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干部工作应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大胆选拔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而解放思想,转变选人用人观念,是其中的关建环节. 破除德才割裂、忽视政绩的思想,树立看实绩用干部的观念.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德"和"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小平同志提出"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的人".江泽民同志指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主要看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选拔干部总的原则,还是德才兼备.……第一条是政治上的要求,就是要听党的话,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  相似文献   

2.
伟荣 《侨园》2012,(5):62-63
修身齐家:深受乃父影响 曾国藩被推崇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出身名门的曾纪泽正是在父亲的引导下,深得其父的真传.他牢记父亲的立德、立功、立言的教诲,做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并在此基础上向着人生最高目标"治国平天下"奋进.  相似文献   

3.
<正>共产党人历来"以正大立心,以光明行事",党内提倡"当面鼓、对面锣",有话讲在当面,把事摆到桌面,不搞阳奉阴违,不耍阴谋诡计。一句话:给共产党干事要公道正派,干共产党的事要公开透明。今天,革命战争年代那种生与死、血与火的洗礼少了,但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对共产党人同样是严峻考验。作为领导干部,在为官处事上到底是阳光透明、坦诚磊落,还是隐隐戚戚、诡异狡诈,不同的选择演绎出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6,(9)
正中华民族历来都是非常重视德育教育的民族。《左传》中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立德树人因此成为历代教育家和教育界共同遵循的理念。一直以来,高等学校都将对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职能。此外,科学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6)
高校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立德树人与立教圆梦"的口号,希望高校教师严于律己,以"智"育人,以"德"感人,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重在阐明高校教师须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立德",才能身为表率,感化学生;高校教师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问涵养与教学"智慧"才能"立教",才能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贪官两面人特征形成原因是:面对价值取向多样化接受错误思想而学会革命辞藻;不能正确认识转型期社会消极面;内心思想意识、贪腐行为与担任社会角色的冲突,使其加以伪装;贪婪和侥幸心理驱使其沿着贪腐和伪装的道路越陷越深。防治两面人特征要求改进干部教育和选拔工作:教育要达到"知""信""行"的统一,防止理论脱离实际;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考察、教育干部重视道德品质;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干部的"德",防止失实失真。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先贤老子,其代表作<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的是宇宙观,"德经"讲的是道德观.老子认为"在天为道,在人为德",为此,为官从政的领导者要顺平天道,要修养道德,特别要有"上善若水"的境界.上善即最善,指最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2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是办学主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和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要取得立德树人明显成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做好五个方面的"统筹发展",是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论断的贯彻和深化,集中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的发展观.今后在理论上要进一步深化对"第一要务"的认识;实践上要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论断是健全的政治在健全教育"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强化人文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并将"立德树人"付诸实践,这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运行规则和发展规律。创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体系——健康文化理论体系,旨在运用健康、唯物的意识形态培育公民的人文素养,促进公民价值理性的建立。在实践层面,创新人文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推出以人之初为起点,  相似文献   

11.
张蔚 《理论视野》2020,(7):74-80
共产党人的"心学"核心是党性,内涵是共产党员用党性进行本质改造,外延是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共产党人的"心学",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党性教育理论、中华传统"心学"文化、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的优良传统以及习近平的个人贡献。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应在把握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突出修炼的重点路径,并强化检验机制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价值作为一种选择取向,反映了人的需求和欲望.价值观念则是这种需求和欲望在观念上的反映.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共产党人对于人生价值或共产党人自身价值的根本观点.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与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回答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根本问题,应该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市场经济比喻为一辆前进的火车,那么道德和法律就好比火车的两条轨道,它们共同制约着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缺一不可。  刘湘溶代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构成了完备的治国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德治和法治是统一的。依法治国最本质的要求,是怎样让人民行使权力。这里的法,是要治政、治“官”的。因为,我们共产党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德的核心,这个德,代表的是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缺少了德,法就立不起来。袁行霈委员:以德治国,当务之急是建立适应…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及治理能力建设",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建章立制提供了理论遵循。强化制度意识,守正创新价值认同;树立制度自信,推进制度建设,协同创新立德树人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精准立德树人评价与激励,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弘扬制度文化,提升立德树人软实力;在守正创新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内涵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立德与立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这是对党员干部的殷殷期望、恳恳鞭策和诚诚激励。党员干部要担当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就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崇高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激励共产党人建功立业,就要摆正立德与立业的关系,推崇以德立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提出"立德树人",进一步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今天强调这一理念内涵的重点是引导大学生强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生过三关     
正有一部人物传记中,写到革命者必须过"三关"。第一是"掉头关",就是为了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第二是"埋头关",就是埋头工作,默默付出;第三是"出头关",就是革命成功后,一定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必死"。做事的时候,必须抱以必死的决心去做,  相似文献   

18.
某地生产冒充名牌的劣质产品,曾发了一笔数量可观的不义之财,后因东窗事发,断了财路.举报此案的一位当地干部,竟因之而受到冷嘲热讽,业已评选上报的"先进工作者"和"优势共产党员"也被卡了.举报者何错之有?众口一词:"不顾大局." "要顾全大局",斯言无谬.然何为"大局",县领导可以视一县为"大局",乡领导可以视一乡为"大局",甚至连仅有几十个人的小单位负责人,也可以视咫尺天地为"大局",实言之,以上诸公所"顾"者,乃"小局"也.他们既以"小局"为"大局",就必然要颠倒是非,对真正顾大局者以"不顾大局"论处.国内有些地区近年来所产假冒商品不少,假药害人、假肥坑农之类恶性案件时有所闻.  相似文献   

19.
人才的合理流动与相对稳定,符合现代化大生产和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现阶段阻碍人才合理流动与相对稳定的因素从单位部门的主观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心理:一是"鸡肋"思想.人才闲置在那里长期不用,而真正要"流"走,又甚觉可惜.二是怕背"黑锅".一些单位明知有闲置人才可以调出,但怕背上一个不尊重人才,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黑锅".三是怕"多米诺"效应.一人调走会影响一批人.四是"嫉贤妒能",既不用你,又不放你.阻碍流动与稳定统一的客观方面大致有:制度不合理(即固定制、终身制);管理水平低(即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为每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与定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