包括惩治贪污贿赂和规范公职人员行为两大类。借鉴外国深度反腐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五个建议性的反腐对策。  相似文献   

7.
腐败已成世界性瘟疫,任何国家都难幸免。反对腐败的斗争已成世界各国的政治斗争。染指贪迹的政府官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胜枚举,给国家、民族带来直接和间接性的损失难以尽数。为了减少或消除政府腐败这一痼疾,上个世纪后20年以来,10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反对腐败的斗争,反腐风暴席卷全球,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在探索祛除腐败的途径,并纷纷出台反腐良策。  相似文献   

8.
拉美民众主义的发展可以说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亮点,而阿根廷的民众主义则是拉美民众主义的缩影。阿根廷的民众主义经历了罗萨斯时期和伊里戈延时期,到庇隆时期,阿根廷民众主义的发展进入了高潮。民众主义在阿根廷兴起的内因源于现代化进程中阿根廷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民众主义的兴起在一定时期加快了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可以这么说,阿根廷民众主义的兴起与其国内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拉美国家腐败严重,危害尤烈,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廉政体系建设.媒体是反腐败制度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发挥着直接反腐与间接防腐的双重作用,是应对腐败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拉美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媒体的反腐作用受到诸多限制,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庇隆是阿根廷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总统。在他执政时期阿根廷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他创立的“理论学说”——庇隆主义推动了战后阿根廷的发展进程,代表了阿根廷历史的一个阶段;以这一学说为基础出现的庇隆主义运动现今仍是阿根廷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在拉丁美洲其他国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