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管淮  张恒 《廉政瞭望》2007,(8):42-43
领导想不想听到真话,是考察干部能不能听到真话的关键。改进干部考察方法,从官场走向民间,听到真话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2.
领导想不想听到真话,是考察干部能不能听到真话的关键.改进干部考察方法,从官场走向民间,听到真话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地都在探索干部“考德”的办法.作为一名县级组织部部长,根据多年的观察思考,我感到干部“考德”可以有很多层面,但将其延伸到干部原单位或许更现实、更重要.一、利于听到干部、群众的真话我们的干部路线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的“才”不全面,可以酌情安排位置,但“德”若有问题则会断送其政治前程.因此,在现单位“考德”时,干部群众往往不愿实话实说.如果到干部的原单位考察,情况则大不相同.人们不会再过多地考量各种复杂关系,更不会顾忌什么打击报复,因而易于听到真话.前段时间,我在查阅近年来的干部考察档案时发现,99%的谈话记录缺少干部“德”的内容.显然,干部考察中的谈话对象不愿意涉及考察对象的“德”.而当我们将干部“考德”延伸到原单位后,谈话记录中就陆续有了“德”的记载.这启示我们,干部“考德”延伸到原单位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一把手”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重要职责。如何当好“一把手”,这是新时期领导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当好“一把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4,(11):37-37
“能更好证明我的‘清白’” 2014年,因为业绩突出,王刚晋升为正处级干部。准备到另一个部门当“一把手”。任命正式下达前,王刚听到消息:“区里准备试点新任干部财产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天兴 《学习论坛》2003,(12):24-25
干部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处于权力的中心 ,“一把手”能不能很好地执行党的纪律 ,对党风廉政建设关系极大。因此 ,要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尤其要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干部监督 ,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学习监督 ,构筑思想防线 ;二是加强自律监督 ,提高执纪的自觉性 ;三是加强制度监督 ,规范干部的行为 ;四是加强法纪监督 ,及时惩治腐败者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的称谓日渐“变味”,有人把单位的一把手叫成“老板”或“老大”。据说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干部听到这样的称呼既顺耳又顺心,完全忘了自己的公仆身份。 一些领导干部喜爱“老大”或“老板”的称呼,这使我们看到:少数干部随着地位发生了变化,思想也发生了“霉变”,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忘本思想”。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一些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如果沦为“老大”或者“老板”,丢掉的将是“本色”二字。试想,一个领导干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些地方在调整领导班子时,不作具体分析,只听“一把手”意见,一味把与“一把手”不和的干部调离,给领导班子建设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损伤了敢于直言的干部。班子成员从工作和事业出发向单位“一把手”提出不同意见,本是值得肯定、鼓励和表扬的,却被视为与“一把手”作对,闹不团结而调离,这不仅会挫伤这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会打击那些敢说真话、工作有主见、  相似文献   

9.
“一把手”处于决策群体的核心和主导地位,是所在地区或部门的“统帅”,“一把手”的工作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或部门的发展和事业的成败.因此,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管好关键人物,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当前,干部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一把手”的监督还不够有力.“一把手”难监督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动接受监督意识淡薄.有的“一把手”自身素质不高,特权意识较重,不主动、不愿意自觉接受监督;有的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凌驾于领导班子集体之上,独断专行,搞个人说了算.不要组织监督;有的对干部监督有偏见,认为是组织上对自己不信任,束缚手脚.二是班  相似文献   

10.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 ,存在着对考察对象失真失实的问题。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主要原因 :领导用人的指导思想不正确 ,考察人员的素质不高 ,缺少衡量干部标准的科学方法和量化尺度及考察范围与谈话对象设置不科学等。为了防止考察失真失实 ,“一把手”必须是党性强、公道正派、知人善任的领导者 ,考察时应动静结合 ,扩大考察范围 ,建立健全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度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考察队伍。  相似文献   

11.
黄梦其 《党课》2014,(15):62-64
“一把手”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但权力不等于权威。“一把手”的领导权威,取决于部属的认可,说到底取决于“一把手”的人格魅力。那么,“一把手”的人格魅力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4):69-71
“一把手”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但权力不等于权威。“一把手”的领导权威,取决于部属的认可,说到底取决于“一把手”的人格魅力。那么,“一把手”的人格魅力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14,(11):5-5
为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山西省委不久前打出“三个一批”组合拳刷新吏治,即甄别一批不廉洁的干部,退出一批不作为的干部,掌握一批善作为的好干部,以期彻底整治“为官不廉、为官不为”的问题。“三个一批”从严治吏组合拳具体为:一是甄别一批不廉洁的干部,分级分批对全省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掌握资源审批权的副职、与煤炭等资源紧密相关的部门领导,进行一次廉洁考核,建立廉政档案,坚决撤换“带病在岗”干部;二是退出一批不作为的干部,对抵制“四风”不力,不胜任、不称职、不作为、不主动履职担责的干部,果断予以调整;三是掌握一批善作为的好干部,对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掌握一批听党话、跟党走,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最终做到干部工作心中有数、手中有人。  相似文献   

14.
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科学的领导和决策方法。“一把手”作为一个领导班子的“班长”,在一个地区或部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执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目前有些地方的情况来看,相当多的“一把手”发扬民主不够。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一把手”主观武断,家长制、一言堂现象严重,重大问题不是由集体讨论决定,而是由个人说了算;有的“一把手”只在形式上发扬民主,用民主集中制的形式,使自己的意志合法化,压制别人的民主权利;有的“一把手”对维护中央的权威自觉性不强,搞“上有政策,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把在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到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的领导称之为“一把手”。“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有些人当了“一把手”以后,官气十足,“霸”气冲天,被群众形象地谐称为“一霸手”。“把”与“霸”,仅一字之差,却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深圳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市直机关工委在对全市1423名科级以上干部思想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后,披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调查结果,在对机关工作环境的评价方面,干部意见最大的是难以做到讲真话。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倾向性问题。敢于说真话和听真话是我们党历来所倡导的,是共产党员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心胸坦荡的表现。但现在不少地方、部门,说真话成了某一些人的“忌讳”,他们不敢说、不愿说,甚至不想听到别人说真话。真话被堵塞,呼声被隔断,假话、空话充盈于耳,数字政绩、形象工程时有所见,这是当今屡见不鲜的一种腐败现象。究其根源是名利思想在作…  相似文献   

17.
自今年7月以来,长宁县政府实行县领导、重点部门“一把手”日程每日报告制。每13早上,县领导、重点部门“一把手”将日程安排报县政府办公室,经登记后备查,督促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这种抓领导带队伍,集中精力促发展的管理方式使各部门“一把手”干工作不能懈怠,不敢懈怠。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一些部门或单位里有一种“时尚”,啥事都要“一把手”亲自参与。如名目繁多的领导小组组长,大都要“一把手”担任;各种各样的“重要”会议,大都要“一把手”参加;方方面面的来人,也要“一把手”接待陪同……致使不少部门或单位的“一把手”整日里陷入会议、事务和应酬接待的圈子,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仲祖文 《党建》2012,(9):28-28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 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  相似文献   

20.
新声 《党建》2012,(9):28-28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下基层的干部要善于和乐于拉家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